“長養豬,短養蠶,二十幾天就賺錢”,養蠶是一項周期短、投入少、效益高的致富項目。可河南省濮陽縣肖莊村卻有這么一位能人,種桑不只是為了養蠶,養蠶只是捎帶的一個副業。
日前,筆者慕名前去采訪這位種桑能人王銀合。只見他的幾十畝桑樹林隨風搖曳,蒼翠欲滴,王銀合正帶領幾個為他打工的農村婦女忙著采摘桑葉,采摘過后留下彎彎曲曲的桑樹枝條,就像傳說中的龍。當談到種桑收益時,王銀合手摸著彎曲的桑條說:“俺種的這種桑樹叫云龍桑,種它主要不是為養蠶,你看這彎彎曲曲的桑條,它才是俺發家致富的寶貝。一根桑條能賣0.5元,一畝地產1萬根就是5000元,俺一共種了30畝,一年光枝條就能收入15萬元,再利用桑葉養些蠶,一年還可多收入兩三萬元。”
王銀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原先也是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樣守著幾畝薄田從事傳統農作物種植,日子過得并不寬裕。近幾年,眼看著周圍的人或發展種植、養殖業,或外出打工,逐漸都走上了富裕路,他也暗下決心,要創業致富。經過多方尋求致富信息,他得知云龍桑是加工花籃、插花等裝飾品的好材料,種植云龍桑是一條不錯的致富門路,便毅然決定在家種植桑樹。2008年,王銀合在村里以每年每畝800元的價格租了30畝耕地,全部種植了云龍桑。當時,村里人見了都搖頭,覺得靠賣這種桑條賺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大家不知道,王銀合種植云龍桑之前就與山東、浙江等地的工藝品廠簽訂了桑條收購合同,當年9月,這些工藝品制作商前來收購桑條,讓王銀合一下子就賺了七八萬元。
看到王銀合種桑經濟效益可觀,村民們這回服了,紛紛向他取經,王銀合毫無保留,積極幫助村民走種桑致富的道路。目前,在王銀合的帶動下,肖莊村已有十多個種桑養蠶戶。王銀合扳著手指算了一下種桑的經濟賬:種植云龍桑,第一年每畝只需投資2500元,其中還包括土地租金,而且一年投資多年受益;一畝地能種植2000~3000棵桑樹,一棵能發4~5根桑條,每根桑條可賣0.5元左右,一年靠賣桑條一畝地就能收入5000元左右;利用桑葉附帶著發展養蠶,一畝還可多收入1000元;如果缺少人手,不養蠶,干桑葉還可以入藥,每公斤2元錢還供不應求。“種桑投資小、見效快,而且還不用打藥,真是個既環保又賺錢的好門路。”王銀合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