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起,湖北省黃梅縣委、縣政府創造性地開展“四清雙創”活動(清資金明家底、清資產明管理、清資源明思路、清人才強班子,爭創經濟發展龍頭村、爭創黨建工作示范村),有效地消除了農民的怨氣,推進了農村事業的發展。
民主需要引導
位于鄂皖交界的黃梅縣獨山鎮界子墩村,幾年前,由于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混亂,群眾意見大,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矛盾深,因而不斷上訪,成為全縣有名的上訪村。
近日,界子墩村黨支部書記戢登峰告訴筆者,近幾年村里陸續辦起了2家制藥廠、2家碎石廠、1家頁巖磚廠,總投資近億元,年產值6000萬元,為村民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為村集體積累資金20萬元,界子墩村一躍成為全縣的先進村。
界子墩村是怎樣實現從落后到先進的跨越的?村民代表高劉女舉了一個例子:村里有一座石料山,原村黨支部書記把公章掛在腰上,一個人做主把它發包出去,每年只收1000元。在“四清雙創”活動中,由全村40名村民代表組成的清理小組對資金、資產、資源情況進行清理時,村民們才知道實情。這樣,同樣是那座石料山,現經村民代表討論重新承包后,每年的承包費是2萬元。
黃梅縣委副書記周新群分析說:“由一個人拍板,到眾人拍板,看起來是一個量的變化,其實是通過正確引導,讓村級民主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
民主需要平臺
2010年4月9日上午,在黃梅縣孔垅鎮邢圩村會議室里,鎮招投標監管中心工作人員、村干部和65名村民代表,正對該村一項渠道硬化項目進行審批。在施工方詳細介紹施工方案、回答村民代表的提問后,這條250米長的渠道硬化工程,以17000元造價通過。65名村民代表分別在合同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村干部迅速將合同書貼在村務公示欄上,接受全村群眾監督。
據了解,在“四清雙創”活動中,黃梅縣516個村,全面推行“六議六公開”的村級議事辦事程序(村民建議、黨組織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上級黨組織督議、村民大會或代表大會決議;提議事項公開、議事程序公開、議事結果公開、實施方案公開、實施結果公開、整改結果公開),為村民參與村級各項事務提供了合理的程序和政策依據。黃梅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朱鳳娥說:“過去我們說要讓廣大農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由于沒有一個好的形式和方法,因而往往顯得比較空泛,難以落到實處,而現在,通過‘四清雙創’活動,為廣大農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搭建了一個好的平臺?!?/p>
民主需要規范
在黃梅縣下新鎮郭大村,2004年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黎江良坦言,由于自己接手時,村里的賬是“斷頭賬”,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抱著“后官不翻前官賬”的想法,村里的債權債務是多少,資產資源如何處置等他都不清楚。在“四清雙創”活動中,通過清理小組的大量工作,才把村里的情況搞清楚。
在村檔案室,筆者仔細翻閱了郭大村的四本臺賬:《下新鎮郭大村債權債務認定臺賬》、《下新鎮郭大村資產清理臺賬》、《下新鎮郭大村資源清理臺賬》、《下新鎮郭大村人才清理臺賬》。每一本臺賬上都蓋上了村民主理財小組和村民委員會公章。不僅村里的債權、債務、資產、資源情況分類記錄得清清楚楚,而且村里各類能人的基本情況,有何特長都記錄在案。
為鞏固“四清雙創”成果,黃梅縣16個鄉鎮都依托鄉鎮財經所,建立了村級“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全縣所有村都移交了賬務、資金,進入中心管理的村級資金達1920萬元。所有村級資產重新評估后,簽訂了保管合同,落實了責任人。同時,黃梅縣委、縣政府就加強農村村級資金、資產、資源、人才管理出臺了《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原則》等9個規章制度,不僅規范村干部的行為,同時也規范廣大農民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途徑和行為。
黃梅縣長余建堂說:“這些規章制度,不僅規范村干部的行為,同時也規范農民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途徑和行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