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與農村稅費改革配套實施的一項農村綜合改革,2008年首次在全國開展試點以來,財政獎補資金已成為破解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難題的一把鑰匙。但要真正把好事辦好,還須謹防四種傾向。
一要謹防一事一議籌資變成固定項目籌資,增加農民負擔。目前村組集體經濟都比較薄弱,而且大部分村組都不同程度地負債,而要辦的各類公益事業卻較多,這樣,為了還債或興辦公益事業,就會把一事一議籌資按田、按勞不同標準計征當作固定籌資來源渠道,甚至少數村還有可能在規定標準以外,又額外按田、按勞收取一定比例的一事一議籌資,增加了農民負擔。
二要謹防一事一議項目建設資金缺口太大,增加村級債務。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以來,上級各部門都在增加對農村的投入,安排了不少新農村建設項目,包括鄉村道路、農田水利等項目,但都留下了一部分資金缺口要求配套,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也是如此;而村級集體經濟本來就很困難,每年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也有上限。如果各村在立項上熱情過高,不能堅持量力而行,穩步推進,一味地追求多辦事、辦大事,這樣項目工程的實施就會直接導致兩種情況:要么工程墊資,要么民間借貸;一個是隱形的,一個是顯形的,直接形成新的村級債務。
三要謹防一事一議項目嫁接其他涉農項目,套取財政獎補。目前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飲水工程、農村環保、河塘整治、道路建設等上級涉農補助項目較多,由于項目實施的主管部門和資金渠道不一樣,涉農項目實施缺乏有效整合,管理也不能夠做到有效銜接。由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指標下達遲、項目工程實施早,為了盡量減少資金上的缺口,各村在項目立項上也難免會打其他涉農項目的主意,通過項目嫁接套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使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不能更多地辦老百姓急盼解決、直接受益的村級公益事業項目。
四要謹防一事一議項目工程監理流于形式,埋下質量隱患。由于上級下達當年一事一議獎補資金指標比較遲,而且不少地方實行的是三年才能全覆蓋,不少村工程項目都可能基本上按原先一事一議的操作模式已經提前實施了,這樣項目的規劃、申報、審核、審批等每個環節,就不能完全按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的要求規范操作,甚至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工程招投標,工程監理也不能提前到位實施質量監督,工程監理流于形式。而且由于不少工程本身就是墊資工程,資金占用期比較長,實施過程中不排除有偷工減料現象存在,工程質量不能完全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