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下簡稱自貿區)如期建成,有九成以上的產品實現零關稅,雙邊貿易增長強勁,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作為中國-東盟橋頭堡的廣西,利用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突出的戰略地位,充分享受了到自貿區的數項優惠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收益。自貿區建成加速了廣西與東盟的貿易發展的步伐,為廣西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對外生存空間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此外,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利好的同時也對廣西帶來新的挑戰。
優惠政策助推效果顯著
進出口實現連續15個月同比增長
2010年1~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已達1853.8億美元,其中廣西與東盟貿易額達35,73億美元,占全國對東盟貿易額的1.93%,同比增長34.8%,低于全國同期對東盟增速12.4個百分點。其中廣西自東盟進口12.1億美元,同比增長47%;對東盟出口23.62億美元,增長29.3%。自2009年6月起,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率先止跌回升,截至2010年8月,進出口額已連續1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2010年8月當月出現環比小幅回落,共進出口4.6億美元,增長13.6%,環比上月下降4.8%。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協定》稅率優惠方面,1~8月,南寧海關接受申報享受自貿區協定稅率優惠的進口報關單1.95萬份,同比增長8.07%:累計享受進口稅款優惠3.82億元,同比增長24.58%,主要進口口岸由2009年同期的7個增長至10個。
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居主導地位1~8月,廣西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對東盟進出口21.8億美元,增長33.9%,占同期廣西與東盟貿易總值的61%,明顯居于主導地位;而一般貿易進出口12億美元,增長44.8%,僅占同期廣西與東盟貿易總值的33.6%。
新老成員國貿易額均有增長 自貿區建成后,東盟6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正常產品率先實現零關稅,4個新成員國(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則從2011年起開始進行關稅再次削減。1~8月,廣西與東盟新成員國雙邊貿易達27.6億美元,與東盟老成員國雙邊貿易額8.1億美元,貿易份額集中在東盟新成員國,其中越南穩居廣西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出口達27.42億美元,占同期廣西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的76.8%。但廣西與東盟老成員國貿易份額同比增長77.1%,增速遠高出東盟新成員國51.2個百分點,除與緬甸進出口下降0.7%外。與其他各成員國貿易均呈增長態勢。此外,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進出口分別大幅增長1.6倍。24.7%和1.2倍,凸顯自貿區政策對雙邊貿易的刺激作用。
東盟進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自貿區成立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廣西與東盟貿易結構的優化。1~8月,廣西對東盟出口機電產品持續走強,共出口9億美元,增長60.3%,占同期廣西與東盟出口貿易額的38.3%,繼續保持出口第一大類商品地位。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3.6億美元,下降2.8%,農產品出口2.8億美元,下降8.6%。在1~8月廣西對東盟的主要出口產品中,絕大多數產品價格不降反升。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后,東盟各國需求逐步恢復,加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逐漸降低,環境保護壓力加大,資源短缺狀況突出及勞動力成本明顯增加等因素促成出口產品價格維持在上揚態勢。這8個月,廣西自東盟進口仍以資源性產品為主,其中進口煤炭5.1億美元,增長80%,農產品3.2億美元,增長24%,干鮮水果1.56億美元,增長2.1%。受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市場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劇增等影響,初級產品進口價格大幅上漲,帶動進口產品總體價格上揚。從總體上看,自貿區建成后,廣西向東盟進出口產品價格并未發生明顯的下降。
不利影響不容忽視
企業對自貿區優惠政策利用不足 由于信息渠道的不暢通,廣西很多企業對自貿區思想準備不足,對自貿區的相關規則還不熟悉,不了解原產地證書可享受優惠關稅、減少企業成本、擴大出口等方面的優勢,加上申請原產地證書手續較為繁瑣,企業申領熱情不高,導致企業對自貿區優惠政策的利用還很不充分。在出口貨物申報時,基本沒有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優惠原產地管理規定》第十八條規定,主動向海關提交原產地證書電子數據或者原產地證書正本的復印件。如在廣西梧州極具傳統特色的人造寶石、顯微鏡、中藥材、鈦白粉,龜苓膏和松香及酯膠等產品,由于企業未向檢驗檢疫部門申領原產地證書,無法享受區域性貿易國家給予的占貨值5%~8%的減稅待遇。
部分東盟國家頻施貿易保護政策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需求大幅萎縮,國際貿易出現嚴重下滑,加劇了各國之間的貿易競爭。東盟一些國家在擴大內需受阻的情況下,紛紛提出通過擴大出口來促進經濟盡快恢復,甚至通過本幣大幅貶值,增加各種形式補貼等手段來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如越南宣布自2010年2月11日越南盾再度貶值34.%,這是繼2009年11月越南盾貶值5.4%后第二次貶值,越南盾貶值削弱了我國對越南產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力。2010年2月上句,印尼政府部門已向我國正式提出申請,要求重新進行自貿區中有關印尼的談判,并延期執行零關稅的協定。自9月1日起,印度尼西亞開始對進口商品實施新的管理制度,要求所有進口食品或非食品類商品標簽上,必須用印尼語注明商品成分、副作用等內容,此舉作為非關稅壁壘將加大外國商品進入印尼市場的難度,部分東盟國家貿易環境的惡化將為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部分企業盲目走出去易引發惡性競爭 進軍東盟市場應當采取有序的競爭策略,由于目前媒體對自貿區的宣傳造勢較大,容易造成企業一轟而入、惡性競爭,甚至造成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等嚴重后果,從而影響整個中國制造的形象。以汽車產業為例。當前我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在東盟國家出口秩序較為混亂,廠家、商家眾多,價格,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假冒偽劣產品出現,這種惡性競爭的狀態對于我國汽車產業在東盟國家的發展非常不利。而廣西的東風柳州、上汽通用五菱等一批汽車制造企業極具競爭實力,在擴展東盟市場時尤其要注重以質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