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的多數商人貿。易首選地是中國,2007年,中國已取代印度成為孟加國拉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孟加拉國貿易常年保持高額順差,2009年雙邊貿易額為45.82億美元,其中我出口44.41億美元、進口1.41億美元。孟加拉國的紡織原料、機電產品、化工產品、水果蔬菜、日用消費品等行業對中國依賴性很強,目前我太陽能等節能環保新興產品也逐漸受到青睞。預計2010年中孟全年貿易額同比增長10%左右。
喜人的統計數字之下,卻是近年來中孟商人間貿易摩擦持續不斷,兩國貿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被忽視和掩蓋。特別是雙方借助網絡簽訂的小額貿易合同增多,問題頻發。主要表現為孟加拉國商業銀行信用證支付滯后、我國出口產品屢發質量問題等。我國企業出口果蔬、化工產品等常被孟加拉商人拒付貨款;我國服裝原料出口存在質量不穩定、屢遭投訴和索賠。對此,我國駐孟加拉國使館經商參處對國內出口企業做出多次提醒。
孟進口商信用證付款拖欠嚴重
2009年我經商參處接到國內商戶投訴各類信用證案件約30起,而2010年1~4月,已累計接案20起。從涉案情況看,2010年遠期信用證投訴呈下降趨勢,即期信用證單次涉案金額小于上年,但投訴次數增加了29%、案件復雜程度有所上升。
根據孟加拉國外匯管理的有關規定,除特殊情況外,進出口的對外支付一般都必須采用銀行信用證的方式。信用證業務要求銀行作為第三方維護貿易秩序,保證到貨后按期付款。2006年10月,孟加拉國央行簽署了有關文件,表明其堅決維護u CP600。但孟加拉國一些商業銀行違背u cP600原則,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極為普遍。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孟加拉國的國別風險和客戶信用風險都非常大。即便是采取信用證操作,轉化成銀行信用,出口企業仍要面臨收匯風險,這是因為孟加拉有些銀行經常與客戶相互勾結,使我國很多出口企業深受其害。
由于孟加拉部分商業銀行的信譽較差,經常不遵守國際貿易慣例違規操作,在中國公司對孟加拉的出口業務中,經常遇到在沒有不符點的即期信用證交單情況下,拖延付款時間,或在客戶沒有辦理付款手續的情況下放單,客戶提貨或看貨后向出口企業提出質量索賠,迫使出口企業降價,導致經濟損失。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蔬菜水果、化工原材料和紡織原材料的出口中。
如果文件出現不符點,當時的市場價格下跌,有些客戶則退單拒付,或趁機向出口企業提出高額索賠。銀行退單后,貨物的處理就變得非常困難。貨物的退回和轉手必須經原客戶的同意才能辦理,手續繁瑣,客戶一般都不會采取合作的態度,所以退運回去的情況很少,即使退運回去,損失也非常嚴重。按孟加拉國海關規定,進口貨物滯留在港口超過3個月(水果蔬菜類45天)不清關,貨物將由海關拍賣,拍賣收入上繳國庫,大部分情況會使我國出口企業遭受出口原貨值一半以上的損失。
孟加拉國的國有銀行包括SONALI、JANATA、AGRANI和BANGLADESH KRISHI BANK等四家。伴隨其年均超過6%的GDP增曾長速度,私人銀行數量已增至41家,銀行管理水平和信譽度參差不齊,僅外資獨資銀行或合資銀行值得信賴。但即便是孟加拉國有銀行,也不能輕信其資信一定不錯。在中國駐孟加拉國使館經商參處的孟加拉銀行信用證違規操作的不良記錄中,孟加拉國有銀行一樣位列其中(見表)。
我出口企業遭產品質量投訴
2009年,中國駐孟加拉國經商參處接到孟方質量投訴共10起,80%為服裝加工原料。金融危機對孟加拉國服裝業影響巨大,孟加拉國商人違背當地法規簽署合同,采用預設陷阱的方法,不要求我國出口企業進行裝船前檢驗(PSI),產品到港后則通過支付小額罰款過關,待發現商品質量問題立即索要折扣。如出口企業不承認質量問題,孟方商人再請商檢機構出具報告,此時無法判斷檢驗結果的真偽。
類似無保障的做法普遍被我國出口企業接受,因為有些企業唯恐錯失良機,寧愿減少必要的程序。因此孟加拉國開證行一般先期放單,出口企業不能及時收取貨款;如孟加拉國銀行已劃款,其商人則投訴要求我企業補償,案件調查艱難或導致跨年度糾紛,出口企業錢貨兩空情況時有發生,孟加拉國商人則尋求法律部門解決問題。
2010年上述情況依然持續,其中主要涉及服裝業化工原料行業。這主要是因為2009年下半年,孟加拉國天然氣短缺影響產能,成衣出口下降,加工廠訂單損失無收入,服裝原料進口商得不到加工廠貨款,遂拖欠我出口企業貨款或謊稱質量問題要求折價,以彌補其個人損失。
做好防范減免損失
中國駐孟加拉國使館經商參處根據雙方發生貿易糾紛的特點,提醒國內各外經貿企業注意以下幾點:
1 我國出口企業和孟加拉國進口商在洽談貿易時,應首先了解孟加拉國市場的特殊性,充分認識孟加拉國作為世界48個最不發達國家的現實。孟加拉國目前市場經濟秩序、法律與政府行政管理欠佳。對此事先要有心理準備,預防第一。務必按正規程序簽訂合同,要求孟方開立即期信用證,發貨后符點出單,以防上當受騙。
2 出口企業在同孟加拉國商人簽訂合同時,要求孟方選擇信譽好的HSBC、CITI BANK和STANDARDCHARTED BANK等外資銀行開立信用證,有效保障企業自身的利益。
3 充分認識信用證并不是100%安全的支付工具。目前,我國眾多出口企業認為,采用信用證支付方式就能確保出口貨款的安全收取。因此,我國出口企業在與孟加拉國商人交易時,不要因采用信用證支付方式而放松其它風險防范措施如企業和銀行資信調查、出口信用保險等,否則一旦出現糾紛才后悔不迭。
4 出口企業遭遇孟加拉國進口商拒付貨款時,可通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啟動對外追討行動,強調孟加拉銀行違規放單,單單、單證一致時開證行必須立即付款。我企業遭孟加拉銀行拒付,可向銀行業協會、國際商會一孟加拉(ICC-B)、孟加拉商協會(如達卡工商會DCCI)、孟加拉駐華使館經商處等機構投訴,請求其協調解決。
5 認真履行合同義務。作為涉外經濟合同的當事人,我出口企業應認真履行各項合同義務,按時、按質、按量地交貨,維護出口企業自身的長遠利益。此外,在履行合同義務時,除了交貨義務外,其他各項義務如向代理商支付傭金、貨物的售后服務等,也必須切實履行,切不可“惡小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