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外貿企業已經把目光投向沙特、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新興市場,這些新興市場或許將是中國出口企業的下一個金礦,但也絕非是一條坦途。不同的企業會遭遇到不同的問題,其中的經驗,值得我們去體會和借鑒。
機械出口:遭遇認證瓶頸
“我們進軍沙特市場遭遇挫折,原因就是我們沒能取得相關產品認證。”山東益能集團的出口業務經理孫平這樣對記者說。
益能集團是生產與石油產業相關的管件、管材和壓力容器的知名企業,其海外市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在沙特,它們的產品卻難以進入。孫平對記者說,在業務中,益能集團接觸到了其潛在合作對象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Aramco,簡稱沙特阿美)。沙特阿美是一個有65年歷史的綜合國際石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業務遍及沙特王國和全世界。如果能成為沙特阿美的供應商,對益能集團來說,將是其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一環。
“然而,在管件器材方面,沙特阿美擁有自己的一套認證標準,只有經過SABIC/Saudi Arameo認證的產品,才能順利闖人這個市場。”孫平告訴記者,“但是,要取得這個認證并不容易,撇開產品的品質不說,單是認證過程的成本投入就要50萬元人民幣。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筆很大的負擔。無奈之下,我們現在依然沒有進入這個市場。”
“與沙特的情況相反,在印度,我們取得了相關的IBR認證,現在這個市場是我們最成功的海外市場。”孫平對記者這樣說。
輕工出口:難以穩定且手續繁瑣
“很早之前,我曾經做過沙特和土耳其那邊客戶。但是現在,我們仍然以歐美客戶為主。”在青島經營地毯出口的鐘云,談及往事,對于記者所問到的新興市場流露出一絲惋惜。
其實,在做地毯出口之前,鐘云還做過一個時期的玻璃制品出口。“與地毯相似,玻璃制品也屬于價值低的輕工制品。但是,在中東,這兩類商品我們都沒有做起來。”鐘云快人快語,“中東那邊的情況是,每個客戶每年只有一個或兩個訂單,很少會有repeatorder。”
談及難以在中東市場取得成功的原因,鐘云說:“這也許是與產品的特性和中東買家的購買習慣有關。我們每年在廣交會上都會接到幾個中東那邊的訂單,但是,由于輕工制品的消費和流行趨勢很容易發生改變,第二年這些買家一般都不會再下訂單,而是選擇再次來到中國展會,重新看樣品,重新下訂單。”
“由于這個原因,對我們這樣的輕工產品供應商,中東那邊的客戶很難形成穩定的、常規性的采購行為。”鐘云對記者表示,每個區域市場都有自己的特點,美國買家的采購價格比較低,但是采購量較大;歐洲買家的采購量較小,但是采購價格略高。另外,歐美買家一般都會有源源不斷的重復訂單。最令供應商頭疼的就是中東那邊的買家,他們會把價格壓得很低,采購量又不大。“因此,我們的產品在中東市場沒有做起來。”
“除了市場方面的原因,中東市場出口程序的繁瑣也是貿易障礙形成的原因。”鐘云指出,一般的中東客戶在進口時,都會要求中國供應商提供C/O(原產地證書),“只有工廠才能申請辦理C/O,而對于貿易商來說,這又增加了出口的難度。”
另外,鐘云告訴記者,土耳其的客戶一般也會要求中國供應商提供FORM A。與C/O類似,持有FORMA的國外買家也會在進口時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這就等于間接提高了國外進口商的利潤。但是對于中國供應商而言,卻增加了出口工作的難度。
隨著歐美等傳統市場的飽和,鐘云也開始重新考慮進軍新興市場。“畢竟市場還是存在的,我們要進入這個市場,只能遵循游戲規則,別無任何捷徑。”
手機出口:要遵守目標市場法規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前沿陣地的深圳,近年已成為中國手機的產業重鎮。在2008年產業高峰時期,深圳一度聚集了近2000家大大小小的手機廠商,占全國總量80%的手機制造商都集中在深圳運營。由于產能過剩嚴重,深圳手機產能的釋放和消化,非常有賴于國際市場,特別是通訊產業相對落后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新興市場。
然而,深圳手機在新興市場的擴張之路并非坦途。2009年7月,中國3500部“山寨機”在巴基斯坦首次遭到封殺。2009年12月份,深圳手機在孟加拉等國頻遭“封殺”,在印度和利比亞等國,甚至一度停止進口中國“山寨機”。正在打造中國“手機之都”的深圳,在這條道路上應該何去何從?
曹慶國是深圳亞星公司的市場總監,也是眾多深圳手機出口商中的一員。“我們的目前市場,主要是阿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這些國家的通訊產業相對落后,因而市場潛力巨大,深圳物美價廉的手機正好能夠填補這個空白。”曹慶國對記者這樣說,“這些新興市場的手機出口看似簡單,但是仍然會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比如,出口到孟加拉國的手機就必須要有手機入網號IMEI。”
曹慶國所說的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是國際移動設備身份碼的縮寫,它與每臺手機一一對應,而且該碼是全世界唯一的。每一只手機在組裝完成后都將被賦予一個全球唯一的號碼,這個號碼從生產到交付使用都將被制造生產的廠商所記錄。
不少人把中國出口的價廉物美的手機都說成是“山寨機”,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很多深圳出口的手機,都擁有自已的IMEI編碼,并且擁有自己的品牌,屬于合法產品。盡管如此,一些手機廠商確實存在銷售沒有IMEI號的“無碼機”問題,這是導致遭到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封殺”的一個客觀原因。2009年中國3500部“山寨機”在巴基斯坦首次遭到“封殺”,其原因就是這些出口手機沒有IMEI號,容易造成通信中斷,而“山寨機”基本沒該碼。巴基斯坦通信管理部門因此禁止相關手機在巴基斯坦銷售。
“不僅如此,出口到孟加拉國的手機,有比較繁瑣的程序。比如,出口方必須提交符合孟加拉國海關規定的產品品質報告和證明,否則也不能被目標市場接受。”曹慶國對記者說。“除此之外,出口手機的品牌,必須是在孟加拉國海關備案的品牌,否則就不容易順利清關。”
盡管出口手機的品牌必須要經過孟加拉國海關備案,但是曹慶國向記者表示,有些孟加拉國進口商在進口手機的時候,對于沒有經過孟方海關備案的手機,會在手機上蒙上一層貼紙,使手機的品牌不容易被看出來,然后通過對孟加拉國海關“做工作”(進口商與海關勾結),使得手機得以順利清關。“在出口量不是太大的情況下,這種方式雖然也會成功,但是畢竟承擔著很大的風險。長久看來,只有遵守出口國的有關法規,才是行走這條道路的長久之計。”曹慶國對記者這樣說。
談及結算方式,曹慶國表現出信用證結算方式的質疑;
“即使是孟加拉國的銀行,在信用方面也很難讓人滿意,很多孟加拉國手機進口企業本身的企業運作也不規范,他們與海關勾結騙匯的行為也時候發生,再加上使用信用證的程序相當復雜,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在中孟貿易之間,信用證的被認可程度很低。”
據曹慶國介紹,目前在深圳,廣泛被中國手機出口商接受的方式,是孟加拉國客戶在中國國內設立賬戶,在貿易達成后,直接將以人民幣計價的款項從孟加拉國客戶那里劃過來。“雖然手機是出口,但是我們目前的結算方式卻與國內貿易基本相同。在貿易風險較高的情況下,這種結算方式在深圳的應用比較廣泛。”
“目前,很多國內的知名手機廠商,如酷派、天宇等手機品牌,已經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投資設廠,并與當地的通訊企業合作,實現在國外的本地化經營,從而避免了進口限制等貿易壁壘。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的可行性很高。”剛剛從印度考察回來的曹慶國,流露出對這種貿易方式的憧憬,他希望將來,自己的手機品牌也能實現在海外目標市場的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