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世界將中國市場視為擺脫目前經濟危機的潛在救世主時,中國出口商正以同樣的方式開始關注新興市場。東盟、中東、俄羅斯、印度、南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正越來越顯著地成為“中國制造”進軍的新方向。我們要肯定一點,就是新興市場占中國出口總額雖然只有15%,但是增長速度和增長空間遠遠高于成熟市場。
有調查顯示,新興市場對價格更為敏感,買家采購考慮因素將價格排在首位。對于進軍歐美發達市場,中國制造企業缺乏品牌競爭優勢,但是對于新興市場而言,中國的產品價格相對較低且品質有保證,更容易被接受。
不過新興市場也并非一馬平川。相對于歐美日等貿易伙伴,阿根廷、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與中國的出口結構更為相似,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方面更多的是競爭關系。近兩年,有些國家正以反補貼、反傾銷、特保等為手段,頻頻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在新興市場中,中國企業所遭遇的不僅僅是貿易摩擦的威脅,還有更大的對手在虎視眈眈。自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對于新興市場的潛力越發重視。美國放出豪言“5年內出口倍增”,如此一來新興市場也是其必爭之地。中國主要出口制成品中的消費品,在美國5年出口倍增計劃實施下,在新興市場的爭奪會在結構上升級,包括現有產品競爭的激烈化。中國在新興市場的貿易增長速度既是發展的規律,同時又預示著更加激烈競爭的開始,有貿易專家提醒“高階段競爭的序幕正在拉開”。
雖然面臨更多挑戰,國內出口企業決不能卻步不前,在力求穩定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份額的基礎上,應繼續探索采取市場多元化戰略。要從新興市場的發展中獲取收益,需要的不光是勇氣和實力,還要充分地去了解這些國家市場的特點。本期封面報道“新興市場貿易障礙解析”,對發生在新興市場的問題做了一些剖析,希望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