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正在家中忙碌的張建中接到杭州市下城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的電話通知:由他發起的罷免杭州市下城區人大代表、杭州喜得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喜得寶公司”)董事長趙之毅的申請被駁回。人大給他的回復是64個簽名的選民中,多數不在被罷免代表趙之毅所在的選區,未能達到相關法律規定的要求。
這標志著罷免程序臨時中止。
對于這一結果,張建中表示早已預料到,他希望人大提供相關選區資料,讓他尋找趙之毅所在選區的選民,發起新的罷免。
張建中表示,以他為代表的整個楊家后人,希望還原一段塵封的歷史,討回一個公道。
永康巷28號有著輝煌的過去
這起罷免的起因是對原永康巷28號房產糾紛。
這不是一處普通的房產,原永康巷28號所在地,有著輝煌的過去,它見證著民國中期一位民族資本家實業救國的壯舉以及一個家族的衰敗。
追溯到清末時期,一位楊姓的臨安縣令因官場黑暗,辭官回杭州隱居。老先生有兩個兒子在杭州學堂求學,此時的杭州,陳其美、秋瑾等革命黨人云集,激進的革命思想滲透到學生群體中。
辛亥革命后,楊縣令的兩個兒子都投身革命,小兒子跟隨孫中山先生,從此戎馬一生。小兒子家族這一脈中,最有名的是楊縣令孫子楊維智。1918年出生的楊維智跟隨其父四處出征,16歲時,考入南京海軍電雷學校,成為學校成立后的首屆學生。
1935年年底,楊維智等10多位同學,因成績優秀,被分別派遣到英國、美國、德國學習魚雷艦艇攻擊技術和水雷投放技術,并于1936年年底帶著從英德購買的魚雷快艇陸續回國。
1937年,21歲的楊維智跟隨電雷學校校長、海軍中將歐陽格駐守江陰要塞,擔任參謀一職,并參加當年的南京保衛戰。1949年,楊維智前往臺灣。
楊氏的另外一脈則志在經商。
縣令的大兒子楊步先留家守業,積極響應孫中山先生實業救國的號召,興辦輕工業,積極倡導實業救國。
據楊家后人陳述,楊步先在杭州永康巷開辦杭州楊氏絲織廠,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杭州顯赫的民族資本家。
1927年,楊步先的獨子楊華與紹興上虞籍女子朱素貞結婚,楊朱姻緣充滿戲劇性,某年冬日,楊朱兩家大人在茶館偶遇,相談甚歡,遂定下婚約結為親家。
這場婚姻門當戶對,優勢互補。朱家乃銀行世家,曾是1907年成立的浙江興業銀行的發起股東,資金雄厚,富甲一方。楊家經營實業,蠶絲收購等需要大量資金調度。
兩家聯姻后,楊家產業得以繼續擴張,據楊華長子楊鳳鏜回憶,當時楊氏絲織廠臨近京杭運河,占地10多畝,每當收獲季節,楊家派人從桐鄉等地收購蠶繭,通過水路運到臨近工廠的碼頭,再由工人用車拉到位于永康巷的工廠內,剝繭抽絲,織成綢緞。
楊華還積極拓展其他產業,1928年,楊華出資與英國人合辦仁愛醫院(為現杭州紅會醫院前身)。還在醬廠的基礎上,開辦油廠,把分店開到杭州下屬的各個縣城。
1930年,楊華與日本商人合作,在上海開辦清濟毛紡廠(后為國營二十毛紡廠),這家公司一直由楊華的妻弟朱秋年打理。
在楊華的經營下,楊家的產業達到頂峰。
房產被“社會主義改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楊華作為開明紳士,投入到抗日洪流中,他多次參與運送抗日軍用物資。1938年,楊華從臨安親自押運一批軍用物資到杭州,途中遭遇日軍襲擊,楊華和8名長工遭射殺。
早在5年前,楊步先已經去世,此時的楊家無男人持家,家道從此中落。
懷有身孕的朱素貞拖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擔起持家重任,因戰亂等原因,楊家產業已步入下坡期。
1949年解放前夕,已成為海軍高級軍官的楊維智親自到杭州面見堂嫂朱素貞,希望朱素貞賣掉家產,舉家遷往臺灣。因家產浩大,加之亡夫楊華安葬在杭州,朱素貞未應允。
解放后,楊氏絲織廠被改造成為“勝利絲織廠”,195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對楊家的房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將位于永康巷楊氏絲織廠的房產進行出租改造。
因朱素貞帶著4個孩子生活,政府留下3間房子給楊家居住。從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調取的案卷記錄,經過出租改造后,政府從占地5畝多的絲織廠中留出0.76畝合計500多平方米的房子給朱素貞作為自留房,其余的房子均被出租給勝利絲織廠。
據楊鳳鏜介紹,楊家有子女四人,分別為楊鳳聲、楊鳳梅和楊鳳鳴三女,三人均讀書成才,畢業后散落全國各地,只有他陪伴母親住在永康巷28號。
“文革”期間,楊家自然無法幸免,朱素貞已經年近花甲,與兒子楊鳳鏜一道,時常被拉到廣場上進行批斗。
楊鳳鏜回憶一次被抄家的情景:“家里的紅木家具統統被砸爛,18根金條和兩大盒金銀首飾也不翼而飛,皮大衣等貴重衣物和房契等物品,統統丟到大街上,一把火燒個精光?!?/p>
楊家人驚恐萬分,度日如年。1968年的一天,一群人再次沖進楊家打砸家具,并把朱素貞和楊鳳鏜趕出永康巷28號。
楊鳳鏜看到南大樹巷有一塊火燒過的廢墟空地,便在此處搭建起6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住。為避免讓母親朱素貞受苦,楊家在嘉興的女兒楊鳳聲將朱素貞接到嘉興居住。
30多歲的楊鳳鏜成為楊家唯一的批斗對象,白天,他的主要工作是去郊區拉大白菜到市區的萬元和食品店,晚上就到各個會場去掛牌挨批。
因無子嗣,楊鳳鏜老人將朋友的兒子張建中過繼到家中,算是繼承香火。張家與楊家是故交,政治成分也相近,據張建中介紹,張家祖上曾替蔣介石管理杭州新新飯店。
永康巷再度見證杭州絲織業輝煌
1976年,朱素貞去世。
1989年,杭州電視機廠要擴建征地,拆除掉楊鳳鏜位于南大樹巷搭建的房子。因楊鳳鏜的房子是違規搭建,無任何手續,也未能得到安置。
張建中告訴記者,被征地時,楊鳳鏜已年近花甲,再次無家可歸。張建中和楊鳳鏜用三輪車拉著家具,住到萬元和食品廠的倉庫內。一年后,食品廠向房管所租用房子,將老人安置到樹園路的公房內。
實際上,楊鳳鏜并非無家可歸。
記者了解到,直到1980年,楊鳳鏜還在為永康巷28號繳房地產稅,一直繳到房地產稅取消。
1983年,為解決員工宿舍問題,杭州漂染廠(前身為勝利絲織廠)向杭州市政府提出,要求征用永康巷23、28號共計1.66畝的宅基地。在建設實施過程中,規劃局重新劃定了紅線,集體宿舍向南移位4米,永康巷28號得以保留。
對于這次征用,楊家人稱并不知情,在他們看來,永康巷28號依然存在,但因房產證在“文革”期間被燒掉,加之“文革”剛剛結束,他們也不敢向政府去要回祖產。
1993年,杭州漂染廠被杭州絲綢印染廠兼并。2001年,杭州絲綢印染廠改制為喜得寶公司,廠長趙之毅成為改制后企業的董事長,他個人出資395萬元成為喜得寶公司的控股股東。
印染廠改制成喜得寶公司后,發展迅速,現成為浙江絲綢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據喜得寶公司公開簡介,喜得寶公司有7家控股合資公司、12家子公司、12家參股企業。目前在冊員工1600人,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200余人,年銷售收入近3億元,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
改制企業的成功發展,亦給董事長趙之毅帶來各種榮譽,據公開報道顯示,趙之毅被選為下城區人大代表,并時常以杭州市服裝協會會長、杭州市絲綢協會會長等身份頻頻亮相,被同行視為業內翹楚。
永康巷再度見證了杭州絲織業的輝煌,只是物是人非。
“我們只是想澄清一段歷史”
從2002年起,年逾古稀的楊鳳鏜老人正式向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打報告,要求落實私房政策,拿回當年被杭州漂染廠侵占的屬于他和3個妹妹的永康巷28號。
杭州市房管局遂向喜得寶公司詢問永康巷28號的相關事宜,據房管局資料顯示,當時喜得寶公司回復稱,在1983年征用時,該戶已經異地安置到南大樹巷53號,并非楊鳳鏜等人所述的私房被杭州漂染廠侵占。
喜得寶公司的回函讓楊家后人不滿,遠在各地的楊家后人希望楊鳳鏜的繼子張建中全權代理,還原歷史真相。
“我們只是想澄清一段歷史?!睆埥ㄖ懈嬖V記者,當年杭州漂染廠將朱素貞和楊鳳鏜掃地出門,楊鳳鏜到南大樹巷搭建棚子,艱難度日。
張建中回憶說,1989年,在南大樹巷拆遷后,楊鳳鏜也是在萬元和食品廠的協調下得到安置,才租到一套60多平方米的公房居住。
楊家人認為,杭州漂染廠將永康巷28號侵占后,根本不存在對楊鳳鏜的安置,對此,他們到杭州市房管局查檔。
2007年8月23日,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發函給楊鳳鏜老人,明確告知其不存在私房落實問題,應該向房屋占用單位反映。得到這份答復后,楊家后人將喜得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歸還祖屋。
喜得寶公司則將一切責任推到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
喜得寶公司黨委副書記方軍告訴記者,楊家人是否安置,這是房管部門的事情,當年杭州漂染廠與房管部門簽訂征地合同后,所建房屋屬于公房,是向國家繳納租金的,如果楊家人覺得擁有永康巷28號產權,應當找房管部門申請賠償,是房管部門的失職。他表示,喜得寶公司是善意取得這一塊土地的。
方軍認為,即便是永康巷28號存在,也只能說明當時漂染廠征而未拆,產權還是應該歸現在的喜得寶公司所有。
二審判決依然沒能說清產權歸屬
2009年,在官司二審期間,喜得寶公司將永康巷工廠全部騰空,土地將收歸國有掛牌出讓。
為避免房屋拆掉后證據滅失,2009年7月7日,楊家人向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法院提起永康巷28號房屋的證據保全手續,并繳納20萬元保證金和兩家企業550萬元的擔保證明,法院也當天對該房屋進行證據保全,并通知喜得寶集團公司,不準拆除。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兩天后,喜得寶公司雇用30多人,帶著施工機械,將保全房屋夷為平地。
7月21日,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法院認定,喜得寶公司在法院作出證據保全裁定后,仍擅自拆除了產權尚存在爭議的房屋,妨害了民事訴訟的進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對喜得寶公司罰款1萬元。
喜得寶公司黨委副書記方軍告訴記者,公司對于法院保全房產是有異議的,企業是根據市拆遷工作會議要求,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拆遷而拆除原永康巷28號的房子的。
記者詢問,身為人大代表的趙之毅是否知道要拆遷的房子已經被法院保全?方軍不愿意正面回答。
方軍表示,喜得寶公司尊重法院的判決。
2009年10月10日,浙江地產大鱷綠城集團以29.1億元的總價拍得喜得寶杭州漂染廠地塊,折合樓面價20963元/平方米,成為當年地王,該地塊被媒體稱為杭州城區的“稀缺地塊”。因土地產權歸屬未能確定,土地儲備中心留住這筆價值千萬的補償款,至今未發放。
歷經一年多的訴訟后,2010年4月18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二審判決,認為:“盡管現有證據未能表明杭州市下城區房管所1983年與杭州漂染廠簽訂征地拆遷合同時確定原永康巷28號相關房產屬其所有有何依據,但亦無證據表明杭州漂染廠通過與杭州市下城區房管所簽訂征地拆遷合同取得對訟房產的權利存在非善意、違法或其他瑕疵,因此,認為楊家后人對朱素貞名下私房進行確權的訴訟請求缺乏依據。”
這個模糊的判決,還是未能說明占地0.76畝的原永康巷28號產權的最后歸屬。
2010年7月,杭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給張建中信訪答復,再次重申房屋應當向占用單位索要,并建議持該房屋有效合法的產權證,獲得拆遷補償。
張建中則兩手發力,除了繼續向相關部門追討祖產外,他還發起對趙之毅人大代表職務的罷免。
記者了解到,在罷免風波后,杭州市房管局就原永康巷28號的產權問題,正聯合其他相關部門開分析會,試圖就此事作出妥善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