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撤縣設區正在多地醞釀,專家擔憂,隨著各地不斷撤縣設區,“市刮縣”現象重新抬頭,應解禁“縣改市”。
撤縣設區正在多地醞釀。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有著“中部第一縣”之稱的長沙縣或許桂冠不保,取而代之的可能將是長沙區。作為“西部第一縣”的雙流縣,也可能變成雙流區。而前不久,“蘇北第一大縣”銅山縣則已正式撤縣并入徐州市,改稱銅山區。
“據我所知,目前正在推動縣、市改區的城市有好幾個,還有一些不知道的,數量沒有一百個,可能也有七八十個。”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對此表示質疑。專家擔憂,隨著各地不斷撤縣設區,“市刮縣”現象重新抬頭。
擔憂:“獅子”變成“小綿羊”
據了解,除了上述“縣改區”外,此前還有消息稱,郫縣也可能撤縣,變為蜀都區。另據媒體報道,隸屬廣州管轄的縣級市增城市也可能撤市設區。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楊中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轄區人口、產業體系等已經融入城市成為城市核心部分的縣,撤縣設區是應該的,這符合城市發展的規律,但是有些縣,比如說長沙和雙流,70%以上人口仍在農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當地政府工作重心在農村,撤縣設區未免操之過急。
“1998年我國有建制市668個,現在已經減少到655個,也就是說有13個城市已經‘消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牛鳳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中國許多大中城市發展速度比較快,擴展受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撤市建區或撤縣設區調整行政區劃,但是調整區劃不是實現城市擴張的根本途徑。
牛鳳瑞認為,城市擴張首先是人口和經濟規模的擴張,“撤縣建區意味著原來很多決策權將被市里上收,經濟社會發展自主權大打折扣”。他直言,當前有些地方搞撤市建區或撤縣設區,目的是為了統計數據好看。
在楊中川看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城市發展也是如此。他擔憂的是,隨著全國百強縣市中“中部第一縣”、“西部第一縣”等“被改區”,縣域經濟發展失去龍頭引領,學習趕超的氛圍淡化,許多先進經驗難以傳承下去。
楊中川說,撤縣設區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福建縣域經濟龍頭思明市改區之前,農民基本為零,像這樣的縣級市改區并入廈門市,非常有必要。但實際上,很多情況下撤縣設區是一種收權和收錢的過程,并入地級市尤其如此,相當于多了一個“婆婆”。
這些年,“市管縣”、“市吃縣”、“市刮縣”等現象備受質疑。楊中川對記者表示,市管縣的弊端十分明顯,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管和要。有的縣、市在改區之后經濟社會發展勢頭明顯減弱,楊中川將這形象地比喻為“雄獅”變成“小綿羊”,他說,“東部第一縣級市”順德就是這樣的例子。
改革開放以來,順德在中國經濟體制創新方面多次拿到“第一名”,一直在中國縣域經濟體中排名領先,“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就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視察順德時提出的,但改為市轄區后,由于“行政中心”地位的削弱,一度導致順德在城市化水平、對企業的吸引力、居民的生活質量等方面遠遠落后于“長三角”的昆山、張家港、江陰等市。不僅如此,順德經濟總量也從長期以來的全國縣域經濟第一,跌到第二、第三位。“順德現象”曾引起包括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在內的學術界專家們的關注。
建議立即解禁“縣改市”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李兵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撤縣設區應該慎行。“對于發展空間確實比較緊張的,從統籌協調區域發展出發,可以允許有條件的地方撤縣設區,但是太多就有問題了”。
李兵第說,當前中央提出“包容性增長”,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摒棄過去的錯誤觀念,不應該犧牲農村發展城市,利用行政手段調動周邊資源都往中心城市聚集,不給中小城市足夠發展空間。
楊中川認為,盲目撤市建區或撤縣設區,容易造成土地等資源浪費和城市“攤大餅”現象。在中國城市管理方面,應該淡化行政級別和官本位意識,地級市根本沒有必要存在,可按照大、中、小城市進行管理。
實際上,撤市建區或撤縣設區背后是中國城鎮化的戰略選擇問題,前不久發布的2010年《中小城市綠皮書》指出,中小城市是中國行政區體系中重要的戰略節點,在改革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大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
“中國下一步走什么樣的城市化道路,是繼續發展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讓城市病繼續蔓延下去?還是另辟蹊徑,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我覺得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強調,“平衡增長”應該成為城市增長的新型模式,他甚至提出了設立“鎮級市”的理念。
全國人大常委、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也曾指出,“市管縣”體制不利于縣域經濟發展,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擴權強縣”。據悉,國務院曾專門成立縣改市領導小組,但目前由于這項工作已經停滯了近15年,許多希望“縣改市”的要求無法得到響應。楊中川表示,從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的角度,應立即解禁“縣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