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玉米期現貨價格依然繼續攀高,不過,眼下我國政府已進行了金融危機后的首次加息,并宣稱要加大打擊市場投資資金的力度,三大交易所也先后出臺了遏制過度投機的政策,對市場的多頭信心有所打壓,玉米期價被動小幅回調。同時,進入11月,北方局部地區農民玉米銷售積極性有所回升,收購價格因而小幅回落。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國內現貨玉米價格整體延續趨升的態勢
吉林深加工企業松原賽力事達二等玉米開秤價格為1750元/噸,比去年高出300元。10月18日開秤收購的長春大成二等玉米的收購價格也達到了1750元/噸,并且在10日之后再次調高二等玉米收購價格至1800元/噸。大成公司向來是東北玉米收購主體的價格風向標,因此大成開秤不久就調價的行為,勢必對后期玉米價格產生支撐。此外,大連港由于東北鐵路運力偏緊加上廣東地區玉米需求旺盛,因此新糧平倉價格也不斷上漲。截至目前,黑龍江新玉米到大連港口的成本價格已經從上周的1930元/噸上漲至1950元/噸,港內新玉米的平艙價也從2000元/噸漲至2030元/噸。
東北局部地區玉米開始上量,預計收購價格回落幅度十分有限
進入11月份,隨著產區農民玉米收獲工作的完成,且東北地區氣溫開始逐漸下降,當地玉米的脫粒已經能夠逐步展開了。同時,由于自今年東北新糧上市至今,大部地區收購價格高開高走,已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并符合一些農民此前的心理預期,因此在東北局部地區農民對新玉米的銷售熱情較10月中下旬有所提高,上市量也因此較上個月有明顯增加(譬如吉林榆樹)。在上市量增加的情況下,當地貿易商也將市場收購價格略作下調,但幅度十分有限,在20元/噸左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首先,貿易商擔心壓價過狠將會導致農民惜售心理的再度增強,進而使上市量大幅萎縮;其次,雖然市場價格一漲再漲,但貿易商的利潤依然較可觀,因此如何獲得更多的糧源是他們更加關心的問題。因此,即使后期產區玉米上市量增加,但預計各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應該不會貿然大幅壓價收購。
國內通脹壓力擔憂持續升級,國家政策壓力短期或將壓制玉米的漲勢
雖然國內銀行突然加息給市場的流動性帶來縮緊預期,導致商品市場出現小幅下挫,不過基本面較好的農產品價格卻始終維持高位,白糖、棉花等價格甚至再度大漲。直至前幾天政府再次加大力度打擊市場的投機資金,并宣稱四季度將以維穩市場價格為主,因此對國內期貨市場多頭的信心有所打擊,致使商品市場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盡管國內玉米基本面依然向好,但依然受到一定的沖擊。此外,11月4日即將召開全國秋糧購銷工作會議,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此次會議可能會出臺一些不利于玉米市場的新政策。預計在政策沖擊之下,國內玉米市場短期的漲勢可能受到限制。
綜上所述,一般來說,第四季度是我國北方產區新糧上市的集中期,按目前的市場實際情況來看,盡管今年產區玉米收購價格難以大幅回落,但階段性供應量的增加依然對市場會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加上近來政策調控的壓力也依然存在,因此,我國玉米市場可能進入階段性高位振蕩的時期,后期應繼續關注國家政策面以及外圍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