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正在為物價飛漲無比頭疼,那么,世界其他國家的民眾是不是也在面臨著同樣的煩惱?記者在全球幾個大城市調查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美國、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堅持量化寬松政策,導致流動性泛濫,但是物價卻依然平穩,波動不大。倒是像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承受著物價上漲、通脹壓力巨大的困擾。
紐約、巴黎:物價平穩
11月15日,記者隨機走訪了紐約的幾家超市,發現無論從經營者還是消費者的角度,大多都認為近期基本生活品物價的變化不明顯,即使有變化也基本在家庭可承受的范圍內。
中國城超市的店員瑪麗告訴記者,超市的物價近期變化不大,“當然,確實有部分商品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國物價飛漲的影響,比如綠豆”。瑪麗介紹,她印象中去年超市中的綠豆幾毛錢,但現在已經漲到幾塊錢了。由于中國城超市中的商品大部分進貨自中國,因而中國部分商品的上漲也會帶動超市中相應商品價格的上漲。
在超市中,記者遇到了前來購物的張女士。張女士來自中國廣東,已經在紐約生活了十多年,她目前沒有工作,有兩個孩子,全家收入來源主要靠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的丈夫,全家年收入在4萬美元(1美元約合6.64元人民幣)左右。張女士說,覺得這幾年來物價的變化不大,沒有覺得生活上比原來困難了。
記者看到,在中國城超市中購物的不僅有華人,還有當地其他種族的居民。家住附近的印度裔女士艾莎告訴記者,她現在基本都在中國城超市購物,因為覺得這里的商品種類比較全,價格也比其他超市相對低一些。來自墨西哥的加布里埃拉也認為,中國超市商品豐富,尤其是各式蔬菜等等。
記者還走訪了紐約皇后區74街一連鎖超市的分店, 其店長拉吉說,就他在超市工作5年期間的感覺來看,物價變動并不明顯,有些商品甚至在2008~2009年之間還有一些下降,比如全麥面包、奶酪等,價格變動在幾十美分上下。
巴黎同樣食品價格平穩。記者最近幾周連續監測巴黎當地的物價發現,主食(大米、面粉等)、奶制品、肉類(尤其是豬肉、牛肉)、保存時間長的蔬菜(土豆、洋蔥、胡蘿卜等)價格相對穩定,價格變動較活躍、較大的只有時鮮蔬菜。不過,這些蔬菜也是有漲有降。比如西紅柿比上一周上漲了60%,而菜花則下跌了45%。
根據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統計,法國普通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消費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例從1960年的25%下降至2006年的12%。而法國普通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消費一半用于購買正餐以外的食品(奶酪、水果、甜點、面包等),一半用于正常餐飲消費。所以蔬菜價格這種上下的變動并未影響法國人的生活。
東京:蔬菜漲 拉面降
最近,日本的蔬菜價格也出現了上漲。比如西紅柿,11月12日平均每公斤價格為543日元(100日元約合7.96元人民幣),比11日上漲9日元,和月初相比漲106日元,是去年最便宜價格的1.7倍。
分析認為,西紅柿價格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收獲的西紅柿是9月份栽種的,9月下旬以后氣溫急劇下降、多雨,日照不足,西紅柿果小、有裂口、著色慢,不僅收獲期延長——通常60天為收獲期,現在約為65天——而且產量低,市場供應量明顯不足。
除了西紅柿外,圓白菜、白蘿卜價格漲幅也很大,11月上旬東京圓白菜價格為1公斤162日元,比10月下旬漲49%,白蘿卜漲37%,其中圓白菜價格是去年同期的3.7倍,主要原因是圓白菜主產地關東地區氣候異常,影響了蔬菜生長。其他蔬菜如胡蘿卜、菜花、生菜、土豆等漲幅不大。
日本政府對于蔬菜價格增長并沒有采取干預措施,因為菜價上張主要是受氣候的影響。而日本一個三口之家的中等收入家庭,每個月的家庭伙食費在5萬日元至8萬日元左右,月收入在40萬至50萬日元之間,日本國民用于吃飯的錢占到收入的1/6至 1/10,所以大多數日本人對蔬菜價格的上漲并不是太在意。
實際上,日本面臨的壓力并非通貨膨漲,而是通貨緊縮,由于日本國民不舍得花錢,很多食品都在競相降價出售:日本吉野家快餐店過去一碗牛肉飯為400日元左右,現在推出了290日元的牛肉飯;拉面過去一碗一般都在500日元左右,現在不少餐館推出390日元一碗的拉面;啤酒一般都要500日元左右,而有的飯店為了吸引顧客卻推出190日元一杯的啤酒。店主認為,雖然啤酒不賺甚至賠錢,但顧客多了,可以從菜上多賺。
新德里、孟買:全面通脹
近年來,印度經濟連續保持了較高增速,即便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至2009財年(截至2009年3月31日)仍然實現了6.7%的增幅,但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卻長時間侵蝕普通人的生活,也考驗著政府應對高通脹的能力。
去年年初,每公斤土豆8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6盧比),洋蔥10盧比,生菜40盧比,胡蘿卜25盧比。今年11月15日,記者再購買這些東西時,土豆已經漲到了每公斤15盧比,洋蔥35盧比,生菜150盧比,胡蘿卜60盧比。
印度人素食比例很高,豆類是重要的食品,近三年價格漲了三倍,每公斤價格從30多盧比漲到現在80到90盧比。今年雨季豐沛,菜花和青椒的價格已從前幾個月最高點80盧比回落了一半,但是印度人感覺普遍仍然很高。由于去年大旱,印度的食品通脹率一度達到10%以上,印度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食品通脹是世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印度人均年收入是1000美元,家庭收入大概每月2萬盧比。由于印度80%婦女是不工作的,主要靠男方在外掙錢,相比而言,人均收入少,用在食品方面的比例還是很高的。也因此,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成了現政府執政的最大隱患。
2010年以前,通脹主要是受食品價格上漲推動,而由于印度農業主要是“靠天吃飯”,對氣候變化和天氣異常較為敏感,稍有不利天氣,食品價格就會出現變化。
而今年開始,讓政府壓力巨大的是,工業制成品和燃油價格上漲對通脹的影響越來越大。由于政府部分退出了刺激性財政政策,國際商品價格上漲帶動的原材料價格上漲給印度帶來很大影響。今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和焦煤價格的上漲曾迫使印度鋼鐵企業多次提價,下游汽車廠家也不得不提價,就連塔塔汽車所產最便宜汽車Nano售價最近也上調了3%至4%。工業產品價格上漲使印度呈現全面通脹形勢。
為了遏制通脹,印度政府除了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外,還收緊了印度糧食期貨市場的交易,甚至一度停止食糖的期貨交易。
同時,印度官方認為食品價格上漲主要是供給不足造成的,因此要增加糧食供給,移除供給增長的瓶頸,政府為農民提供信貸支持,投入資金推廣“綠色革命”,改善糧食倉儲和加工,希望增加糧食供給,從根本上消除通脹。
印度正在制定《食品安全法》,改革現有的公共流通體系,以保障6500多萬個貧困家庭的糧食供應。國大黨主席索尼亞甘地領導的印度國家咨詢委員會(NAC)則計劃《食品安全法》把每戶每月補貼標準從25公斤提高到35公斤,并且普及到全國所有家庭。
不過,由于政府為應對通脹的投入的資金有限,政策執行效果難以讓人樂觀,食品安全立法還沒有得到議會通過,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通脹水平高漲可能成為常態。(紀振宇王攀等)
俄羅斯:老百姓很鬧心
11月15日,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56%的民眾擔心本國物價上漲過快,而53%的被訪者對本國社會中的酗酒問題十分擔憂。此外,有46%的人對本國失業問題很擔心,44%的人認為腐敗和官僚主義問題十分重要,42%的人認為俄羅斯居民生活水平憂心。由此可見,在當前俄羅斯社會中,最讓俄羅斯老百姓憂心、煩心、鬧心的事兒當數飛速上漲的物價了。
據俄聯邦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11月2日至8日,俄羅斯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了0.2%。截至11月8日,俄羅斯通貨膨脹率按年計算已達到7.6%。根據這一統計數據,11月2日至8日,俄羅斯主要食品的漲價幅度分別為:面粉3.4%、葵花油1.5%、蕎麥1.2%、奶油0.6%、牛奶0.6%、黑麥面包0.3%、白面包0.2%。此外,汽油價格上漲了0.3%,柴油價格上漲了1.4%。
俄央行專家認為,貨幣推動型通脹風險目前仍在“可控范圍內”,俄羅斯全年通脹率可達8%至8.5%。而“國際文傳電訊市場預測”則認為,俄2010年通脹率將達到8.3%。此前,俄經濟發展部曾于今年8月把全年通脹的預測值從原來的6%至7%提高到7%至8%。不過,俄財長庫德林10月中旬稱,俄羅斯全年通脹可能比8%的官方預測值高出0.1-0.2個百分點。
而另據“社會觀點”基金會的民調顯示,87%的俄羅斯民眾抱怨本國的食品、商品和各類社會服務的價格上漲過快,這一比例比上月高出了3個百分點,達到今年最高值。一位俄羅斯朋友對記者抱怨說:“如果說我們的水費、電費、天然氣費、公交車費等是一年漲一次的話,那么我們的物價則是一天一漲。”
一位家庭主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我并不完全相信官方公布的價格上漲幅度。其實,俄羅斯老百姓平時到商店或超市里買的食品相對較為固定,我們對主要食品的價格上漲都是十分敏感的。如果說去年我買一盒奶只需23盧布(1美元折合約30盧布)的話,那么現在同樣一盒奶就需要34盧布了,一塊奶酪的價格也從去年的26盧布漲到現在的36盧布。現在,最便宜的豬肉起碼也要300盧布1公斤,最便宜的牛肉也超過380盧布1公斤,而最便宜的食用油價格則超過了60盧布1升。”這位主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最節省的算法,如果說去年秋天,我們家一個月的伙食費為1萬盧布的話,那么現在則要達到1.2萬至1.3萬盧布。”
俄羅斯“我是消費者”網站總編阿爾喬姆對記者表示:“為了做比較,我們連續兩年在同一家商店購買同樣的食品。結果發現,俄羅斯的實際通貨膨脹率要比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高得多。根據我們的統計,一年之內,莫斯科市的物價平均上漲了25%。”記者發現,“我是消費者”網站公布的民間物價統計數據普遍比官方公布的數據要高:自今年年初以來,俄羅斯市場蕎麥價格按官方統計上漲了147%,而民間統計的漲幅為186%,超市零售價為64.9盧布1公斤;土豆價格按官方統計上漲了73%,而民間統計的漲幅為262%,超市零售價為35.9盧布1公斤;卷心菜價格按官方統計上漲了62%,而民間統計的漲幅為91%,超市零售價為18.9盧布1公斤;糖價格按官方統計上漲了13.5%,而民間統計的漲幅為14.3%,超市零售價為31.9盧布1公斤;白面價格按官方統計上漲了9.7%,而民間統計的漲幅為27%,超市零售價為19盧布1公斤;牛肉價格按官方統計上漲了3.3%,而民間統計的漲幅為24%,超市零售價為465盧布1公斤。
阿爾喬姆預測,到2011年新年之前,俄羅斯的物價還將上漲10%左右。他說:“新年總是新一輪漲價的開始,這已經是傳統了。首先,每逢新年,俄羅斯百姓的購買力都會明顯提高——大家總要買東西過年的。其實,新年伊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收費也將平均上漲10%至15%,所有商店的成本也將隨之上漲,并帶來物價上漲。”但有意思的是,如果按俄羅斯統計局官方統計數據,俄羅斯國內市場的物價還是有“上漲空間”的。因為,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俄羅斯物價漲幅為7%,而居民收入的平均漲幅卻為12%……
(關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