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到了,一陽特地篩選出凡位作家的成長經歷,讓我們去看一看作家小時候的老師是怎么引導他們走上寫作道路的吧。
海倫·凱勒: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親愛的老師
海倫·凱勒在一歲零七個月的時候,被一場重病奪去了聽力、視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使她長期沉陷在黑暗之中,無法擺脫。
直到7歲那年,安妮·莎利文老師來到她的身邊。安妮老師小時候眼睛曾差點失明,因此她十分了解海倫的痛苦。為了讓海倫愛上學習,走出無盡的黑暗和孤寂,安妮老師送給海倫一個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倫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復地拼寫“d-o-1-1”(玩具娃娃)這個單詞。海倫立刻對這種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著老師的動作,從此開始懂得世間萬物都有各自的名字,開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倫·凱勒)。
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安妮老師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里跑跑跳跳,往地里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到河邊去玩水等。在老師愛的關懷下,海倫靠手觸摸,學會了手語;用手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用手摸別人的嘴唇,學會了說話。海倫終于克服了失明與失聰的障礙,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倫一生創造的奇跡,都與安妮老師對她的疼愛分不開。海倫在她的名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發了她對安妮老師的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親愛的老師。”
劉紹棠:爭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墻
著名作家劉紹棠小時候第一次上作文課時,他的老師戴淑珍出了題目,他覺得沒意思,就干脆不寫,別的同學都在動筆,他卻坐在椅子上發呆。
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就問他:“劉紹棠,你怎么不寫呀?”他就說:“我覺得這個題目沒意思。”要是碰上別的老師,可能馬上就批評他了。可他的老師卻很耐心地問他:“那你覺得什么題目才算有意思呢?”在老師的鼓勵下,劉紹棠很大膽地回答說要自己給自己出題目,并且不能要求馬上寫完。不寫老師布置的作業,要自己寫自己的,還不保證什么時候完成,這個要求是不是有些不太講理啊?可是,戴老師竟然全同意了。
于是,當別的同學都在唰唰唰地寫老師布置的作文時,劉紹棠卻在課堂上構思著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文章,然后用晚上時間來寫,把他平時去游玩的情景和趣事寫進了一篇題目叫《西海子游記》的作文里,而且是一口氣連寫了五冊作文本,最后,才把作文交了上去。戴老師讀后,馬上給他打了滿分,允許他以后寫作文可以自己選題,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并且不用當堂交,還把他的作文送到學校的佳作欄去,畫上題圖和尾花,張貼在大墻上,并鼓勵他:“劉紹棠,想個好題目,寫得好一點,爭取每周都有佳作上墻。”
就這樣,劉紹棠一步一步走上了文學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名作家。
丹增:十料黃豆助他走上寫作路
作家丹增是藏族人。作為少數民族學生,丹增在入學的時候要學說漢語。可丹增打小就習慣了說藏語,哪能一下子就改過來。他的倪老師為了鼓勵他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大膽說話,就給每個學生發十粒黃豆,讓他們在交談時,誰要是找不到合適的漢語表述,不小心說出了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就罰一粒黃豆給對方。一個學期下來,誰的黃豆最多,誰肯定就是漢語說得最流利的學生。倪老師在點他們的黃豆時,要是發現哪位同學只拿出幾粒黃豆來,倪老師的臉色就會顯得很嚴肅。這讓丹增內心忐忑不安,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漢語。正是這種嚴格的要求,為丹增后來走上寫作道路打下了厚實的語言基礎。
格非:終身難忘的“神仙”老師
作家格非覺得他小時候的解老師是位“神仙”,是個神奇的魔法師,能像變戲法一樣變出一門門課來。讓他知道,這世上的課除了念小人書之外,還有語文、算術、音樂、體育等諸多名堂。而且,這些課都由解老師一人教。教室常常被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解老師教過了一年級語文,再教二年級算術,教完了算術,三年級同學又開始咿咿呀呀地唱起歌來了。 格非覺得,這樣上課真是太有意思了:誰都不知道下一堂課,解老師會變出什么花樣來。解老師什么都能教,甚至還教他們作詩、演講和游泳。
格非小時候的學校在一座村莊里,離城市很遠。有一次,解老師上課時問大家:“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車?”格非他們盡管一致認為解老師深不可測,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仙”,可這一次還是全都覺得解老師是在吹牛:火車是隨便想看就看得到么?誰知第二天,解老師不知從哪里弄來了一輛手扶拖拉機,把格非他們拉到了幾十公里外的一處鐵軌邊。格非他們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車出現。等到天色將晚,火車真的來了。格非他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著火車喘著氣,冒著白煙,還拉了整整一車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個怪叫,格非當場激動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格非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作文,題目就叫做《終身難忘的一天》。
白先勇:會講故事的廚子老師
作家白先勇的啟蒙老師,是他們家里的廚子老央。老央能說會道,口才好,鼓詞兒多,又見聞廣博,三言兩語,便能把一個極平凡的故事說得極鮮活。 一到冬天夜里,老央就在房子里架上一個炭火盆,灰爐里煨著幾枚紅薯,然后給白先勇講“薛仁貴征東”等精彩故事。經常是老央剛從廚房忙完了,一身油漬斑斑、煤灰撲撲地走出來,兩只手手指甲里還滿是烏黑凈是油膩,一身的廚房味,白先勇一見著他,便如獲至寶,一把抓住,不到睡覺,都不肯放他走。
在廚子老師的影響下,一到寒暑假,白先勇便去街口的租書鋪,抱回一堆一堆牛皮紙包裝的小說,發憤忘食,埋頭苦讀,最終走上了寫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