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如今社會發展了,人們追求時尚,流行快餐式文化,民間傳統武術落后了、不實用了,是無用的、沒出路的“屠龍之技”。的確,傳統武術的精華離我們越來越遠,人們逐漸只能從小說《逝去的武林》中尋找了。當今社會中武術所處的困境,使人不由聯想到在孔子周游列國用畢生精力推廣他的政治主張卻四處碰壁時,人們也是認為他的思想、行為是與時代潮流不符的“復古”,陳蔡之圍甚至使孔子及眾弟子差點餓死。今天拿孔子的思想、行為與現代武術的傳承相聯系,或許能對我們認識傳統武術繼承中存在的不同觀點有所參考與啟發。
一、懷疑論
孔子在陳蔡斷糧7天,和外面不能聯系,隨從的人相繼餓倒。孔子卻泰然自若,入帳內彈琴。手下弟子顯然沒有修煉到此等境界,性急、耿直、純樸的子路率先沖入帳中,向老師發問:“君子固有窮乎?”老師一身學問為什么沒有出將入相、榮華富貴,卻淪落到走投無路的困境呢?為什么14年堅持推廣的“道”沒有成功呢?是不是老師的人生方向選錯了?眾多弟子的疑問通過子路的口講了出來。
一個武學追求者用畢生精力研究拳學,雖然功夫到了很高境界,但生存狀態卻不及小商販,親朋好友如子路一般發出質疑:你功夫再好不能帶來現實的利益有什么用?你既然有功夫為什么沒見你如明星一樣大紅大紫?
孔子答道:“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說:君子,堅守自己追求的人,不論遭到什么挫折與困境,仍然不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追求;而普通人遇到挫折,或行動沒見什么立見成效的好處,就很容易立即放棄自己的追求,這種人是不會取得大的成功的。
耶穌對追求自己理想的人說:“你們要走窄門。”他說,一個追求自我實現的人所走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這是一條艱難、曲折的路,也是被眾多普通人懷疑的路,只有在坎坷曲折逆境中奮力前行的人,最終才能走出自己的“大道”。
二、放棄論
孔子問子貢對當前遭遇困境有何看法,子貢說:老師的“道”太高了,社會接受不了,是不是可以降低些標準?
東西貴了賣不出去,把價格降低一點不就賣出去了嗎?一條道走不通,換條容易走的道不就走通了嗎?這不是很實際、很正確的道理嗎?大多數人都會贊同子貢的觀點。
武術界也有人說:老師,傳統武術雖好,但叫好不叫座,成功不易,花費的時間太長了,不適應現代社會,難以市場化、商業化運作,難被人接受。人要生存就要現實點,放棄傳統,改做適應潮流的項目吧!于是洋道館紛紛開辦。
對于類似善意的忠告,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孔子認為:一個好的工匠只想工藝的精湛,不會因順應市場、討好消費者而降低品質;一個好的農民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好的學者只做學問,只追求嚴肅認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想媚俗獲得名與財。一個人應該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攀登,而不能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就降低自己的人生追求。
志向不變,但實現志向的方法可以變。曾有人問孔子:我有一塊美玉,是收藏著,還是賣出去呢?孔子說:“沽之哉,沽之哉!”快些賣出去吧!孔子并不是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之人。
一個武學求道者,可以畢生去追求武學的最高境界,但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在不放棄大目標的前提下也可以學習他人,從小事、細節做起,改革變通,獲得幫助。
三、堅信論
顏回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他認為孔子厄于困境是堅守自己的真理的緣故,是天下君王有眼無珠不識貨,而不是老師錯了。“居陋巷,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顏回13歲入孔門,看似沉默內向,實則大智若愚,是能堅守自己信念的人。
堅守或放棄對道的追求,會有什么收獲與損失呢?我們看看下面兩個例子的啟示。
一個有家傳傳統制竹木紙傘技術的師傅,當20世紀80年代出現大量輕便、易攜帶的鋼骨、尼龍布折疊傘,竹木紙傘無人問津時,他的眾多同行、親友紛紛改行,外出打工謀生。但他仍堅持苦苦支撐,一心提高自己的工藝水平。9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香港,她手持一把中國傳統的花紙傘,這件事情經媒體報道后,瞬間引發了人們搶購花紙傘的熱潮。這位師傅的制傘技藝枯木逢春,獲得國家“非遺”保護,親友紛紛歸來向他學習技術,生意越來越紅火,產品占據了日本大半市場。
1985年,牛津大學大禮堂的20根橫梁發現了嚴重的安全隱患,這些粗大的橡木橫梁有350年的歷史,現在需要同樣有350年歷史的粗大橡樹來更換。學校園藝所報告找到了一批這樣的橡樹。原來大禮堂的建筑師當初已經預想到,那些橫梁在300多年后會風化,因此讓工人在園子里種下了一片橡樹,以滿足后人之需。
在現在這樣一個注重功利的社會里,如孔子、顏回生于現代,可能會是人們眼中的失敗者。一個武道求學者,可能也不被人們或物質利益追求者看好。但是如果人們僅僅關注眼前的小利,而不能像顏回一樣堅守自己的追求,沒有高瞻遠矚的百年眼光,則中華武學精華就會失傳,傳統武術就會失去它的根。
求道不同于求利。如降低人生追求求得榮華富貴,順應君王所需投其所好,改變方向求實用,以孔子之才并不難,但他列國奔波并不是為了獲利,而是要推廣他的政治主張。這個個人奮斗理想不能改變、不能放棄,更不能如經商一樣輕易降低標準。孔子畢生堅守他的信念,不為困境而改變自己的追求,他的儒家思想歷經兩千年不衰,至今影響著全世界的華人。
中華武術也有千年歷史,使其薪火相傳也是武術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