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拳是一種技擊性很強的拳術,無論是單人練習或雙人活手,都十分強調技擊性的應用與發揮,并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拳術的要求。
一、對手法的要求
一要松柔靈活,不用一絲一毫之僵勁。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經常處于隨時可以變化的良好狀態,才能比較容易化掉對方的剛勁,才能從極柔狀態瞬間轉入極剛狀態,使爆發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切忌手法上的生硬和僵直。
二要彈性出手。只有這種出手方法,才會使人的速度得到最大的發揮:攻時自動彈出,使人猝不可防;收時自動彈回,使其欲隨不能。它還能使快速的出手方法與快速的步法協調一致,取得形整而力聚的效果。
三要充分利用一臂之長。拳經中講:“步不至,招無功,面不過,手必空?!本褪钦f如果對方的進攻進不到我的一臂之長的范圍之內,那么他是無法打到我的,因為他的拳也只有一臂之長。但是,他如果為了打我而進入了我的一臂之長的范圍內,那么我就可以用閃頂之法先將其擊出了。所以峨眉拳在出手走式中是非常注意這個一臂之長技擊特點的發揮的。它不允許把手臂縮得太短,而是要手臂盡量前伸,并隨著靈活多變的步法而靈活伸縮,使對方既摸不著又離不開,以避開接手拳的長處,發揮不接手拳的特點。
四要手在何處便從何處擊人。這種出手方法拳路近,出手快,又沒有預示。決不允許先引手后發拳的方法,因為那樣既容易暴露攻擊意圖,又容易為敵所制。
五要出必問神。即每有真手出擊,心有假手相佐,假式攻其必救,多取人二目,此乃功力難到之處,真手同時打到,使其顧此失彼,接手就必然挨打,不允許沒有假動作的直接出手。
二、對眼法的要求
臨敵時要淡然對敵,面部無所表示,使對方無可捉摸,不允許齜牙咧嘴,故作怒態,以免自散其神。
交手時,要注一掛余。即只用雙眼盯住對方的面部或雙眼,用余光掛住其他部位就可以了。不要眼隨手動,打哪看哪,也不要左顧右盼,上下環視,否則既容易暴露攻擊意圖和方向,也容易上敵假動作之當。
三、對身法的要求
一要多用高姿勢,少用低姿勢。高姿勢伸縮性大,變化快;低姿勢速度慢,不利于周旋。
二要盡量側身對敵。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被敵攻擊的面積,同時也縮小了需要自己防護的范圍。而正面走式,露空太大。
三要出拳時盡量保持出擊的一條線。這樣以便人在拳后面,進攻中也含著防守,使敵無懈可擊。決不要身先上,拳后出,把目標送給對方。
四要轉換身法的過渡動作快,因這往往是露空挨打的時候。切忌身形過緩、轉換不靈。
四、對步法的要求
(一)發力時要用跟步。這種步法能在快速走動中發力,能達到最大跨度,也能在快速攻防中突然止步,有變化余地。而馬步有死角,弓步勢易老,不宜常用。
(二)走動中要用十字步。拳經中對這種步法的要求是:“心無定意,行無定蹤,似守非守,似攻非攻?!弊咂饋硪昂銮昂龊螅鲎蠛鲇?,若即若離,若假若真”,使對方無法判斷我的意圖。切忌意死、手死、步死,無輕靈轉換之勢。
(三)變換中要虛實分明。不論走式或發力,峨眉拳都要求雙腳不得同時放實,必須始終保持一腳實、一腳虛的態勢,這樣才利于保持步法轉換的輕靈。它不靠硬弓硬馬來保持樁架的穩固,而是靠靈活多變的步法來保持身體重心的平穩。
五、對意念的要求
(一)走手時,要把意念放在對方身上,這樣做才能使自己處于徹底放松的良好狀態。
(二)發手時,要把意念放在打擊點的后面,這樣做,擊中時才能形成透力。意比形短是打人不遠的。
(三)進攻時,要形追意。即你一有進攻的念頭,你的身形就要追著這個念頭打擊。峨眉拳法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意形合一的地步,才會除去技擊中的多余動作而快不可擋。不要先起意,后動形,用意去催著形向前打,否則往往產生未出手先“示形”的后果。
六、對單練的要求
峨眉拳法認為,練是為了戰的,怎樣戰就怎樣練。
所以,峨眉拳要求在個人單練中要以練單式為主。練時意在形外,設敵如在前方,一式一式地練習。它不允許把各個單式串成套路練習,認為如果那樣做,單練時,就會因為照顧上下動作的連貫而降低了每個打法的功力,交手時,又會因為套路的固定形式而影響了技擊靈活性的發揮。
峨眉拳法認為,單式的練習要用兩種方法進行。一是輕描淡寫的方法,即練意的方法,以練習勁力的順達、意念的集中和對拳術內涵的領會。二是練力的方法,“剎那間集全身之力于一拳”,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去拼搏。兩種方法必須交替使用,以求得張弛相得剛柔相濟的結果。不允許用平均速度去練習,因為這是不符合實戰中的實際情況的。
七、對試手的要求
峨眉拳法認為,這是活手活步前必須進行的基礎準備。不進行這一步,就無法進行下一步。這種方法主要由接手、揉手、探手、讓手組成。通過練習,使習者掌握與對方交手時的時機感、距離感,以及對對方真假意圖的判別和冷攻冷防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只準發半式,不準發全招,思想上也不要認為是在真打,以使習者不知不覺地向實戰過渡。不允許一上手就真打,全無分寸,那樣容易造成傷害,使習者望而生畏而不敢參加練習。
八、對活手活步的要求
這是在基本掌握技擊法則和攻防技巧的基礎上,以經過試手練習后所進行的類似實戰的攻防練習。習者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法則與技巧互為攻防,任意制敵。只有用上了,才算學到了,這是峨眉拳的最后歸宿。峨眉拳法認為,不走完這一步,就不算走完了學習武術的全過程。因此,要求習拳者必須參加這個階段的訓練,否則就不算學了拳。
九、對規范與自由的要求
關于規范,峨眉拳法認為,學拳的前期階段是要講規矩的,每個招式、每個動作都要十分準確,因為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不這樣做,就學不到本拳的特點,打不出本拳的風格。
但是到了后期階段,學是為了用的,學了拳,不能讓拳架反而成了一種約束,要從拳架中解放出來,自由運用,盡情發揮,使拳技成為一種本能,打出拳來,就要像拳經中所要求的那樣:“心無定意情難審,行無定蹤勢難摸,似無師出自然有,若無身軀靈性多?!敝挥羞@樣,才算藝上了身。各自的偏長、各自的技擊特點和風格都要在這個時期形成。這是必然的,只要是在不違背峨眉拳技擊法則的前提下所進行的發揮,就不許多加指責,以免限制了個人技能的發展。
十、不接手的技擊特點
在與敵交手中,峨眉拳法主張不接手為上策,這是因為:
(一)對方出拳若架格遮攔,天下拳術種類繁多,你不可能提前知道各家拳術的變化,就是知道了,也是學不勝學、防不勝防的。
(二)攻是主動的,防是被動的。防時跟隨著對方的手法走,很容易為人所制,倒不如你要你的,我打我的,不按他的圈套打為好。
(三)行家出招,有真有假,接手就可能露空挨打。
(四)“男子自是力強,莫以力敵,女子自是質弱,當以法取”。
因此,峨眉拳在與敵交手中,不招,不架,不格,不攔。它不注重對方出什么手什么腳,只注重對方身體位置的移動和變化。它認為,手和腳都是長在身軀上的,截住了身軀,就制住了根本。并認為,面部和身軀在千變萬化的攻防中,在攻來的一瞬間是相對不動的,是最易被攻擊的,因為對方的面部不能不向著我,身軀不能不對著我,步子不能不接近我,這樣,我就可以用攻擊對方的面部、身軀或步子落點的方法來制敵于要收不能、要發未至的半式之中。
從這種主張和要求出發,就形成了獨具特點的峨眉拳的技擊法則:十字攻守秘訣。
十一、十字攻守法則簡析
(一)陣法
這是與敵周旋時對身法和步法的要求。即高姿站立,側身對敵,小跟步進退,十字步亂敵等,以難敵之進,利己之攻,使敵無懈可擊。
(二)讓法
拳經中叫做“避其擊點而走之”。這是一種于敵攻來時讓開被攻擊位置,使敵任何招數都要落空的一種方法。
(三)閃法
這是種于讓開被攻擊位置的同時亦發手擊敵、打敵來的位置的一種方法。這往往與敵同時打到,使敵無法變化。
(四)頂法
這是不讓對方出門,擊敵于半式之中,使敵完不成攻擊時所需要的位置移動的一種方法。
讓、閃、頂三法是峨眉拳的主要防守法則,也是后發制人的精華。
(五)探法
這是一種與敵交手時不知敵之技藝若何,以假手假式試探虛實的一種方法。
(六)隨法
這是打收手的一種方法,即在對方攻完的一瞬間,緊隨對方的收手跟而擊之的一種方法,只要對方在換招過程中稍有停頓就可能露空挨打。
(七)逼法
拳經中叫做“過其守點而擊之”。這是一種用探法牽動對方步勢,使對方產生位置移動時連續進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往往不給對方以相隨的機會。
(八)騙法
這是一種攻其必救、擊其空當、示退卻進、聲東擊西的一種方法。在峨眉拳中是每發必有的。
(九)藏法
這是一種在招法轉換過程中加伏手的一種方法,主要是為了對付隨法的進攻。
(十)錯法
這是一種反著法,在防守的時機卻用攻法,顛倒所用,反打正著,有意為之,往往造成敵方送上門來的結果。
峨眉拳法認為,若能熟練運用上述法則和技巧,雖然招法不多,也會像下棋一樣,十六個棋子也能下出千變萬化的戰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