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語文教學不再像過去一樣僅僅重視結果忽視過程,而是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這其中過程又是關鍵。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具有面廣量大、不易把握的特點,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又常常因為缺少有效抓手,導致上課不知所云,課堂效率不高。怎樣才能找準抓手,把握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呢?我們不妨有效地借助“練習”,充分利用好“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生成,在訓練中提升,這樣一定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抓好課前預習練習
很多同學認為只要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就行了,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預習,因而學習效果自然不好。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開始,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認真充分的預習可以讓學生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率,改變學生課堂學習的被動局面;更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預習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的高低。
當然,學生的預習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沒有明確目的的預習必然取得不了應有的效果。尤其對于語文課來說,作為承載知識與文化的文本本身內容比較多、篇幅比較長,即使在課堂上全部用來熟悉文本,時間也不一定夠用,更不要談進行正常的閱讀、理解、鑒賞等教學活動了,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章法地做好自學課文的預習顯得相當必要。
編制學生預習的導學案(預習練習)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一種好方法。堅持下去,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導學案的設計要集中體現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目標要明確,內容要具體,必須與上課的內容相配套。導學案一般可分為學習目的、重點難點、知識鏈接、知識積累和預習問答等幾個板塊,它不同于普通的習題,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預習,也要重視各種能力的綜合訓練,更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難點的思考。這樣,學生在完成導學案的同時,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要領。學生在懂得了學什么,怎樣學之后,教學的目標就明確了,教學的方向也就確定了,那么課堂效率的提高也就很自然了。
二、強化課堂反饋訓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有計劃地向學生傳輸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又要隨時接收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并對其進行認真分析綜合,不斷調整狀態,完善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而課堂反饋訓練則是老師了解課堂反饋信息的最為便當的方式之一,是使教學處于最佳狀態、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學生而言,可以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進一步調整學習狀態;對于教師來說,可以及時了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下一步調整教學提供依據。
每節課堂都要做到有講必練,講練結合。課堂反饋練習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目標而編制,時間以十分鐘為宜,要有針對性,方式可采用投影打出題目或印發小講義等形式。這樣,每一步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圍繞著教學目標來展開訓練,課堂水分擠干了,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落實課后鞏固作業
課后鞏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提高教學整體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能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能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為教學的查漏補缺提供依據。同時我們可以趁熱打鐵,通過課后鞏固作業復習過去的知識,使知識達到了系統化和融會貫通的新水平。
一般來說,課后鞏固作業要從教學目標出發,為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服務。課后鞏固作業的設計,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訓練。對容易出錯的內容要進行反復練習和強化,切忌面面俱到,貪多求全。課后鞏固作業的落實到位,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外,每個教學模塊結束時還會有學分評定測試,它既可讓學生不斷努力去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看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以便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調整自己,提升教學水平,這樣語文教與學的效率必然能得以提高。
我們還應該根據課堂設計和學生特點,安排各種不同的練習方式,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讓學生自主整理就是一種很有效的練習方式,其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整理,既可讓知識更加體系化,也可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長期以往,學生必定會對學習感興趣,提升了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總之,我們要在新課程框架下,以練習為抓手,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為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而不懈努力。當然,我們說的強化練習,決不是大搞題海戰術,盲目地追求練習的數量,而是依照教學計劃,求精、求穩、求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通過練習充分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與學的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