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一個從偏遠小島走出的企業在多如繁星的水產企業中脫穎而出、一騎絕塵,成為中國漁業的一代天驕的呢?是“敢立潮頭、勇為人先、創新奮進、求實發展”的企業精神,是“責任、合作、執行、感恩”的核心價值觀,是不斷積淀和升華的企業文化。
始創于1958年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獐子島漁業”),是由原獐子島鎮辦漁業基礎上改制發展起來的,是集海珍品育苗、水產養殖、遠洋捕撈、暫養凈化、食品加工、銷售、國際貿易、海上運輸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進入新世紀,獐子島漁業進入突飛猛進的發展黃金期,已經確立了國內不可動搖的行業地位,以及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2006年,公司成為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東北企業;在國內同行業中,摘取首枚“中國馳名商標”、成為首家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的上市公司。獐子島漁業是中國漁業的一個縮影、一個標志,更是中國水產實業的一座豐碑。
傳承英雄文化,開辟發展新天地
在獐子島,主要居住區集中在島的北方,全島只有2.8%的耕地,大海是海島人民唯一的出路,海的浩瀚帶給獐子島人開闊的視野,也培養了獐子島人“敢立潮頭、勇為人先”的英雄情結。正是這種精神鑄就了獐子島人在艱苦、惡劣條件下戰天斗海的豪邁勇氣,面對困難百折不撓和忘我犧牲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培養了旅大市海帶高產“紅旗”單位,“海上花木蘭”文淑珍、“共和國采鮑第一人”王天勇……等等英雄人物。也正是這種精神使獐子島人在遠離大陸的荒蕪小島上贏得了“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海上大寨”等榮譽。
進入21世紀,獐子島漁業秉承老一代獐子島人的奮斗精神,結合現代企業發展思路,不斷開拓進取,成為“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打造了中國漁業第一品牌,在資源開發、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對外合作、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經營模式變革等多個領域創造了同行業中一個又一個“中國第一”。正是英雄文化的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才使獐子島漁業英雄輩出、榮譽滿堂,一次次克服萬難,一次次締造神話,一次次完成了中國漁業的破冰之旅,將北緯39度這一鮮為人知的神秘地帶,建設成舉世矚目的海洋牧場,締造了中國漁業的領軍企業。
首倡和諧用海,打造堅強“營盤”
在很多人印象中獐子島就是黃海北部一個小島的名稱。然而現今的獐子島既是一個鄉鎮的名字,也是一個企業的名字。50年鄉鎮的發展,支撐和保障著企業的生產;而企業的發展,又創造和影響著這個鄉鎮。相同的名字解釋著它們為何血脈相連,共同的追求注定著它們將被牢牢捆綁,一起向前。在獐子島漁業公司企業文化理念中,為海島人民創造城市化條件,為所有股東、客戶、員工提供增值空間始終是企業發展的使命和宗旨。
2006年9月28日,獐子島漁業上市后,按照經營管理流程控制和對生態養殖規范要求,獐子島最核心的生產資料——大海,被嚴格控制管理起來。然而,也正是這些確保海洋生態環境的必要之舉,讓習慣于海上捕撈生活的獐子島居民難以接受,曾一度產生了矛盾。為此,公司及時出臺了確權海域生產管理規定,把島上的個體漁民組成若干個漁民組合,劃定固定的海區組織他們進行指定海產品的捕撈作業,在嚴格遵守公司規范生產基礎上,產品由公司按市場價統一收購。分配關系的改變,從根本解決了漁民生存與企業發展的關系,漁民開始真正從內心里關心公司的經營和發展。公司為感謝員工的努力,把獐子島漁業成功上市日,確定為“員工節”,每年都舉辦各類慶祝活動。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方向,讓海面成股票,漁民當股東,讓老有所養,少有所依,5000戶獐子島島民由此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造就了富甲東北的幸福海島。堅持把為員工謀福利作為企業的重要使命,無論面對怎樣的艱巨考驗都會全力以赴、想方設法確保員工利益。
公司積極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多年來企業用于扶貧、醫療、教育、環保、賑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累計已達到數千萬元,榮登《福布斯》中國慈善榜單。這使獐子島漁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為員工營造了“工作是伙伴、生活是兄弟、技術是師徒”的和諧環境,并通過建設“學習型企業”使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共享果實。飲水思源、回饋感恩,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許多員工為在獐子島工作而感到幸福和自豪!這種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榮辱與共、同舟共濟是獐子島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
堅持科學發展,實現不斷跨越
在海洋這個變化莫測的風險區域,獐子島漁業游刃有余地從“聽海由命”的怪圈里走出來,實現了從分戶經營的小島經濟走向國際化現代企業的一次又一次驚險的產業突圍。奇跡的誕生,得益于企業的“創新奮進、求實發展”。
歷史上,獐子島是長海縣率先完成機帆船改造的鄉鎮之一,也是最早組建完成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捕撈船隊的鄉鎮。在全市首創機帆船拖網和浮拖網技術,大大提高了捕撈產量,“捕養并舉”的創新理念為企業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1983年,他們率先引進了蝦夷扇貝的海洋貝類新品種,掀開了獐子島漁業發展的新篇章。2008年公司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黃、渤海萬頃大底播;由當初僅為107畝的底播試驗田,發展到今天近百萬畝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海珍品養殖牧場。
獐子島漁業不但完成了渤海、黃海及東海三大海域的戰略整合,而且重新認識海洋、潛心探索海洋、著力開發海洋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2003年10月,獐子島漁業實施了北鮑越冬南下養成即“北鮑南養”戰略,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在黃海由人工養殖的海珍品首次舉家南下,實現了獐子島漁業歷史上第一次海珍品的千里大遷徙。這一匪夷所思的跨越時間、跨越季節的輪回養殖之舉,不僅為我國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及兄弟企業探索出了一條充分開發、科學利用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也為獐子島漁業創造出了海水養殖的永恒春天。2006年4月,獐子島漁業聯袂遼寧省海洋研究所科技人員,“突破黃、渤海,解密‘沿岸流’”,成功地探索發現了蝦夷扇貝苗種的自然分布,在渤海灣深處又開辟了一個取之不盡的綠色、野生的天然苗場,解開了一個困擾多年的海洋科學未解之謎。2007年12月,成為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聯合啟動的“技術創新引導工程”試點企業之一。2008 年1月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如今,公司又一次知難而進,將目光瞄準了至今國內無人敢于涉足的“海水養殖的外太空”——40-50米深海,進行一場最能夠體現海珍品原生狀態下的自然放養。由此為獐子島漁業向更深、更遠的海洋開發,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獐子島漁業歷經半個世紀的艱苦實踐向世人證明:只有開拓創新,企業才能成為領跑中國水產行業的強者!
高舉品牌旗幟,強勢開拓市場
北緯39度是大自然創造的神秘的地帶,在這個地帶上有北京、紐約、芝加哥、羅馬、愛琴海、地中海等名勝;有著名的葡萄酒、人參產地和日本北海道漁業基地。這個地帶屬寒暑交界地帶,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和海珍品原產地。獐子島的海珍品就產于這片海域,這里還有特殊的大陸架結構,這里遠離大陸,遠離主航道,處于遼南沿海與近海交匯處,海域水深平均達35米。北緯39度給獐子島漁業帶來了不可復制的資源優勢。
獐子島漁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運行海珍品良種工程,深入提高產品質量;改良加工工藝,加強食品研發,豐富產品種類,建成了亞洲最大的貝類凈化中心——金貝廣場;食品安全體系率先與國際接軌,產品通過了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歐盟的食品安全認證;不斷創新營銷模式,完善國內國際市場體系,公司銷售網絡遍布全國70余個主要城市,“獐子島”商標已在30個國家和地區注冊,產品遠銷歐美及亞太地區的10多個國家,公司在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法國設立了分子公司;同時,與大連大商集團、國家舉重隊、世界500強日本雙日株式會社等達成強強合作,攜手共贏的合作理念也得到了國內外客戶及合作伙伴的一致認可。
如今北緯39度品牌已成為高品質海珍品的標志和代名詞,而品牌建設的成功是企業文化助推市場的結果,為企業繼續鞏固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強勁的原動力。 (石 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