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期貨價格在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但上周,鄭棉期貨終于在瘋狂的上漲步伐中暫停下來。自從10月26日達到歷史新高27980元/噸后,其后3個交易日最高價都沒有突破27980元/噸的價位。
上周初,鄭棉期貨主力合約全線漲停,持倉量有所下降,隨后鄭棉高位遭遇急跌,周四鄭棉不受隔夜美棉跌停影響,在國內現貨價格上漲支撐下,實現較大幅度的上揚,周五鄭棉主力1105合約則全天大幅震蕩,收出一根比較標準的陰線十字星。截至lO月29日,鄭棉主力1105合約收盤價27245元/噸,當周大漲8.35%。
面對高漲勢和短期的上行壓力,身處生產鏈條上中游的企業將如何利用好套期保值這個管理風險的工具呢?棉花價格的大幅飆升對什么樣的企業有較大的利好呢?為此,記者采訪了棉花上游生產商、中游制造商等企業,了解相關的套期保值情況。此外,還對一些期貨公司棉花分析師進行了采訪,聽取他們對棉企套保的分析。
棉價漲升對上游棉企較有利
鄭棉于今年8月底突破前期平臺大漲,之后接連創出歷史新高。但自從10月26日達到歷史新高27980元/噸后,其后3個交易日最高價都沒有突破27980元/噸的價位。
北京中期分析師許晶對記者說,目前鄭棉屬于短期震蕩整理,從周線圖來看,27000一線對盤面有一定的壓力,但無反轉信號出現。
許晶表示,我國棉花主產區自4月份開始先后經歷了低溫凍害、高溫干旱災害及連續強降雨天氣,造成了棉花總產量的減少,導致棉花供給緊張,而需求依舊旺盛,供需失衡引發棉價大漲。
另外,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也有很多游資介入進行棉花的炒作,這里面包括一些外資企業和溫州的游資,他們囤積了大量的棉花,持棉待漲。上述因素加在一起,引發連鎖反應,致使棉花大漲。
據了解,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從事棉花生產的主要有新農開發、新賽股份等。華泰長城期貨研究所研究員王均軍認為,棉花價格的大幅飆升對自身擁有棉花生產基地的上市公司有較大利好,例如新賽股份、新農開發。王均軍說,新賽股份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棉紡產品及棉花產品雖因價格持續穩步上漲,皮棉、棉紗營業收入占公司所有收入近80%。
而主營業務只包括收購加工棉花的上市公司獲益較小,有可能還會因為資金占用量大,資金回報率低而利潤受到影響,例如敦煌種業。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上述公司其中一家的套保人員告訴記者,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在做套保,目前主要是盯著鄭棉1101合約,在價格達到26000~27000元/噸左右的時候,再看鄭棉1105合約的價位,適時進行賣出套保動作。
紡企若沒原料渠道須考慮套保操作
據統計,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從事色織布生產的土要有山東魯泰、雅戈爾、湖北邁亞、黑牡丹、德棉股份、新野紡織等兒家。記者經過采訪,了解到一些公司都在關注棉花期貨走勢,但參與套保程度參差不齊,多數公司以套保具體情況屬于公司商業機密為由婉拒透露更多的細節。
王均軍指出,今年,棉花收購開盤價比較高,加上很多貸款目前還沒有到位,此類企業面臨的風險比較大。而企業最怕成本、利潤波動較大,這樣的風險是不容易把控的。
許晶表示,對棉花套保有需求較多的是紗廠、紡織廠,下游企業比如服裝廠一般需求不大。
據了解,在上述上市企業中,山東魯泰擁有從棉花到制衣完整的垂直生產鏈,在行業中占有較大優勢。魯泰一家分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由于公司有棉田,因此自己用肯定足夠,而魯泰也一直非常注重利用套期保值來鎖定成本,達成企業生產經營的平衡。
而本報記者也了解到,山東魯泰在新疆擁有一家棉業公司,主要從事棉花種植、皮棉及棉副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及棉紗的生產銷售。
王均軍分析說,對于棉花的中游的紗廠、制造廠商來說,做不做套保,關鍵看該企業是否有原材料渠道,或者有沒有跟棉花生產企業簽訂相關協議,這樣,生產鏈上游的成本即可被鎖定。
而山東魯泰擁有自己的上游渠道,甚至可以不需要過于考慮市場流通方面,其渠道內的原材料企業可以自行消化,可以考慮不做套保。但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上游的生產渠道,還是要考慮介入套保。
此外,在該公司半年報中,顯示魯泰正在做遠期結匯、遠期購匯、遠期外匯買賣等衍生品交易業務,也是以套期保值為目的。
采訪中,一位期貨業內的資深專家表示,棉市風險時刻存在,企業應當適時適量靈活地進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作為涉棉企業管理風險的工具,其重要作用目前已為許多企業所認識,目前的關鍵問題產生在企業實施的決心和資金狀況。至于決策和資金狀況,在認識到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之后,企業應當會做出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