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番猛漲的蔬菜價格,讓主婦們的菜籃子有點沉重,在“孩奴”、“房奴”、“車奴”的稱號之后,網絡又出現了新名詞——“菜奴”。
為了應對連番猛漲的菜價,近日一名成都女孩將自己省錢買菜的經驗發到了網上,本想跟大家分享生活心得,結果帖子里的“買菜省錢36計”立刻引來了全國各地網友的熱烈追捧。目前,這份名叫“菜奴省錢攻略”的帖子,回帖量已破萬,被網友們稱為“最行之有效的買菜寶典”。
我突然成了“菜奴”
一棵大白菜3元、一把蒜苗6塊、8個西紅柿10元……還沒買肉、排骨等“硬貨”,張小姐的100大洋沒剩多少了,“之前買菜還沒覺得這么貴。現在小米椒也要近10元一斤,生姜竟然漲到了7元……”自己突然就成了“菜奴”。
離開菜市場,張小姐回到家在電視上看到這么一條消息,在全國重點監測的幾大農產品批發市場里,54種蔬菜的月加權平均價格為每公斤3.23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8.8%。身為小白領,買車買房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今又被強行加入到“菜奴”的隊伍中,她感覺很郁悶。
跟張小姐感觸相似,王女士也覺得吃飯吃得有點“緊”了。王女士有記賬的習慣,今年9月底,她把記了三年的賬本翻了出來,對照著一看,愣是把自己嚇了一大跳—伙食費這一欄,2008年1-9月的支出是4663元,2009年漲到了5840元,而到了今年這項開支已經7300多元了,“漲幅超過25%。”
“買菜36計”紅遍網絡
引爆“菜奴”省錢風波的,是24歲的成都女孩劉娜。“剛剛成為‘房奴’,菜價就開始高漲,又要當‘菜奴’”,小劉說,一個人在成都打拼的她既要為月供奮斗,還要想辦法從日常生活中“摳”出節余。久而久之,她從自己的實際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既能買到好菜,又能比別人買得更便宜的省錢招數。
在小劉的帖子里記者看到,“避開買菜的早高峰,中午利用休息時間采購”、“看天氣預報買菜”等招數備受網友追捧,其中,“避開買菜早高峰”更是被網友們頂到了最高的支持率。小劉說,這個經驗也是自己長期買菜總結得來的,雖然上午的菜新鮮,但由于市民購買量大,菜農一般都會“抬價”,反倒是中午和傍晚人少菜也便宜。小劉透露,相比上午的菜價,中午和下午同樣的蔬菜,價格可以便宜20%-30%。
事實上,像成都姑娘小劉這樣想辦法省錢的“菜奴”并不是少數,記者發現,除了近期爆紅的“菜奴省錢攻略”外,一篇名為《理財帝教你人生新活法之——假設你月入只有2000元……》的帖子也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圍觀。而在百度里搜索“省錢”、“買菜”等關鍵詞后,僅0.081秒的時間就找到了約2,740,000篇相關網頁。
花盆里長出蔥姜蒜
白小姐是個新潮的小白領,如今頂著“菜奴”的帽子,白小姐在現實生活中也開始學種菜了。她在陽臺上清理出幾個小花盆,種上了小蔥、蒜苗。種菜的不是只有白小姐,成都商報記者在不少社區網站上看到,白領“菜奴”們都在曬自家的小陽臺。網友“悠然自得”曬出自己種的香芹,引來不少艷羨的眼光。她的經驗是,初種菜的“菜奴”應該選擇速生菜種植,比如油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