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水土保持行為是指農戶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選擇是否進行水土保持以及如何進行水土保持的行為。又可稱之為農戶治理行為。土地質量及其變化除了受地形、地貌、氣候等大尺度因子影響外。還受農戶治理行為的影響。在某個區域范圍內,如果其地形、氣候條件差異不大時,農戶行為是土地質量狀況及其變化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生產經營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好的生產經營效果,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他們的行為選擇往往與生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相悖。為了高產高效,不惜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從而造成土地退化、環境污染;為了增加耕地面積,不惜毀林開荒。從而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為此,對研究區農戶水土保持治理行為的措施傾向意愿進行調查分析,可為制定出符合研究區土地可持續利用的水土保持政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