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鐵路企業作為國家壟斷性企業,盡管在技術、資金、人才等諸多方面具有特殊優勢,但由于其特殊的發展背景,企業體制不夠靈活、競爭機制不強、運作效率相對不高。通過對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管理建議,以充分挖掘企業降低成本的潛力,提高鐵路企業競爭力,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鐵路企業;成本費用;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066-02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對市場份額的滲透和爭奪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公路和航空的發展已經對鐵路運輸企業形成了較強的競爭態勢。鐵路這個在國民經濟中起到特定作用的大型企業要想取得競爭優勢,鞏固市場份額,實現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向市場提供質優價廉的運輸服務。降低成本費用成為鐵路企業提高競爭力、扭虧增盈的重要途徑,通過對成本費用支出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和成本費用管理的審查,達到費用支出有序可控、成本列支科學合規的目的,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節支降耗、挖潛提效。
一、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不斷攀升,是造成連年虧損的重要因素。成本費用的膨脹,有市場經濟運行中大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更有鐵路運輸企業內部微觀管理不善,造成跑冒滴漏、亂擠亂列及人財物的損失浪費等因素的影響。成本費用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剖析起來主要有:
(一)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對成本費用的影響
1.鐵路運輸企業多年來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制約,死運價對活物價。生產經營中消耗的如燃油、煤、水、電等其他消耗材料的價格上漲,遠遠高于鐵路客貨運價的上漲幅度,造成鐵路運輸企業不堪重負。
2.受國家指令性計劃影響,對重點物資如鋼鐵、煤炭、糧食的運輸必須保證,而鋼鐵、煤炭等企業無力支付運費,拖欠資金巨大,但相關的運輸成本費用,必須支出。
3.國民經濟對加快鐵路建設的要求,全面提高列車運行速度、機車車輛換型及配套設施的修建等加大了成本費用支出。
4.多年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鐵路全封閉式管理,使與主導產品無關的工附業、公檢法等企事業部門規模宏大,成為鐵路運輸企業沉重的負擔。
5.現階段對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注重采用諸如承包、租賃、兼并、分立、剝離等外科手術,而忽視了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管理運行機制,從企業內部管理上解決問題的內部治療,造成一些單位面對困難不是外搶市場、內抓管理,而是一味地要政策扶持,爭取外援,淡化了成本管理機制。
(二)企業內部管理問題對成本費用的影響
1.市場觀念和效益觀念沒有真正樹立起來,爭投資、上項目的增量資產與低效運行的存量資產對企業成本的影響,沒有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核心,使盲目新建的投資項目和閑置低效的機械設備加劇了成本費用的支出。
2.成本費用管理意識不強,傳統的以“安全正點論英雄”的思維定式,忽視了企業生產經營的效益,粗放的經營管理,低下的勞動生產率,使成本費用支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3.成本費用管理中各利益主體的矛盾體現,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鐵路運輸企業的成本費用計劃是逐級下達的,各基層單位的利益與自身的努力程度有一定聯系,但聯系程度不大。由于基層單位的主營業務收入,是根據清算單位及完成的工作量來確定的,而清算單位是以核定的換算噸公里成本水平為基礎的,基于此,企業管理者可能會利用會計政策選擇空間調節成本,甚至干脆放松管理。
4.在成本費用管理的方法上,注重事后成本費用核算分析,忽視事前成本費用預測和決策,對事中的成本費用監控和調節也不及時到位,造成能源和原材料等消耗過大。在成本費用管理內容上,注重運輸生產過程的成本費用管理,忽視對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成本費用管理,造成非生產性支出失控,總成本費用水平上升。
5.勞動組織改革未能及時跟上,由于勞動組織存在專業隔離、分工過細、班制不科學、崗位設置重疊等問題,造成部分崗位勞動效率低下、冗員過多。特別是大量采用新技術裝備后,在局部冗員問題突出的情況下,總體上又存在巨大的定員缺口,依靠外聘勞務人員,既浪費了勞動力資源,又增加了人工成本。
二、生產經營中違規違紀問題對成本費用的影響
1.物資采購、供應環節的層層加價,存量資產的冷背呆滯、無效占用及低效運行,債權資金的呆賬、壞賬,增加了成本費用。
2.非生產性支出,高標準消費加大成本費用支出。如普遍存在的超定編、超標準配置非生產用車,購置豪華辦公用品、超限額支付招待費等鋪張浪費現象,增加了成本費用。
3.虛報冒領各種補貼、津貼,巧立名目濫發實物、勞務費、人工費等,擠占成本費用。
4.弄虛作假、化整為零將購置的固定資產如汽車、電腦等資本性支出,虛增成本費用。
5.修舊利費的非正常支出加大成本費用。如有的單位將修舊利費轉給“兩經”,而其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支出,仍由主業負擔;有的單位將正常維修任務也轉作修舊利費核算,變相提取工費,人為加大成本費用支出。
6.隨意調節成本費用,造成經營結果不實。一些單位為了完成計劃指標或承包任務,人為以盤虧、盤盈物資和固定資產及費用超支掛賬等辦法,調整成本費用,未能真實反映成本費用水平。
三、強化成本費用審計的主要內容
1.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審。重點檢查成本費用管理責任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照成本費用管理責任制規定的職責任務,把管理責任分解落實到單位、部門和責任人,并制定具體目標和考核辦法,建立目標成本費用負責制。
2.加強對企業成本費用支出真實性審計。成本費用支出的真實性,關系到能否正確、客觀地反映企業生產耗費和經營成果,關系到企業經營決策的成敗,對構成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諸要素進行審查,落實成本費用支出的真實性,是成本費用審計的核心。重點檢查是否有弄虛作假,虛報冒領,隨意調節、虛增、虛列成本費用行為。如審查機車、車輛及設備等大修主要材料使用數量,與賬、證、表等資料核對,查證實際成本支出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審查“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的真實性,核對債權簽認記錄,審查有無成本掛賬的情況。
3.加強對成本費用支出有效性審計。重點審查是否本著節約開支、精打細算的原則進行生產經營,以最小的投入,產出最大的效益,是否有跑冒滴漏及人財物的損失浪費,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物耗能耗定額、存量資產、資源配置是否達到最佳狀態和有效利用。首先將支出情況與預算進行對比,查看哪些方面的支出超出預算范圍或標準,超出預算標準則可能存在虛增支出或支出不經濟的問題。對于市場價格易于發現的支出,可將其實際單位成本與市場價格相比。對于存在定額標準的支出,可將實際單位成本與定額相比較。如審查有無因機車、車輛或其他設備技術進步和更新換代造成的設備淘汰和原材料、配件積壓;封存、不需用等閑置設備價值及產生的原因。
4.加強對成本費用的合法性、合規性審計。重點檢查成本費用支出是否符合“兩則”及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規定等,各項開支是否符合成本費用開支范圍,有無將資本性支出、營業外支出、專項費用支出和利潤項目支出計入成本費用。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嚴格區分前后期成本費用。檢查成本費用開支標準和計算分配方法是否符合財務會計制度和有關規定,工資附加費、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業務招待費等支出,材料、燃料成本差異的分攤等是否符合規定或比例。
四、在開展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審計中,還應提出管理建議,著重幫助企業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支出
1.進一步完善成本否決機制,按預算分科目確定各層級、各崗位的成本費用控制限額和季度分解目標,落實定額包干、科目負責、超支不補的辦法,使壓力層層傳導,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層層明確,并以績效考核方式增、減工資總額,調動干部職工人人關心成本,人人節約支出的積極性。
2.盤活存量資產,減少成本負擔,對閑置的固定資產能轉讓的轉讓,該封存的封存,能報廢的堅決報廢,對積壓的產品材料,該處理的堅決處理,發揮審計涉及面廣信息靈的特點,協助企業調劑資產余缺,實行資產重組,節省運用、維修、供暖成本和報廢損失。
3.積極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損失浪費,提高生產工藝水平,減少產品成本;加強設備維護,降低維護成本;加強煤、水、電、油等費用管理,嚴格控制支出大戶;設備修理、材料配件供應執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凡已經交付運營的工程、修竣的生產設備、使用的材料配件,在質保期內發生的質量問題產生的費用支出,要由責任單位承擔,并合理追索經濟賠償。
4.凈化物資采購和供應渠道,大力壓縮消耗庫存,推行集中采購、比選競價,壓減企業采購成本;重點解決“兩經”轉手,高于市場價供應主業材料、高于市場價從事主業修理業務、無資質承轉包主業工程層層扒皮等問題。
5.嚴格控制非生產消耗支出,將精細管理貫穿費用節支全過程,突出在“嘴”上省、“腿”上節、“差”上控,辦公用車以派車單核定運行里程及燃料支出,對超編汽車一律實行就地封存并嚴禁發生費用,確保短途運輸支出控制在指令性目標以內;推行無紙化辦公,各類會議不印材料,全部啟用電子郵箱傳閱;業務招待費、會議費嚴格按標準審批,必須控制在預算定額之內;勞動保護、辦公費支出不得擴大范圍和標準,工具備品沒達到規定年限,發生的丟失、損壞的,要由責任人賠償;辦公用品一律實行申請后購置,對擅自購買的豪華辦公用品,不準在成本中列支,一經發現由企業領導和責任人負責,并給予嚴肅處理。
6.加強工資總額的控制管理,凈化工資渠道,各種工資支出都要納入工資總額管理,嚴格落實核定的定員編制,對編制內已涵蓋的工種、崗位及職責,不得外雇勞務;清理臨時用工,對道口看守、線路治安防護、列車保潔等使用外購勞務項目,要逐步配齊鐵路職工,減少勞務成本。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