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經濟背景下,傳統的對無形資產會計確認計量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從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現狀入手,分析了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缺陷從而找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知識經濟;無形資產;確認計量;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082-02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 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逐漸上升, 在發達國家無形資產所占比例已達60% ~80%,所以它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出來。而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還是采用傳統方式,這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難以充分反映和揭示全部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理論嚴重滯后于實踐,因此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現行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方法急需改進。
一、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現狀
1.無形資產確認的現狀。目前,中國對于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是以新頒布的無形資產會計準則為依據的,新會計準則規定,只有滿足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對無形資產加以確認:一是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二是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按照這種判斷標準,只有少數幾種自創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給予確認,而對于自創商譽、非專利技術等由于在其自創過程中發生的支出難以計量,因而未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然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無形資產,如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等;此外,人力資本、創新能力也在企業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人力資本、創新能力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都應該作為無形資產得以確認和計量。但現有準則和制度對他們的確認缺乏相應規定。
2.無形資產計量的現狀。傳統經濟形態下,無形資產計量方法是歷史成本計價法, 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大量的無形資產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無形資產的取得并無確切的時點,所以其實際成本難以確切地計量。即使取得時其實際成本能確切計量,經過較長時間后,這一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與實際成本相差甚遠。
二、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缺陷
1.無形資產確認的缺陷。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過窄,中國《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不能夠確認為無形資產。傳統會計側重于反映物質資產,入賬確認的無形資產僅有兩種類型:一是外購的無形資產,如外購商標權、外購土地使用權、外購商譽等,而自創無形資產往往不作為資產在賬面上反映;二是特定類型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著作權等,而像商標權、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通常不作反映,這樣企業賬面上的無形資產不是全部的無形資產。顯然,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無形資產不能真實、完整的反映于企業的會計系統中,使得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從而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和真正價值,也不利于投資人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
2.無形資產計量的缺陷。單一的貨幣計量方式不太合理,新準則對無形資產的計量規定有所完善,采用了歷史成本法、現值法、公允價值法等多種計量方法,使得無形資產的價值能更真實地被反映,從而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但在計量方式上,仍采用單一的貨幣計量。事實上,企業中有些無形資產根本無法完全用貨幣計量,所以為了更真實準確地反映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狀況,就呼喚其他計量方式的誕生。
三、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的改進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無形資產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突出、占整個社會資產的比例越來越大,一些高科技企業的無形資產甚至超過了固定資產的比重。而中國現行的無形資產會計核算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需要我們加以改進和創新,從而擺脫無形資產會計滯后的狀況。對于如何改進無形資產會計確認與計量,本文將試著給出以下策略:
(一)擴大無形資產確認范圍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內容很少,如專利權、專營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等。過于狹窄的無形資產確認范圍顯然與目前的知識經濟不相協調,因此,有必要對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進行重新界定。知識經濟下的無形資產應包括:
1.市場資產。能體現市場競爭力的資產,如企業品牌、服務品牌、長期客戶、業務伙伴、長期信譽、供貨渠道、銷售渠道、特許經營權協定、專利使用權協定以及近兩年才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的諸如綠色食品標志、國際標準標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標志等的認證標志使用權。
2.企業結構資產。企業管理層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存在的優勢,可能使企業獲得潛在利益的資產。如企業經營管理方法、企業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統等。
3.知識產權資產。能體現智力勞動的資產,即商標權、專利權、版權、配方、商業秘密、專有技術等。
當然,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應該是動態的,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其范圍也應不斷地隨之發生變化。
(二)表外確認與計量無形資產
由于企業所擁有的部分無形資產,如企業長期信譽、業務伙伴關系、管理層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存在的優勢等并不能完全貨幣化。也就是說,這些無形資產都不能在資產負債表上得以反映,但恰恰是這些不能被完全貨幣化的無形資產,才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源泉。因此,應該對這部分無形資產進行表外確認計量和補充報告。
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方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管理要求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無形資產的會計準則,使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更加真實可靠,使中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四、結束語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為了應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積聚了越來越多的無形資產,甚至有些高科技企業的無形資產的比重已經超過固定資產。現在的會計準則還不能完全反映這部分資產的真實狀況,需要從全新的角度考慮,擴大無形資產確認范圍、表外確認計量無形資產是從實踐出發給出的無形資產確認計量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鄭國輝.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1,(3).
[2]謝新安.論知識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創新[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3,(2) .
[3]袁競巍.試論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會計創新[J].中國商界,2008,(9): 88-90.
[4]張莉莉.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研究[J].時代經貿,2008,(12):179-182.
[5]崔小君.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創新與發展[J].魅力中國,2008,(22):64-65.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on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Economy
CHEN Yan-hong,GU Qiang-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August 1’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has not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er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s on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fou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ing strategies on the ba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 intangible assets;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