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對1949—2005年的安徽糧食產量進行單位根(ADF)檢驗和非隨機性檢驗,其次,構建半對數模型來擬合安徽糧食產量,得到的殘差不是白噪聲。最后,對殘差構建ARMA(1,3)模型,此時殘差為白噪聲序列,即對安徽糧食產量建立半對數模型和ARMA模型的組合模型。
關鍵詞:半對數模型;ARMA模型;單位根檢驗;糧食產量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153-02
引言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備受人們的關注,且糧食生產預測也歷來受到各國政府與學者的普遍關注。目前國際上預測谷物產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氣象產量預測法、遙感技術預測法、統計動力學生長模擬法。根據文獻資料,氣象預測法和遙感技術預測法的預測誤差通常為產量的5%~l0%,統計動力學生長模擬法由于數據獲取困難,仍然處于小范圍試驗階段。國內外也已經建立了不少反映農產品供給反應的模型,如FAO的GIEWS系統,ERS的CCAP模型,羅斯格蘭特等人的IMPACT模型,黃季煜的CAPSIM模型。因為地域、環境、政策的不同,糧食產量的形成過程也就不相同,模型就不能完全適用,基于此,本文欲利用ARMA模型構建單變量的糧食產量短期預測系統。
ARMA模型的數據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即時間序列值須滿足平穩性和非隨機性。如果數據是非平穩序列,則須將其轉為平穩序列;如果數據為隨機性序列,則不具有建模的必要。因此,在建立模型前,要進行數據的平穩性和非隨機性檢驗[1]。
一、數據選取
選取安徽省1949—2005年的糧食產量值,1949—1999年的數據來自《安徽統計年鑒2000》,2000年以后的數據來自《安徽統計年鑒2006》。
二、數據檢驗 [2]
1.原數列的時序圖和ADF檢驗。從圖1可以看出,安徽糧食產量具有指數增長的趨勢(見圖1)。且從表1的ADF檢驗可以看出,ADF統計量的值為2.325168,對應的P值大于0.05,應接受原假設:序列存在單位根,則安徽省糧食產量不是平穩序列。因為序列有指數增長的趨勢,則先對數據取對數,然后再做平穩性檢驗。
2.取對數后的序列圖和ADF檢驗。對原始數列取對數后,序列呈線性增長(見圖2);同時由ADF檢驗知,ADF檢驗統計量為-0.0928,對應的P>0.05,應接受原假設:序列存在單位根,說明取對數后的序列仍然不平穩(見表2)。因為此時的序列有線性增長的趨勢,因此,對其進行差分,然后再做平穩型檢驗。
3.差分后的序列圖和ADF檢驗。據差分后的序列圖顯示(見圖3),序列基本平穩,且其ADF檢驗值為-7.8278,對應的P<0.05(見表3),則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序列不存在單位根,即差分后的序列具有平穩性。在此基礎上,對差分后的序列進行QLB統計量檢驗來檢驗其隨機性(見表4)。其中延遲6期和12期的QLB統計量的值對應的P值都大于0.05,則接受原假設:序列是白噪聲,則在統計意義上可以判斷差分后的序列是白噪聲,即序列為平穩隨機序列,無信息量可提取,至此,數據檢驗完畢。
三、模型的建立和檢驗 [2]
根據以上的檢驗結論,要對安徽省糧食產量建立模型,首先應構建半對數模型, 運用Eviews軟件,利用OLS估計得到:
lny t = - 68.78892 + 0.000116 t t
方程中R2的值為0.94052,表明模型擬合效果好,D.W統計量的值為0.361652,小于2且接近0,說明殘差存在正的自相關。同時得到殘差擬合圖及殘差QLB統計量檢驗(見表5和圖4)。如表5所示,QLB統計量對應的P值都小于0.05,則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序列不是白噪聲,且如圖4所示,殘差序列也不是白噪聲,則對殘差序列繼續構建模型。
運用Eviews軟件,利用OLS估計得到殘差的ARMA模型如下:
ut=0.62135ut-1+εt+0.12905εt-1+0.41432εt-+0.29406εt-3
此模型為ARMA(1,3)模型,從結果來看,R2為0.70,擬合效果較好,但D.W統計量的值為1.94,接近2,說明殘差之間接近無自相關,則ARMA(1,3)模型很好地解決了自相關問題。再對ARMA模型的殘差值進行白噪聲檢驗。其擬合圖和QLB統計量如圖5和表6。在表6中QLB統計量對應的P值都大于0.05,所以應該接受原假設:序列是白噪聲。則在統計意義上殘差序列為白噪聲,即不存在對構建模型有用的信息量了,模型建立完畢。綜上所述,我們對安徽糧糧產量構建了組合模型:
lnyt=-68.78892+0.000116tt+μ4μt=0.62135μt-1+εt+0.12905εt-1+0.41432εt-+0.29406εt-3從模型來看,糧食產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主要是呈指數增長的,說明糧食產量增長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推行的農村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短時間內就促進了糧食的大幅度增產,也極大地解決了國民的溫飽問題。
四、模型的預測
利用組合模型,運用Eviews軟件對2005年的安徽糧食產量進行預測,得到的預測值為7 211 518噸,而實際值為7 818 436噸,標準誤為0.1746,誤差為0.0776 [2]。可見擬合值較準確,說明所建立模型較為合適。
通過以上的檢驗及分析可知,基于ARMA構建的糧食產量組合模型的短期預測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具有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振龍,胡永宏.應用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