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沒有想過在十二月飛出去過個“暑假”?
有沒有試過因為一張相片一個景色而收拾行李訂機票?
相信選擇到吳哥窟的人,大概也是被那些經(jīng)典的畫面吸引而來的吧。
這次本刊記者同樣被一張相片帶到異國,出差奉命看美景,同時發(fā)現(xiàn)這個由九百年前曾富甲亞洲,如今一跌而成最貧困的悲情國土,除了五枝玉米、赤柬歲月,還有因而練就出來的樂觀勤奮態(tài)度,在不斷復修古跡和國家榮辱之時,也有其他值得國民輕松一笑的地方,決定跟攝影師拍下更多照片,希望能有一張半張懶洋洋的中國人。
“123,喀嚓”
親近吳哥窟 早有預謀
去吳哥窟很容易,但要做足功課。關(guān)于吳哥窟的資料實在太多太廣,如無時間于出發(fā)前做好準備,去到只會獲得“晃一圈就算”的印象,記者這次特別呈獻吳哥窟入門要訣,設(shè)宴與眾同樂,有心出發(fā)的請準備胃口!
吳哥窟≠五枝玉米
吳哥窟其實是一整個皇城,千萬別以為那五枝玉米塔已是吳哥窟的一切, 實質(zhì)那只是當中的一個寺廟,是一代君主Suryavarman II為自己興建的陵墓,即是我們常說的吳哥窟或小吳哥窟寺,與其他古跡同屬吳哥窟國家公園范圍;吳哥窟始建于12世紀,用時89年,由于造工精細外形突出,故此最能代表吳哥窟。
三頭四臂陽具神
城內(nèi)隨處可見神像雕刻,游覽前好歹也要知道誰是老大誰是嘍啰。印度教三個主神分別是梵天、額頭有天眼的濕婆Shiva和有四只手臂的毗濕奴Vishnu,吳哥窟里供奉的是毗濕奴,不過三神中以破壞之神濕婆最多人起廟敬拜;印度神話中,有一回濕婆赤身露體地出現(xiàn)在須彌山并唱歌跳舞起來,把在場所有女性都吸引了,從此濕婆的陽具“林迦”就成了他的標志,而整個吳哥窟城內(nèi)也有不少半米高的林迦柱,有興趣的可拜拜祈福,不過千萬不要坐在上面,大不敬呀。
發(fā)現(xiàn)吳哥窟跟中國有牽連?
沒錯!元朝使節(jié)周達觀于出使古吳哥窟國“安哥”后撰有《真臘風土記》一書,而由于“安哥”只以口述傳達歷史,并無文字記載,這本八千余字的著作便是吳哥窟歷史的全部,其法文譯本更引起法國考古學家Henry Mouhot的興趣,并根據(jù)書中所寫于1858年發(fā)現(xiàn)吳哥窟遺址。
吳哥窟,為什么要藏匿?
長年的寺廟建造復修使國家元氣大傷,加上外憂不斷:吳哥窟與邊境國暹羅(今泰國)向來是世仇,600年的吳哥窟國祚期間,暹羅便三次進攻吳哥窟,終于1351年得手成功攻占,此后數(shù)十年吳哥窟一直處于戰(zhàn)亂,直至1462年由當時的國王Ponha Yat下令遷都金邊,從此吳哥窟一夜空城沉睡森林400載。
何時出發(fā)探吳哥窟?
自92年入選世遺后,吳哥窟的游客數(shù)字上升幅度猶如中國房價,從93年每年吸引7,600游客, 到08年二百萬,今年估計可增至3百萬!不想被萬人包圍,不妨把時間拖長來玩,記者在此推介去年中才改良推出的3-day pass,可于一星期內(nèi)自選三天出入?yún)歉缈撸蹆rUS$40,根據(jù)經(jīng)驗,古跡來來去去也差不多,不過皇城的最佳參觀時間均為早上,下午酷熱難當,可回酒店休息,慢慢玩用盡自選三天,再不然碰到下雨天也方便調(diào)動行程。
由于大部分寺廟的外形都企圖以印度教中眾神居住的須彌山(Meru)作模仿藍本,每每狀似玉米,例如這個新興觀賞日落位Pre Rup,也插著三枝完整玉米條。
拍攝吳哥窟
雖然不少前輩威嚇式地告誡“不做功課等如看明信片”,畢竟親身來到這個震古爍今的遺跡,還是能感到吳哥窟皇朝與相片大不同的宏偉;別了歷史,略過建筑,省卻宗教,最親民的親近吳哥窟方法,莫過于手執(zhí)一部相機玩攝影,以快門捕捉這個耳熟能詳?shù)墓懦恰?/p>
在吳哥窟也有機會見到猴群,即使被十來部相機圍著依然神態(tài)自若,令它們失去冷靜的反而是小妹妹團友手中那包薯片。為了突出與背景擁有近似顏色的猴子的主角身份,攝影師特別增加了曝光補償,使猴子像被金光包圍。
拍攝點:Angkor Wat正門外墻
焦距:56mm
光圈:f/5.6
ISO:250
快門:1/160秒
時間:8:09am
圖1、皇城的南城門上有人像,不想把威嚴人拍成黑面神,一定要在上午11時前抵達,再走近城門,用“低抄”仰視角度把石像的氣勢拍出來,而非站得遠遠的用長鏡拍攝。
拍攝點:吳哥窟皇城South Gate
焦距:55mm
光圈:f/8 ISO:100
快門:1/250秒 時間:10:24am
圖2、在柬埔寨見得最多的是壁虎,不過若細心留意石建皇城的梯間石縫,間中也會有小昆蟲爬過,這次攝影師恰巧看到了在陽光下爬呀爬的蟻民,決定用微距捕捉它們,利用光源,使之略帶透明金光。
拍攝點:南城門外Thma Bay Kaek
焦距:70mm
光圈:f/6.3ISO:100
快門:1/200秒時間:10:15am
圖3、當局規(guī)定國民可以免入場費自由進出古城范圍,所以這里亦成了當?shù)厝说男蓓螛穲觯?攝影師不只想捕捉小孩, 還特別選用wide angle,把左右兩邊對比光差強烈的建筑一并收入畫面,再把小孩放在中間,為兩者取個平衡。
拍攝點:Angkor Wat中央塔下
焦距:12mm 光圈:f/4.5
快門:1/125秒時間:3:44pm
圖4、在寺廟,僧侶成了人人必拍的model,大部分僧侶都非常樂意面對鏡頭,攝影師特別以陰暗位遮蓋僧侶面容,只以背后發(fā)光壁畫和橙色僧袍突出他的身份,注意光圈不能太大,令背后壁畫的細節(jié)不致太朦。
拍攝點:Angkor Wat內(nèi)的石壁回廊
光圈:f/5ISO:320
快門:1/30秒 時間:1:46pm
圖5、巴戎寺內(nèi)滿是四面人像,為了拍攝帶有玩味的“人面對照”相片,攝影師說一定要用遠攝鏡tele拍攝,才能將高達三米的遠景石像距離拉近,令相中三張人面得出并排效果。
拍攝點:Bayon Temple巴戎寺
焦距:70mm
光圈:f/6.3ISO:200
快門:1/250秒時間:10:56am
圖6、吳哥窟是個很適合拍黑白照的地方,皆因這里的光差大,拍出來更有質(zhì)感。為了加強反差,他還特別增加了曝光補償,令光線的滲入感更強。
拍攝點:Angkor Wat西面正門
焦距:70mmISO:400
快門:1/320秒 時間:1:55pm
光影浮雕
比起從布局結(jié)構(gòu)力學平衡分析古建筑,廟宇上巨量的精細雕刻反而更耀眼也更“入門”。跳過吳哥窟世上最長的800米浮雕回廊,要在吳哥窟古城一帶看最美的雕刻,請多付幾元小費讓司機帶你來到距皇城半小時車程的女皇宮Bantaey Srei,眼前的女皇宮真如傳說中以粉紅色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建筑特別采用紅砂石作建材,若于早上11:00am前到達這座坐西向東的小巧寺廟的話,陽光便會幫忙把傳說中的粉紅色照射出來,如果不是的話,便只會見到泥土色的石頭城堡,加上紅砂石材質(zhì)比一般石頭都要堅硬、不易脫落,工匠可于上面進行有如木板雕刻般精細的雕工,所以當局也認真放置圍欄保護雕刻,免得被手多游客摸得虧了!想拍攝浮雕記得帶備遠攝鏡頭,即使不想只拍浮雕,也可用遠攝鏡把遠處的一兩位途人攝入相片,避過眼前一字排開的游客頭頂。
抓好時間在11:00am前抵達便能看到粉紅色的女皇宮,到時別只顧瘋狂close up有陽光照射的粉紅色浮雕,換個角度把暗淡的墻身也納入構(gòu)圖,能有效突顯廟宇顏色是何等神奇。攝影師在此提醒各位,遇上這種較難測光的環(huán)境,不妨使用包圍曝光Bracket Exposure,防止暗光變位剪影。
焦距:70mm?光圈:f/6.3?ISO:250?快門:1/125秒?時間:9:02am
吳哥窟內(nèi)建有大量波浪形石柱,近拍能更突出柱子凹凹凸凸的線條,若用wide angle拍攝影子投射地面的情景,影子有機會變成無厘性格的長直線。
焦距:52mm??光圈:f/6.3??ISO:100
快門:1/125秒??時間:3:07pm
整個皇城的浮雕以一個二個婀娜多姿的仙女Apsara數(shù)量最多,攝影師特別用遠攝鏡細光圈拍出距欄桿一米的浮雕質(zhì)感,同時亦把遠處婦人的肢態(tài)納入圖中,形成有趣的對比。
焦距:60mm?光圈:f/8
快門:1/200秒? 時間:11:24am
墻上的仙女浮雕樣子個個不同,除了選一個完好無缺美女的作model,記得找個受光的斜斜拍攝,以陽光突顯仙女的輪廓,若旁邊有陰暗位的更好,可增加神秘感,令焦點更集中。
焦距:70mm?光圈:f/5.6?ISO:200
快門:1/100秒?時間:12:04pm
天然絕襯畫框
吳哥窟除了人多浮雕多,皇宮寺廟內(nèi)通往每個房子長廊的門框,加上處處復修中的木板木柱,令整個吳哥窟皇城充斥著各種幾何圖形,足以為你帶來有趣的構(gòu)圖。當中又以擁有196個高棉微笑的巴戎寺Bayon 最多門廊格局最迷宮,結(jié)構(gòu)講究的巴戎寺,中間主塔高45米,外圍是54座高矮不一的寶塔,呈放射式的包圍著。除了在人面寶塔下左穿右插避陽光兼乘涼,還可把門洞當成畫框豐富構(gòu)圖,用這些“畫框”把遠遠近近的石像笑面框起,即可增加石像的距離感,令笑容更顯深邃神圣,不過切勿只顧主體,記得保持相框的水平呀!
面孔的說法有很多,有人說那不是毗濕奴,而是改信佛教的皇帝據(jù)觀音的樣子做成的,不過更多人說那其實是皇帝自己的模樣,正慈祥地俯瞰著他的臣民。透過塔下通道往上拍,鮮明的光差更能突顯微笑中的一絲威嚴,這時一定要用上細光圈,令遠方的石像輪廓線條分明。
焦距:12mm?光圈:f/6.3?ISO:200?快門:1/100秒?時間:10:47am
Bayon內(nèi)的石洞與室外的石像面孔反差強烈,最適合拍攝剪影相片,想相片效果更佳,不妨等待線條突出的主體出現(xiàn),譬如這位頭頂牛仔帽的旅客。
焦距:60mm
光圈:f/8
快門:1/200秒
時間:11:14am
吳哥窟寺內(nèi)的柱除了可拍攝美麗的光影效果,把鏡頭挨到柱前,再使用wide angle,便可柔化柱框,使之不致太sharp搶走主角的焦點。
光圈:f/8?ISO:100
快門:1/200秒 ?時間:3:02pm
遺址是很多柬埔寨人乘涼休息的地方,要突出現(xiàn)代高棉人與古舊建筑的互動,拍攝時記得近拍石框,別把旁邊的環(huán)境拍下,才有畫框的效果。
焦距:70mm?ISO:250
快門:1/200秒?時間:9:04am
365天的耐心戲
終于看到這個一號景致。
真心認為,日出和日落,都是要來“等”的。
先說日出:我們此行總共看了五個日出,其中三個是甘心奉獻給吳哥窟的。每天早上5時拖著疲倦的身軀摸黑走出酒店,司機早已掛著一個高棉微笑在等候,帶領(lǐng)我們直驅(qū)小吳哥窟寺,由于面西靠東,太陽從五枝玉米后竄出的場面早已成了日出戲碼的票房保證,而其前方的荷花池邊,則猶如廂房雅座,想坐的話要比冬季6:30am 夏季5:30am 的日出時間再早一小時占位。
至于日落:皇城的最高點、祭天用的巴肯山Bakheng 上有一神殿,其石梯窄而高,幸好我們還算年輕力壯,不用狼狽地手腳并用便能快速攻頂,邊休息邊喘氣邊看盡眼前椰樹群的樹頂,施施然固定好腳架等待零阻隔觀看咸蛋黃消失于水平線的情景。
原想發(fā)掘人少的日落日出新景點,可是經(jīng)過兩次的失敗,還是信奉前人的經(jīng)驗,“有麝自然香”,小吳哥窟寺和巴肯山可說聚集了當天八成進入?yún)歉缈叩挠慰汀?粗^百驢友游客日出時硬把腳架擠在寺前那不夠一百平的空地、日落時多達三千雙手腳一起再攀高峰,千人同心同力都只為了那只“咸蛋黃”,兩秒前還累得呵欠連連,但隨著“咸蛋黃”出沒,大家竟一致變作僧侶入定狀態(tài)爭相按快門拍下浩瀚景致,在嘰哩咕嚕的贊美聲中,同時成了風景的一部分。
吳哥窟日出名震天下,記得集中捕捉日出時陽光把云層“打散”的一剎,以線條俐落的寺廟剪影,襯托出晨光出沒的一刻,而加入不同的濾鏡filter,也有助突出“耶穌光”效果,拍日出的話最好用紅或藍色,配合黎明時帶紅藍相間的天色;而日落時份則最好用黃色,令色溫較溫暖。
焦距:70mm?光圈:f/8?
ISO:100?快門:1/320秒?
時間:7:03am-7:18am
與其拍攝無障礙的日落景色,不如把靜態(tài)的觀賞人群也一并拍下,就當作是實況紀錄的拍法,如實呈現(xiàn)吳哥窟日落何其受歡迎的一面。留意此時應用上Tele拉近太陽距離,還要避過太高的石柱,才可拍下細致的動作剪影,而且也可平衡人潮的高度,把焦點集中在太陽。
焦距:50mm?光圈:f/5.6?ISO:100?快門:1/800秒?時間:5:44pm
邊境爭奪 武裝神殿
跟吳哥窟說再見后,我們來到了一個位于山上、比吳哥窟要古舊上百年的神殿Preah Vihear。這個在柬埔寨推薦景點首位,比吳哥窟還值得推介的地方,跟吳哥窟同樣是古跡神殿,不過這邊卻找不到橙衣僧侶,反之穿著迷彩軍裝的士兵卻比比皆是。
軍隊鎮(zhèn)守的原因就是柬埔寨的宿敵泰國,廟宇跟吳哥窟最大的分別,就是它建于685米的高山上,采從北到南依山脊層層而上的格局,類似秘魯馬丘比丘古城神殿,而正因為這種延伸形格局,令位處泰柬邊境的神殿入口竟在泰國境內(nèi),使之成了兩國糾紛的肥豬肉,至08年7月7日才被國際認可成為柬埔寨的世界遺產(chǎn),入口處亦歸入柬國境內(nèi),總算暫時解除了兩國糾紛;不過去年曾有大批黃衫軍在此聚集示威,說“神殿屬柬埔寨,但地是我們的!”,故柬埔寨一直派軍隊駐扎,上百個的軍人終日鎮(zhèn)守神殿,甚至帶上家人過來生活,故此來神殿旅游除了要事先申請,來到時也并非只拍拍照欣賞古跡,也可跟軍人打交道了解他們的生活,在導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跟不少軍人作了簡單的交談,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是為生計而選擇當兵,對缺少教育者來說,每月收入有100到150美元的軍人是他們的高薪職業(yè),有機會投身城市,而且社會地位也比務(wù)農(nóng)的高。
神殿建于9世紀,比吳哥窟寺更老,同時亦因未受游客青睞而更滄桑,再加上近百位軍人在此范圍走來走去,很man。
在這里可見不少爭主權(quán)霸地盤的牌子標語。
圖1、Preah Vihear擁有極多精細雕刻,事實上,吳哥窟皇城附近的女皇宮就是參考這里而建造的。
圖2、進山之后,一路上迎接我們的都是這些軍用堡壘,大概有二十個左右,不過內(nèi)里有軍人當值的應該只有兩三個吧。
圖3、現(xiàn)在非“緊張時期”,故每天只有兩位守門口的當值軍人AK47跟身,其他的負責在神殿內(nèi)巡邏站崗;另古跡已開始簡單復修工程,不過暫時只以木制棚架“象徵式”加固。
圖4、從神殿最高處的觀景臺看,對面全屬泰國國土。雖然因山高有機會看不清楚地面建筑,不過都要注意安全,這里可是無欄桿的!
圖5、從直升機拍攝的鳥瞰角度,清楚可見Preah Vihear一路向山脊斷崖延伸的布局跟暹粒吳哥窟城內(nèi)的廟宇大有不同。
重生小天堂
以為柬埔寨人長期處于貧窮戰(zhàn)亂中一定沒什么娛樂?錯了!其實他們也有度假小天堂,位于國土南端的Sihanoukville 屬當?shù)赜忻暮>岸燃俪鞘校胁簧倜袼蘼灭^,吸引得不少老外留下腳印。這回我們到訪旁邊的Kep City 白馬鎮(zhèn),這兒沒有游水沙灘,不過私密度更高、游客更少、風景更美,就連前國王西哈努克在赤色高棉前都選址建別墅,擁抱這個無邊的海天一色美景。小鎮(zhèn)經(jīng)歷過赤柬時代的破壞丟空后,近年才有人在此重新興建度假民宿,而Resort 更只有我們?nèi)胱〉腒nai Bang Chatt,法國人主理,由三棟擁有百五年歷史的老建筑改建組成的小巧Resort 只有11個房間,老石墻和需大力上鎖的木門都隱隱保留了別致的法式田園風味,比大品牌新簇簇卻同時冷冰冰的門窗家具多了一份歷練。
三棟建筑翻新后分別漆上不同顏色,當中以藍屋的二樓海景房最受歡迎,訂房時可列明住房要求。
除了歡迎飲品,酒店也有預備迎賓禮物高棉圍巾Krama,全部人手織布,以格仔圖案最經(jīng)典。
拜見子彈皇宮
向往無邊海景的還有前國王西哈努克,離酒店10分鐘車程便是皇家別墅遺址,建于50年代的兩層小別墅已被赤柬紅色高棉軍洗劫一空,只剩下無數(shù)子彈窿和少許的法國瓷磚,后加附近居民不知有沒有政治色彩的涂鴉,是個值得一游的近代古跡。
閑晃晃假期
住酒店住到要調(diào)鬧鐘起床,是否有點本末倒置?
不過對于慣常睡到日上三竿的我,晚起床等如少見了陽光和無邊海景,而在這里,我實在不想浪費每分每秒,一心要把所有空余時間都花在“指定動作”上——對著海景發(fā)呆;由于酒店面積小旅客和設(shè)施更少,即使攤在床上眺望美麗海景,也總會有沖動花一分鐘動身走近海邊,坐在酒店預設(shè)的各式吊床搖椅或day bed,迎著海風,效果竟能媲美冷氣房間!若閣下想能省就省,我建議可入住園景房,反正大部分時間都不會在房中度過,拿著書本走到海邊便可以過一個上午,下午參加酒店的戶外活動出外走走,回來時又可欣賞無邊際的超大咸蛋黃昏景色,再吃晚餐然后返房睡覺,準備次日的農(nóng)夫生活。
掛在樹上的搖椅形狀設(shè)計極舒服,而且樹干夠粗十分穩(wěn)陣,盤膝躺在上面不會有可怕的ieeiee 聲。
酒店面積小,住在其中很容易便能認識其他住客,來自美國的夫妻Scott和Rosina正進行兩個月的亞洲之旅,對酒店的一切均贊不絕口,只嫌無敵海景的浪太大不能游泳,要在酒店內(nèi)不夠30米的泳池泡著,不夠爽快。
實用資料
天氣: 每年11至次年4月為旱季,平均氣溫約25-30度;5月至10月為雨季,每天中午過后會下一場小雨,氣溫最高可達40度
時差: 比北京慢1小時
電壓: 230V,兩腳圓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