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來到位于諸暨的浙江長生鳥珍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考察的各級官員,都會詢問該公司董事長阮華君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么要把大門前的公司名稱“生物科技”與“有限公司”之間留兩個字的空間?
“我希望,以后能在中間加上‘股份’兩個字。”阮華君總是這樣充滿自信地回答。他的這個愿望,不久后即將實現。
珍珠產業是中國的傳統產業和民族產業,也是浙江省特色塊狀產業和最具成長性的優勢產業之一。諸暨素有“中國珍珠之都”之稱。2008年,諸暨山下湖全鎮淡水珍珠養殖面積達40萬畝,養殖戶達3000多戶,遍布全國五大淡水湖區域,年產量占世界淡水珍珠總產量的70%,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
以出售原珠為主的低價競爭,曾長久制約整個產業的發展。這也是浙江塊狀經濟的典型的縮影。這種生存現狀,曾給當地的珍珠產業帶來了不小劫難。
諸暨市山下湖鎮黨委書記陳迪鋒坦言,自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山下湖原珠收購價格最低時跌到平均養殖成本的60%左右。諸暨珍珠產業遭遇重創。
“再也不要在劣質低價的‘紅海’中血腥廝殺,否則再過幾年又會陷入惡性競爭的低谷。”阮華君痛心地表示,“珍珠產業只有科學發展,才能在‘藍海’中游得更快、游得更遠。”
粗放式發展遭遇重創
從印鈔機到珠農之淚,珍珠牽動著山下湖人的敏感神經。
“我們至少有15個億投到了水里。”陳迪鋒介紹,2008年底國際珠寶商利用供過于求挑起價格戰,山下湖普通原珠的價格從最高峰的1000元/斤跌至100元/斤,而養殖成本每公斤就要400元左右。這讓山下湖珠農們面臨空前壓力。
金融危機爆發之時,正值珍珠產量的歷史高峰期,08年山下湖珍珠年產量達2000噸。原珠供應量的急劇增加緣于2001年之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全球經濟回暖等利好刺激下,養殖利潤最高時超過300%,山下湖珠農在全國擁有數千萬畝水面。
陳迪鋒表示,以當地20萬畝養殖面積計算,平均每畝成本7500元,這些水面下的資產多年來無法進行銀行抵押,這導致了珠農融資難。隨著金融危機無序傳導到產業實體,部分珠農被迫“拋盤”。一些還未到成熟期的珍珠被賤賣,一些人血本無歸。
據農業部網站數據,全國現有珍珠養殖面積已較高峰期時減少一半左右。其中,湖南珍珠養殖面積縮減40%左右,浙江縮減50%左右,湖北和江西縮減60%,江蘇縮減70%。
但阮華君的企業卻異軍突起,銷售業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出現翻番的增長。在長生鳥公司今年新上的年產100萬噸納米珍珠粉系列產品技改項目現場,一派繁忙景象。該項目總投資1.8億元,生產線占地50畝。
尋求升級之道
“我們的競爭力就是科技創新和差異化競爭。”阮華君坦言。如今,該公司已經成為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一些重點項目已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對于諸暨來說,這都是少見的。
五年來,這位復旦大學的博士生,一直堅守這個理念,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金投向珍珠深加工和延伸產業,并率先在珍珠產業嫁接電子商務,帶領諸暨塊狀經濟逐步突圍。通過高度自動化的操作和先進的生產設備,長生鳥年產珍珠粉生產能力達100噸,這個數字是中國珍珠年產量的10%。
“珍珠產業并沒有想像的那樣糟。”阮華君的弟弟——阮仕珍珠公司董事長阮鐵軍說,在過去40年間全球淡水珍珠中心已流轉至山下湖,而其勝出的關鍵是挾產業、市場兩大優勢。他表示,未來其將主要從事高檔珠寶產品開發,而徹底退出中低端市場競爭。
“在一個小池塘里,如果每個人都想成為一條龍,那結果都是蟲。”陳迪鋒說,要讓整個山下湖珍珠產業成為一條巨龍,這批珍珠企業就必須各有專攻,促使山下湖從一個原料出口基地蛻變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
山下湖鎮共有大小珍珠企業2459家,為解決庫存壓力和資金短缺,鎮政府牽頭佳麗珍珠、星寶首飾和山下湖鎮集體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000萬元成立諸暨市金橋倉儲有限公司。珍珠倉單質押貸款規模暫定為1億元,貸款發放對象主要為年銷售在500萬元以上的鎮級珍珠規模企業和優質珍珠專業經營戶。
危機與轉機并存
現在的山下湖珍珠市場的運行情況與2008年同期相比,出現了可喜的現象。
原珠統貨收購價格明顯上漲。目前原珠統貨收購價格根據各經營者的收購檔次不同,在220—400元/公斤的范圍內,而2008年最低時期這一價格在100—200元/公斤的范圍內,平均漲幅達100%。許多經營者表示,與2008年相比較原珠收購價格均有所上漲,中低檔上漲幅度尤其大,達到100%甚至以上;高檔原珠收購價格也有一定上漲。
原珠收購貨源充足。絕大部分經營者都表示雖然目前原珠價格上漲,但是貨源是充足的,能夠按目前市場約定的收購價格收購到位。與2008年有所不同的是,現金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來的賒賬交易。
銷售價、量小幅上漲。目前絕大部分經營者的珍珠銷售量與銷售價格與2008年對比處于基本持平或稍有增長(10%—20%)的情況。也有少部分經營者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如浙江思爾珠寶首飾有限公司今年的總體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0%左右,其中中檔(8mm以下)的銷售量增長了60—70%,中檔(8mm—10mm)增長了100%以上,高檔(10mm)與去年基本持平。
珍珠國內銷售有較大幅度增長。珠寶公司和珠寶城內的經營者均表示今年的國外銷售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或有一定的下滑(10%-20%),以批發為主;國內銷售占全部營業額的比重開始上升,國內銷售比2008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30%-40%)。如浙江天地潤珍珠有限公司2009年國內銷售額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近10倍。
經營者希望更加公平競爭。山下湖珍珠行業的經營者,其中包括6家珍珠行業龍頭企業和華東國際珠寶城內的256家個體經營戶。對于今年普遍出現的原珠收購價格上漲幅度遠遠大于銷售價格上漲幅度的現象,廣大經營者有看法已經趨同。
原珠價格的上漲是養殖成本和市場預期的正常反應。2008年低谷期原珠統貨價格不到養殖成本的三分之一,即使現在大幅上漲后原珠統貨價格也與養殖成本相差20%,而市場預期一部分珍珠養殖戶放棄養殖,原珠供貨未來將趨緊也是原珠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庫存導致銷售價格尚未開始上漲。2008年原珠收購價格較低,大部分經營者都在當時收購成本價格低廉時收購了大量原珠,直到目前還有庫存囤貨,以目前的價格銷售仍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對于珍珠市場的前景,大部分經營者持樂觀態度,表示目前市場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現金交易已取代過去賒賬式的交易,大大降低了經營者的風險,也提高了銷售者的經濟實力和周轉能力。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銷售價格一定會與原珠收購價格實現同步。(周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