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高三那一年,可能是我們全家過得最艱難的一年。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舍棄了就讀藝術類院校的機會。在填報大學志愿的時候,我一口氣全寫的是北京大學,而且只填了一個志愿——國際關系。在當時來講,我的選擇著實讓很多人吃了一驚。
我那個時候如果考藝術院校是可以不用參加高考的,直接保送。其實選北大,我并沒有多大的把握,就想給自己一個機會,想去試試,想看看自己除了演戲外還能不能做點別的什么,學點別的什么。母親一開始并不贊成我的決定,認為這是在拿前途冒險。我倒是沒想那么多,雖然有風險,但那畢竟是我的夢想,我覺得值得去做一些努力。
于我而言,做出這樣的選擇并不難,初生牛犢不怕虎嘛,即使失敗了也輸得轟轟烈烈。但是作為父母,他們卻承受著異常巨大的壓力。從我上高三開始,爸媽就養成了個習慣,每天晚飯后就出去遛彎,一遛就是好幾個小時,天天如此,幾乎從不間斷。我知道他們的壓力比我大多了,又不想被我發現,所以他們遛彎的時間才那么長。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無論做什么事情,別人都是盯著的。如果沒考上大學,是件很丟臉的事情。我把自己逼到了一條絕路上,因此父母很害怕我受到傷害。慶幸的是,我順利過了關,如愿以償走了自己想走的路。高考對我來講,就是一個考驗,它使我學到和懂得了很多。所以,我認為高考不是黑色的,它讓每個經歷過的人受益匪淺。
(金銘 演員,曾是家喻戶曉的“童星”)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