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人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有一則后人津津樂道的趣事。1913至1914年間,龐德擔任葉芝的秘書。有一次在拉帕羅,龐德想阻止葉芝發表一篇作品,告訴他說那是垃圾,但葉芝還是發表出來了,只是在隨之發表的前言中注明:“龐德說這是垃圾。”許多年以后,有人采訪龐德,他承認他影響了葉芝,使葉芝的寫作更趨自然。
這是一個后輩影響前輩的故事。除此之外,當龐德成名之后,還不遺余力地提攜了一大批富有才華的作家和詩人。美國《詩歌》雜志前任編輯出版了一本該刊歷年來作者和編輯的通信集,里面有許多埃茲拉·龐德為當時一些默默無聞的詩人出版處女作時同編輯討價還價的一些來往信件。有評論家說,這本通信集有龐德之處就是有趣的,無龐德之處則無趣。時光荏苒,這些默默無聞的年輕詩人,日后都在美國詩壇上名聲大噪。而這些信件,再一次見證了埃茲拉·龐德為世界文壇作出的滋蘭樹蕙式的杰出貢獻。
今天看來,龐德無疑是很有預見性的一位詩人,他所提攜的那些人物的名字震古爍今:艾略特、喬伊斯、弗洛斯特……《荒原》出版之前,龐德大刀闊斧地修改了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著,后來,艾略特在《荒原》出版時就題上了“獻給偉大的匠人龐德”的字樣,時至今日,我們所能讀到的《荒原》正是龐德刪除了原稿大量模仿別人的部分和冗長的部分之后的版本,而艾略特的初稿早已遺落,不知所終。
龐德之所以擁有先知般的智慧,與他融匯古今、橫跨東西方的淵博學識所造成的宏大視野有一定的聯系。他為東方文學尤其是東方詩歌在西方文壇上的推介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譬如泰戈爾的作品,在西方的廣泛傳播就嚆矢于葉芝和龐德的引介。龐德是通過葉芝的推薦知道泰戈爾的,他聽到了葉芝的朗誦,也親身讀到了《吉檀迦利》。在當時的美國,還幾乎不知道泰戈爾為何人,但是在龐德的堅持下,剛剛提到的那本《詩歌》雜志的主編哈麗特·門羅一次就集中發表了泰戈爾6首英譯詩。龐德在長達兩頁的介紹文中說:“這位孟加拉人給我們帶來了寧靜。這種寧靜對處在鋼鐵和機器時代的我們來說是十分必需的。他平靜地宣揚人和上帝之間以及人和自然之間的友情……”
龐德最為人所交口稱贊的是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翻譯和介紹。他在美國人費諾羅薩處獲得了這位大學者的讀書筆記,其中很多部分是把日譯漢詩再粗譯為英文,盡管如此,龐德依然如獲至寶,他在其中尋找到了符合他個人欣賞水平的作品。在隨后的幾十年間,他不斷翻譯和推薦中國作品,并接受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濡染,他翻譯了屈原、陶淵明、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詩歌,還翻譯了包括《論語》《詩經》《禮記》在內的多部中國古典文獻。由于龐德的譯介,李白的《長干行》現在幾乎已經成為英美文學選集的必選作品。雖然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誤讀”或“誤譯”,但是龐德通過對中國古典詩歌和美學理論的研習,獲得了支持他創作和理論實踐活動最寶貴的文化源泉。
龐德對于世界文學最重要的建樹,還是他的創作、他的美學理論以及他在英美詩壇上發起的意象派運動。1910年間的英美詩壇,彌漫的是一股帶有感傷主義色彩的舊式浪漫主義風氣,大多數的詩歌抒情過于自由,內容空泛,情感蒼白,形式上冗長累贅,龐德對此極為不滿。于是,他聯合了一批文壇好友在他倫敦的居所開辦了意象派沙龍,一批主張意象主義的詩人如弗林特、杜立特爾等定期在他家聚會。龐德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啟示,主張詩歌創作要以客觀準確的意象代替主客之間的情緒表達,認為“準確的意象”能找到它的對等物。他力圖打破傳統的狹隘束縛,通過詩藝的創新,以前所未有的精確性和強度向詩歌內在豐富性的邊界沖擊。意象派的理論可以說是美國現代主義的先聲。除了葉芝外,意象主義理論影響了一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踐行者:艾略特、海明威、勞倫斯、史蒂文斯、托馬斯……
很多人認為,龐德一生的污點在于二戰前他曾經在羅馬電臺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作過宣傳。但是,更多的人用世界的眼光包容了龐德的這一行為,這位一生追求真善美的大詩人不過是為了他有關于未來的美好信仰而遭受了當權者的蒙蔽,不然,為什么海明威、艾略特這些被世人公認胸懷普世價值觀的大文豪們,在龐德入獄后積極為他奔走呼救呢?我想,龐德身上一定有一種超越個人榮辱成敗與得失、以全人類的彼岸世界為終極價值觀的大師氣質。出獄后,龐德被以“精神錯亂”為由,囚禁在華盛頓的伊麗莎白醫院十年。這期間,他回顧了自己一生的得與失,寫下了縱橫歷史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巨制組詩《詩章》,最終,這部詩得到博林根詩歌大獎——這是對這位大師不朽的一生最高的褒獎。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