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7月,我高考,那是我記憶中最熱的一個7月。
背噴霧器的班主任
除了個別走讀的同學,我們都窩在蒸籠一樣的集體宿舍里。沒有電扇,空調更是別想。即便是考試那幾天,也沒有誰去住到條件好的賓館里,那時候我們沒條件也沒學會奢侈。晚上熱點還好辦,大不了用濕毛巾把席子擦幾遍,再受不了就端水用毛巾擦擦身子。我們住的平房,前面是水溝,這樣,蒼蠅蚊子就成了我們的“芳鄰”。它們沒有高考的壓力,一天到晚唱著“嚶嚶歌”給我們聽,還時不時地和我們來個“親密接觸”,讓人沒法休息更沒法看書。班主任老師急我們所急,背來噴霧器,用了最狠的招數對付那些蚊蟲。藥水很管用,我們的“芳鄰”少了很多。
我一直不知道班主任老師從哪找來的噴霧器,又從哪找的藥,怎么配的藥水,可是,“一介書生”背著大大的噴霧器的樣子我卻一直記得很清楚!
稀飯、油條和雞蛋
我們大都在學校食堂搭伙。每個月交18塊錢30斤糧票,就有了打飯打菜的基本權利,但學校的飯菜味同嚼蠟。記憶中,高考前常吃的就是豆芽菜,像水煮一樣,加油鹽的事好像老是忘記。沒有哪位同學喝什么保健品,偶爾去第二食堂買個肉包子就像過了小年。炎炎七月,鄉下正是大忙時節,家長們正在火一樣的日頭下打拼,沒有誰給孩子送什么好吃的。好在學校還“寶貝”我們這些高考生,考試的第一天早上,我們的早飯是綠豆稀飯,還有一根油條,兩個雞蛋。綠豆稀飯可以防暑降溫,而一根油條和兩個雞蛋的寓意是100分。這當然沒有什么根據,只是學校給我們的一個“好彩頭”而已,但是我們還相信這個“彩頭”。高考搞得我們有些神經兮兮,我們不免有些數字迷信。油條、雞蛋我們平時也很少吃到,有貪吃的同學說:要是可以天天吃油條、雞蛋,我寧愿天天高考!
涼水、冰塊和冰糕
考場是沒有空調的,兩只電扇不管什么高考不高考,轉得依然慢條斯理,可惜,風還是熱的。怕考生中暑,監考老師端來了兩大盆涼水、又拿來幾條毛巾——誰要熱,可以過來洗把臉。可是,那涼水一會兒就被熱空氣變成了溫吞水。窗外,躲在樹蔭里的知了也在 “熱死了熱死了”地叫,聽起來如錐刺耳。就在燥熱難耐之際,學校竟然弄來了冰塊,一方方大冰塊被搬進了考場!我干脆把一塊冰塊鉤過來放在腳下,涼意透過涼鞋一絲絲傳上來,真舒服啊!一塊塊冰塊慢慢變小、消失……空氣中的躁熱減了許多。經過考點同意,學校安排我們的老師把防暑的冰糕送到了我們手中…… 咬一口,嚼幾下,吞下肚,我立刻覺得心不再發熱頭腦也不再發昏了。
自己回家
我們全部考完走出考場后,沒有家長如迎接英雄一般涌上來。高考雖然累,但是和“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的家長比,我們這點苦累算什么呢?!和老師以及幾個要好的同學告別后,我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去火車站坐車。下車后我步行五里路回家,汗水濕透了我的衣服。
我到家時,天色已黑,母親接過行李說:“快點來吹吹電扇,路上熱壞了吧。”在村里當會計的父親則拿出了他的算盤——“來,估估你各科的分數,我來算算總分!”
因為那些事兒,1988年的7月,成了我最難忘的一個7月。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