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孫海峰博士,任教于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個人研究方向是美學與媒介哲學以及新媒體與網絡傳播。與此同時孫博士也是一位資深網民,長年混跡在各大論壇以及博客,堅持表達自己的意見。
孫海峰博士是一名充滿激情的學者。與大多數學者的沉穩內斂不同,他向來毫不掩飾心中的喜好與憎惡。而談論到富人移民的事情的時候,孫海峰顯得相當尖銳,他毫不諱言的指出了富人目前的恐懼與焦慮,也侃侃而談對當前問題的看法。作為一名學者,他并不忌諱自己的情緒,他認為理直自然氣壯。
熊捷:最近中國再次掀起移民潮,從簽證的類型來看,跟從前的技術移民潮不同,移民者從商人到明星,多為非富即貴者。對此,您怎么看呢?
孫海峰:技術移民流失的是人才。投資移民流失的是財富。相對而言,后者的直接損失大。
熊捷:移民者移居海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育,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您認為國外的教育的優勢在哪里?我們還有哪方面需改進的?
孫海峰:國外尤其是歐美的教育比較開放和多元,一般對學生的思想培養沒有太多的限制,有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的學術人格。1978年,科技大學少年班有一個叫寧鉑的小孩, 全國都在報道他。這孩子喜歡天文學,當年科大為了留住他,想盡辦法讓他留下來學物理。可是這孩子不喜歡物理,最后無奈去研究星相學,現在,他出家了。
熊捷:有人說富人是依靠政策和人民致富的,現在一走了之,這種行徑十分不負責任。而許多富人也擔心被“均貧富”而遠走他鄉。您認為這種擔心是否是在逃避責任?富人應該負起這種責任么?
孫海峰:富人確實應該擔負更多的責任。但身在國外也同樣可以為民族做貢獻,如果愿意的話。許多明星還有富人雖已移居海外,但還是在不斷的為中國做貢獻。像李連杰創辦壹基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熊捷:在富人移居海外的原因里面,還有一項就是為了尋找“安全感”。顯然,在目前讓富人們感覺到不安的因素太多。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孫海峰:富人在國內缺乏安全感,這是事實。一些大富大貴者,在財富積累階段走了太多的捷徑,害怕被清算;而小富者,基本沒有什么獨立話語權,維持自有財富在他們看來頗有風險。在中國,富人是充滿焦慮的。
熊捷:可以讓您在此對移民者尤其是移民的富人給出一點忠告或者建議么?
孫海峰:其實,我腦子里首先想到的是詩經里的一句話:誓將去汝,適彼樂土。對這些人似乎也沒什么可說的,他們的行動已經表明了不需要別人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