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漸突出,已引起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共同關注。那么,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究竟在哪里?政府、社會、學校該如何化解?面對這樣的形勢與壓力,大學生又該何去何從?北京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顯芳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就業難之癥結所在——供需間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在于供需雙方的矛盾以及個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這四方面糾結在一起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 王顯芳老師說。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的大學生數量遠遠沒有達到供大于求的程度。之所以出現供需矛盾,其實在于供需分配間的不平衡。“有需求的地方沒有供給,有供給的地方需求又沒有那么多。”
大學生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沖突也是就業難問題的成因之一。“很多同學都說他的理想就在北京,或是沿海幾個大城市,但這些地方的人才需求卻是有限的,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碰撞產生的巨大矛盾。”
就業難之緩解之道——急學生之所急
“我覺得就業難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只要人有理想,和現實就會有一定的距離,這個矛盾就會存在;只要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得不到徹底改善,這種情況就會存在;只要行業差距存在,這個問題就會存在。”這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也是難以避免的。
我們該如何盡力所能及的力量來減緩大學生就業難呢?
“解決就業難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管政府還是學校,都要真正地急學生之所急。”王顯芳老師告訴記者,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并要針對不同情況出臺相關的政策。學校就業部門要給學生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溫暖,比如:多元地開拓就業市場;及時為學生傳遞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多舉辦一些關于職業規劃、提高從業能力等幫助學生成長的講座。“總而言之就是要幫助學生‘合理地來定位,科學地來規劃,健康地去成長’!”
創新之舉——畢業進程表
據王顯芳老師介紹,為了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并時時掌握其就業進展,北京師范大學專門開發了畢業生就業進程表。
這項獨具創意的畢業生就業進程表包括學生的基本資料和就業意向兩大版塊。每個版塊又會做詳盡的細分,以出國為例,如果學生在就業意向一欄選擇了“出國”,那么細分類就會彈出“所去國家”“選擇的院校”等。只要學生進入應屆生狀態,就要來填寫這張表。王老師說,他們的畢業進程表與其他常見的畢業生信息表的最大不同在于,畢業進程表重點在于把握學生的整個就業進程,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著就業進程的推進而不斷更新,不是一次填好就不變了。學校就業中心每周都會將最新的信息導出,然后分別傳送給每個院系,以便于院系老師及時、準確地獲得學生的最新情況,并據此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工作。
“我們的要求就是‘及時了解、時時把握、緊密跟進’,做到了解到人、信息傳遞到人。”
提高求職競爭力關鍵詞——積極、正確定位,未雨綢繆
“有競爭力的大學生,首先要積極,這是所有成功的大學生表現比較突出的地方。” 王顯芳老師說。這里的“積極”包括在大學幾年里的積極表現,求職過程中的積極把握,在某些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的積極爭取,所有這些都有可能帶來一個別開生面的人生,所以提高求職競爭力的第一關鍵詞是“積極”。
其次,是正確的自我定位。只有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才能為自己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和理想。優秀的學生不要忽略了這一點:任何榮譽的獲得除了需要主觀努力,都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因此不要過分地看高自己;不那么優秀的同學也不要看低自己,而要挖掘自己的閃光點,尋找優勢所在。
另外,未雨綢繆很重要。大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關注就業,然后在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以確保在走出校園的時候,可以如愿以償地獲得心儀的工作。“所以,我想和同學們說的是一定要重視對求職的準備,幾分耕耘幾分收獲。我覺得不管社會如何,不管學校如何,如果我們學生自己想如何,就拿出自己的誠心誠意,拿出時間換一個美好的明天!”
高校名片: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該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率先提出“生涯教育全程化”理念,推動就業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倡導大學生多元化職業選擇。堅持以“服務學生”為宗旨,統籌協調院系穩定就業率,不斷提高就業質量。目前中心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實現了教育、指導、服務和管理四位一體。該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就業指導中心,并榮獲2009年度北京市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