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高中的時候,曾經看過《萌芽》上關于學醫的文章,題目好像是“你想學醫嗎”,覺得又搞笑又惡心。當時以為,那純粹是為了寫作而寫的,直到自己學醫兩年之后才知道,學醫真的像刷牙一樣,一手拿著杯具,一手拿著洗具,是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喜的是學醫怎么說也是一件又好玩又有用的事情,可以知道很多醫學知識,以后看病也不怕被騙了;悲的是看到了很多病例,有時會很惡心有時會很恐怖。還有就是做動物實驗,根本下不了手啊!
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生物、化學、組胚、解剖、寄生蟲等學科。真是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原來人體有這么多生病的機會。而這個學期的遺傳學更是聲勢驚人,一會兒這個病有什么樣的概率,一會兒那個病誰更容易遺傳。我總算是明白了,人想要被健康地孕育,然后出生、長大,真是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
大一的時候學解剖,每次兩大節的理論課加上兩個小時的實踐課,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進解剖室時那種有點害怕但更多的是興奮的感覺。很多女生還沒進去就腿軟了,我算很不錯的了,穿上白大褂,戴好手套和口罩就興沖沖地走進去了。因為尸體不夠,都是好幾個人共用一具尸體。而又因為我們不是臨床的,不用學得太深入,所以就沒有自己動手解剖,只是看一看,摸一摸。記得第一節課之后,感覺身上的福爾馬林味道巨難聞,一回去就洗澡洗衣服。而老師卻說,有的人真的會把骨架上的指骨偷回去穿成很有個性的項鏈戴在脖子上,所以警告我們不準偷。我們可是連想都不敢想,原來真會有這么膽大的人啊!
剛剛開始看到的尸體,是經過處理的,身上全是紋理清晰的肌肉。女生好多都嚇得不行,可我偏偏受得住,現在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我一直很怕鬼(雖然我是無神論者,知道沒有鬼,可就是忍不住要害怕的),居然可以很冷靜地面對整個教室的尸體。所以說,我基本上還是挺佩服自己的勇氣的。
后來,隨著學習的深入,尸體被打開了胸腔,以便我們可以觀察內部結構。常常是老師在仔細地講解人體的構造和機能,我們就分別圍著自己選中的尸體開始取出內臟,仔細觀察、感受。常會聽到這樣令人毛骨悚然的話——“那誰呀,把心臟遞給我。”“肝去哪里了?誰拿走了?”若是不明情況的人路過,準被嚇個半死,會以為遇上了什么變態的恐怖組織。現在想想,還真是比較搞笑的。
還有很有趣的寄生蟲,因為很貼近生活,有的還是小時候自己親身感受過的蟲子,比如蛔蟲,所以學起來也不算枯燥。還有豬肉絳蟲,也是小學生物課本就介紹過的。上課的時候,老師會給出一些病人的照片,往往觸目驚心的。有的因為感染了絲蟲導致象皮腫,腿腫得老大,都抬不起來了;有的因為吃了米豬肉而感染了絳蟲,幼蟲甚至寄生于腦、眼、肝臟等地方,很是嚇人。還有,寄生蟲的傳播媒介都是些很常見的東西。有次我們出去逛街,同學買了一袋荸薺,我突然提了一句“這不就是那姜片蟲的傳播媒介嗎”,同學聽了以后,臉都綠了,當即就不要了,又不能退,就都給我了。其實我沒什么嚇唬她的目的,只是他們北方人沒看過荸薺我就隨口提了一下。不過免費撿到一袋荸薺吃算是意外驚喜了,因為我不害怕。
不過說實話,那袋荸薺我是吃得津津有味,但寄生蟲的課程學下來,我的心里還是多多少少有了些陰影。每次回家,如果是吃肉,都要讓父母多煮一會兒,確保可以殺死蟲卵,至于蔬菜什么的,都會洗得特別干凈,避免吃進去寄生蟲。記得有次都要吃飯了,想到豬肉絳蟲可以長到四米長,感覺汗毛都要立起來了,趕緊讓父母再熱一下。其實我也知道是有點夸張,可是防患于未然嘛。估計我的同學們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這么說來,醫學生蠻可憐的。
這個學期還有藥理課,雖然課本厚得可以砸死人,可我還是很喜歡這門課程,至少以后買藥的時候都可以知道什么藥才是物美價廉的,也大概知道自己生病了應該吃什么藥,算得上是很有作用的課程了。不過弄到現在,其他學校的同學生病什么的都開始咨詢我了,好像我已經是醫生了一樣。其實我現在學的也只是基礎課程,離醫生的資格還很遠,不過既然被人寄予厚望,我還是要打起精神努力學習,希望不負眾望。還有一個事情,是教藥理課的老師透露給我們的“內幕消息”,具體怎么回事就不講了,反正我們都認了老師那個觀點,就是買藥的時候盡量買那些久歷考驗的“老藥”。
眾所周知,醫學生很多都要死記硬背的,不能有一點差錯,不然將來醫死人就玩完了。所以說,學醫真正要學好是非常辛苦的,常常是每天晚上熬夜熬到兩三點,第二天一早還要起來看書。很多時候晚上困得要死了還要拼命打起精神來看,而別的宿舍樓早早熄燈睡覺,心里就很不平衡,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誰讓咱是學醫的?這樣的苦是一定要吃的。
就我個人來說,學醫最大的苦處還在于要做動物實驗。記得有次需要給兔子注射胰島素,然后觀察血糖的變化。扎針的時候,聽到兔子的慘叫,我當時就特難受,居然還跑去廁所里偷偷哭了一場,覺得自己太過分了。可是,這還是很輕微的。所以,喜歡小動物的學生,最好還是不要學醫,不然做動物實驗的時候你會感到無比痛苦的,就像現在的我一樣。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悲劇。不過熱衷于自然學科的同學倒不妨學習醫學,的確很有用,也很有趣。
■測 試(來源于個人體驗)
你適合學醫嗎?
問:肝、胃、甲狀腺、大腸、直腸的動脈供應及來源怎樣?
答:肝固有動脈來自肝總動脈;胃右動脈來自肝固有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來自肝總動脈;胃網膜右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營養胃大彎、胃小彎側壁和大網膜,胰十二指腸動脈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營養胰頭和十二指腸,胃網膜左動脈、胃短動脈來自脾動脈;甲狀腺上動脈來自頸外動脈起始部。營養甲狀腺上部和喉、甲狀腺下動脈來自甲狀頸干;營養甲狀腺,直腸上動脈起自腸系膜下動脈;營養直腸上部,直腸下動脈起自髂內動脈;回結腸動脈來自腸系膜下動脈;營養回腸末端、盲腸、闌尾和升結腸,闌尾動脈來自回結腸動脈;營養闌尾,右結腸動脈來自腸系膜上動脈的右側;營養升結腸,中結腸動脈起自腸系膜上動脈上段右側;營養橫結腸,左結腸動脈起自腸系膜下動脈;營養降結腸,乙狀結節動脈起自腸系膜下動脈,營養乙狀結腸。
你能不能準確、流暢地讀下來呢?如果不能,很抱歉,請盡早放棄學醫的念頭;如果沒問題,那么恭喜你,天資不錯。接下來請回到上面的問題,試著在三分鐘內背出來,如果你成功了,做你想做的,想學醫?放心考!但是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很遺憾,這意味著你即使不眠不休也背不完所謂的重點。
■總 結(來源于集體智慧)
這些人不適合學醫!
1.父母以醫生為鐵飯碗、工作穩定等為借口逼你學醫的。[建議偷偷改行。]
2.大學被調劑到醫科的,而自己很不喜歡,或者大學五年內依然沒有適應學醫的。[畢業之前直接改行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還是可行的。有很多成功案例。]
3.其他任何原因不想學醫的。[我們都知道,喜歡是最好的老師,不喜歡是最大的敵人,不想的話是學不好的。]
4.重視生活質量的人,特別是重視年輕時候的生活質量的人。[覺得醫生年輕時候生活質量很高的人除外。]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