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一個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的名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被國際上視為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作為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
9月7日,袁隆平迎來了自己的80歲大壽,他壯心不已,稱90歲時還要向畝產一千公斤攻關。他說:“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梁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兒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安江農校57屆畢業生與袁老師合影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代大學生,袁隆平從1953年跨出西南農學院的校門,就被分配在安江農校任教。他初登講臺,教的并不是自已在大學所學的專業,而是俄語課。第二年起,才被調到遺傳育種教研組,擔任植物學、作物栽培、遺傳育種等農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工作。
1967年。袁隆平在試驗田介紹雄性不育水稻。
1965年和1966年,連續兩年的水稻揚花期(6月~7月),袁隆平和妻子鄧哲在學校的稻田和附近大隊的稻田里,前后共檢查了14000余個稻穗,又找到了5株雄性不育株,并進行了栽培和研究。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的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刊《科學通報》第17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發表,不僅象征著這位未來的“雜交水稻之父”吹響了水稻領域綠色革命的號角,而且意想不到地引起了國家科委九局趙石英局長的重視,并發來了公函。
雪峰山深處,農校教師挑戰世界難題。
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里第一次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這標志著我國進行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始。但因為中國當時受到國際社會的封鎖,被排除在國際聯合開發農業資源的合作國行列之外,袁隆平在沒有任何科研機構的支持,沒有任何研究經費和捐款的情況下,在條件簡陋、信息封閉的偏僻山區,孤身一人與國際育種專家站到了科研競賽的起跑線上。
工作和生活中的知音
同樣在1964年,34歲的袁隆平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侶——鄧哲。鄧哲比袁隆平小八歲,五年前是他講臺下的一名學生,因家庭出身不好,遲遲沒找對象。經熱心人撮合,這對有著共同事業夢想的青年人走到了一起。1964年春節期間,他倆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命運讓這對原本的師生結合成一對恩愛夫妻,鄧哲敬慕袁隆平的才華和實干精神。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與助手李必湖(左三)等在實驗室研究秧苗
在70年代那個動亂的特殊時代,“天災”和“人禍”都沒有動搖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幾年前那封發自國家科委的公函意外地讓他避免了一場災難。另外,為了加快雜交育種的更代繁殖,袁隆平師徒如候鳥般追著季節南來北往,足跡遍及云南西雙版納、海南島的黎寨和苗寨,經歷了地震和洪水,非常艱辛。
榮獲特等發明獎
1981年6月6日,國家科委和國家農委在北京聯合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也是訖今為止惟一的一個特等發明獎授獎儀式。袁隆平從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手中接過了獎章和獲獎證書。1980年和1981年,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先后轉讓給美國圓環種子公司和卡捷爾公司。這是我國第一個轉讓國外的農業專利技術。從此,雜交水稻技術走出了國門,開始向世界傳播。2007年有7個國家推廣雜交水稻面積超過3000萬畝,比當地良種增產20%~40%。
1976年4月。袁隆平在海南基地給南繁科技人員傳授技術。
1970年,袁隆平師徒在海南島又有了重大發現:一株碘敗型花粉敗育的野生稻(野敗),得到了三粒比金子還珍貴的種子。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稻”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配套成功,預示著我國應用水稻雜種優勢的時刻即將來臨。到1976年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開來,袁隆平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1988年和助手在田間
“三系”雜交水稻取得成功后,袁隆平又開始尋找新的突破,提出了育種從“三系”到“兩系”再向“一系”邁進的戰略設想,被世界農業科技界稱為“袁隆平思路”。1987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被列入“863”計劃生物工程項目。一直到1995年,袁隆平鄭重宣布:“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這把雜交水稻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讓袁隆平以第一功臣的身份摘取了200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榮獲世界糧食獎
雜交水稻在生產實踐中的增產優勢,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1985年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了袁隆平發明和創造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這是他榮獲的首個國際大獎。之后他又獲得了世界糧食獎、以色列“沃爾夫獎”、美國菲因斯特“拯救饑餓獎”、聯合國“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等16項國內和國際大獎。
2006年。在海南三亞基地打氣排球。
袁隆平愛好廣泛,近幾年來喜歡打氣排球,而且是主攻手,特別得意自己跳起來叩球的成功率。他喜歡下象棋,也看別人下棋,熱心為弱勢一方出謀劃策。他喜歡游泳,年輕人都趕不上他的速度。
1991年3月16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在家中拉小提琴
袁隆平生活簡樸,樂觀爽朗。他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袁隆平談起音樂來也像談他的雜交水稻一樣如數家珍。他不排斥現代流行音樂,但更喜歡傳統的民族音樂,他對賀綠汀特別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