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釉面磚產品的開發包括坯料和釉料的開發,釉面磚坯釉料的配方設計和管理是個嚴謹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生產及產品質量,本文主要闡述坯料的開發和管理。
關鍵詞:釉面磚;坯料;設計;管理
1 前言
釉面磚坯料是生產釉面磚的一個重要基礎,釉面磚坯料的管理,需從原料、配方、粉料加工、燒成等幾方面層層把關,才能制備出高質量的釉面磚產品。
2 原材料
原材料是配方的基礎,重點是原材料質量以及使用適合所設計配方使用要求的原材料。因此,制定原材料標準、選料以及維護原材料的穩定性很關鍵。根據生產情況,在設計和管理配方時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2.1石灰石、硅灰石的質量
石灰石和硅灰石是釉面磚坯料配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配方中的助熔劑,在燒制過程中起促進坯體燒結、穩定產品尺寸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產品強度及降低吸水率、降低坯體熱膨脹系數、減少產品吸濕膨脹、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由于石灰石和硅灰石對產品性能的重要作用,因而對其質量要求較高,選材上應選取純度高、雜質少的礦點,才能發揮它們在配方中應有的作用。一般要求其主要質量參數如表1所示。
2.2砂、泥類原料
針對目前原材料狀況,砂、泥類原料要注重穩定性,包括成分、收縮率及白度等的穩定。一般以鉀鈉含量少的高溫原料為主,也可配以適當的含一定量鉀鈉量的中低溫原材料,有些還選用含鎂原材料如滑石等,這要根據所設計配方、所選用原材料性質和燒成制度而定。在選用原材料時不一定要選取“最好”的原材料,而應選取相對穩定的原材料礦點,穩定性包括礦點儲量、質量、成分均勻性、供貨穩定等,特別是泥類,含鋁量相對要穩定,有機物含量要少,這是影響磚坯生產及產品的關鍵因素。目前高質量的泥料供應越來越緊張,所以在選取泥料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總體而言,含鋁量高、燒失量小、收縮穩定、白度穩定、可塑性強、價格合理的礦點是較為理想的選擇。而對于砂類料,一般主要考慮其成分穩定及白度穩定,一般生產用可選砂、泥類料成分如表2所示。
2.3其它原料
對于其它原材料則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含鎂的滑石礦和透輝石等,目前有的坯料也用滑石,以加強坯體的高溫燒結,降低坯體的燒結溫度,降低生產能耗。但滑石的使用量要控制,過量使用容易引起坯體變形及收縮率的急劇變化,生產難以控制,一般配方中用量不超過5%。現在生產上一般較多用原礦滑石泥,該礦含鎂量低,且成分波動大,但成本相對較便宜,所以在驗收進貨時要注意它的成分特別是氧化鎂成分的穩定性,否則會直接影響生產的穩定。還有的用透輝石,因為透輝石的工藝性能跟硅灰石有相似之處,也是一種助熔劑,可以促進坯體燒結,提高產品強度,降低坯體熱膨脹系數,減小產品的吸濕膨脹,增強產品的內質性能。
2.4再利用原料
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漿料、廢粉、廢磚坯、廢渣等生產廢料也可以回收利用,作為釉面磚坯料使用。要注意不同類別的廢料要分開處理堆放、均化,具體分析它們的成分特性,然后根據配方所用原料特性及所設計的配方需要,加入適量的再回收原料。使用廢料不僅可以降低配方成本,而且可以減少廢物外排,減少環境污染,現在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都加大研究力度,將生產廢料應用于生產配方中。有的生產廠家廢料利用率已達90%以上,既響應了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又為企業節約了成本,社會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3 配方
配方設計是個綜合又關鍵的環節,它要充分考慮到原材料性質、燒成性能、坯釉結合、產品性能、成本等因素。設計好配方后一般要經過小試、中試、批量試生產幾個環節,在每個環節中要做好試驗品的各項性能檢測,并與正常生產產品的性能進行對比,只有在各項檢測結果等同或優于正常產品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試驗。
批量試生產合格的配方才能投入生產,投入生產的配方,要盡可能對各種因素的關系處于中間狀態,而不能處于邊緣狀態,否則容易引起質量事故,因為生產是一個有波動的相對平穩過程。另外,設計配方要以穩定為原則,要可調性強,即使原材料有波動,也可以修正,使之穩定,一般釉面磚坯料組成范圍見表3。
4 粉料加工
粉料加工過程是生產的關鍵,配方是否正確投入生產,與加工工序息息相關。因此,粉料加工過程控制要制定工藝標準,各工序要嚴格操作規程,過程結果要符合工藝要求。在加工過程中要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4.1配料
配料一定要正確,才能使一個設計好的配方得以實現,原材料水分檢測要準確,這樣的配料單才能準確反映配方。另外,工廠要制定制度來監管好配料的準確性,杜絕人為及機械因素帶來的配料偏差。配料按瘠性料與可塑性料交替順序,方便進球;為了確保配方準確性及方便配料操作,配料時一般要求砂泥料偏差在10kg以內,石灰石、硅灰石及其他輔助材料如添加劑等盡可能做到無偏差。
4.2球磨
漿料細度影響坯料燒結性能及產品性能,細度越細越容易燒結完全,燒成收縮也越大,所以細度要結合產品性能和加工成本而定。試驗設定好漿料細度后,要控制漿料細度的穩定,生產中保持球石重量及配比的穩定,根據不同規格的球磨機,設定一定的料石比,提高球磨效率。此外,還要考慮球石比重及規格大小,努力提高一次顆粒度的均勻性,這對于下工序的生產非常重要,對促進產品燒成的均勻及完全起著重要作用。另外也要控制好料漿的水分和流動性,目前廠家一般控制漿料細度為250目篩余2%~10%,水分33%~36%,流動性30~80s。
4.3造粒
造粒工序應注重顆粒度的控制,顆粒不宜過粗,但細粉也要盡可能少,以“結實”的粒狀為原則。顆粒過粗會引起半成品表面粗糙,影響釉面的平整度;顆粒過細又會影響坯體成形,容易引起坯體裂紋甚至分層。根據各廠家需要,顆粒級配在20~120目分布較合理,這樣可使顆粒的堆積密度盡可能大。另外,粉料水分的均勻穩定性也對成形造成影響,水分太小會造成磚坯裂紋,甚至分層;水分太大又會造成粘模或引起炸磚而增加窯爐的干燥壓力。一般成形粉料水分控制在6.0%~8.0%,各廠家可根據需要來制定具體的水分參數。
5 燒成
素燒是前面幾個工序的集中體現,目的是要生產出合格的半成品,有了合格的半成品,也就等于產品成功了一半。半成品外觀及內在質量要符合標準要求,否則要結合批量生產的數據結果,考慮是否修正配方或者調節燒成制度。素燒講究燒成制度的合理及穩定,否則會影響半成品性能,甚至產品性能,所以說配方穩定和燒成穩定是一致的,過程的波動應通過其他手段調節,避免對燒成溫度作大的調整。另外,燒成制度跟配方結構也有密切關系,石灰石結構和石灰石加硅灰石結構的配方,在燒成制度上應有所不同。石灰石重點在穩定產品尺寸,硅灰石重點在促進產品燒結,所以含硅灰石的配方在1000℃溫度時要有足夠的燒成時間,才能充分發揮硅灰石的作用。
6 產品性能
產品性能和坯料的設計與管理息息相關,一般包括外觀品質和內質性能,所以配方在設計時不但要充分考慮它的生產可行性,還要充分考慮所獲得產品的性能如何。產品的外在品質主要包括產品的平整度和釉面情況,產品的平整度需要有良好的坯釉匹配,這要和內質性能綜合考慮。內質性能一般包括吸水率、抗折強度、抗熱震性和后期龜裂等。相對來說產品吸水率小、抗折強度大為好,所以在生產其它環節許可的條件下,配方的設計要盡可能減小吸水率,提高抗折強度。產品的抗熱震性注重良好的坯釉匹配,合理的膨脹系數匹配可以兼顧到產品的平整度和抗熱震性能。而產品的吸濕膨脹則關系到產品的耐龜裂性能,吸濕膨脹越小,產品的耐龜裂性能越好;吸濕膨脹跟配方結構密切相關,配方中適當增加鈣鎂含量可以減少產品的吸濕膨脹。表4和表5是兩種坯料配方成分的產品的吸濕膨脹對比。
兩個配方的坯料在同一條件下成形、素燒、淋釉、釉燒(以300mm×450mm產品規格為例),產品做蒸壓試驗,分別測量蒸壓前產品的變形量,以及蒸壓后的產品變形量,結果列入表5,通過對表5的數據進行整理,得到產品的變形量隨蒸壓次數變化的情況,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配方B坯料的防后期龜裂性能要比配方A好,因為配方B吸濕膨脹較小,從而可以減小給釉面造成的張應力,延長釉面磚的使用壽命。
7 總結
在實際生產中,坯料的管理還有許多其他控制因素,在生產中對出現質量或者性能偏差時要綜合考慮,找到具體的解決辦法。總之,陶瓷生產是個多環節過程,每個環節都緊密聯系,每個工序都有它適用的工藝參數或工藝標準,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好,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