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現行的高校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針對理工科學生的知識產權教育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不能滿足社會對具有創新意識的技術人才和理工類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從高校理工科知識產權教育現狀分析入手,探討加強專利法教育之于理工科大學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知識產權教育;理工科;專利法;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251-02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和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就是財富”這樣的觀念逐漸得到認同,知識產權高等教育在中國已全面展開。中國高校知識產權教育分為普及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大體系。高校理工科涉及專利法的教育即屬于普及教育這一體系。雖經過多年發展,高校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高校理工科知識產權教育概述及現狀
(一)高校理工科知識產權教育的概況
高校知識產權普及教育是指向學生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并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它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文獻檢索與利用”課形式出現,培養增強大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獲取能力。2004年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在《法律基礎》等相關課程中增加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并積極創造條件為本科生、研究生單獨開設知識產權課程。在這些政策的指引下,國內高校積極響應。目前許多高校把知識產權作為一門選修課程,非法學專業學生通過法律基礎課、全校公選課等途徑學習知識產權法律知識,部分高校正籌備將其作為理工學生的必修課程。通過上述措施,高校學生增強了知識產權法律觀念,并在啟迪和培養創新意識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從整體看,高校知識產權教育工作已基本展開。但目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尤其是與理工科聯系最為密切的專利法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遠不能滿足《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提及的“提升中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二)高校理工科專利法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現狀。目前國內高校中對非法學專業有關知識產權的課程,大多僅限于知識產權觀念的倡導和普法教育的定位。以筆者所在城市高校為例,大部分理工科學生學習知識產權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法律基礎課中極為有限的相關章節,僅少數學生通過全校公選課、雙學位學習系統了解知識產權法律,系統的知識產權教育在非法學專業學生中普及率低。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07年調查結果顯示,某省僅1/4的高校開設了知識產權教育課程;在接受過知識產權教育的學生中,68%以上是法學專業學生,其他專業在校生中,僅不到5%的學生接受過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學習[1]。具體到與理工科最為密切的專利法,除少數高校系統開設外(如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的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課程——《知識產權法律基礎》作為該校本科生必修課程[2])多數高校也僅是在法律基礎課知識產權章節中簡單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條文,至于如何有效利用專利制度獲取專利保護、進行技術創新、規避專利風險、解決技術爭端等方面基本上是空白。這種教育狀況和目前社會對具有創造性的研發人才和專利需求上有較大差距及欠缺。
2.原因分析。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狀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對知識產權教育認識存在誤區,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理念落后是高校知識產權教育中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從國家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對全國重點高校進行的知識產權教育情況的調查中得知:高校中對知識產權教育普遍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其是法律概念,是法學專業的課程,與其他專業學生關系不大等等。在這種意識主導下,學校往往忽略知識產權教育,或者將其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如此一來,對專利法教育的忽視也是在所難免的。另外,很多教育者只注重對知識的簡單傳授,對創造性教育重視不夠,不利于學生發揮想象力,萌發創新欲望。
第二,理工科知識產權教育針對性不足。知識產權是復雜開放的權利體系,專利權是從法律上賦予權利人一定期限內對特定發明創造的壟斷權,其中發明創造專利被認為是知識產權中最富有創造性的智力成果。而目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不能根據不同知識產權的特點和學生的專業有針對性的開展,缺乏針對性,僅局限于普法教育層次,難免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效果。
第三,理工科學生未認識到專利教育的重要性。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核心部分,其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如專利法律知識、申請、文獻信息與檢索、專利管理等方面,理解掌握這些知識對理工科學生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很多理工科學生學習知識產權的目的僅限于為增加知識,對該課程以后的使用并無明確方向。尤其對利用專利知識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以及利用專利文獻獲取技術信息的重要作用缺乏認識。
第四,知識產權教育師資嚴重不足。基于知識產權的特點,該領域尤其是專利領域更多的是涉及技術問題,是技術與法律的結合,故需要有一定理工科基礎才可更好理解相關技術、產品,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目前高校從事知識產權教學的多為本校法學教師或兩課教師,專職從事知識產權教學的人員相對缺乏,且相當教師無理工科專業背景,多以法學理論教學為主,注重法律條文講授,很少涉及知識產權管理等實務性內容,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這種狀況,不僅很難擔負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任,對理工科學生的專利教育也難深入。
二、加強專利法教育之于理工科大學生的重要性、必要性
加強專利法教育之于理工科大學生是極為重要和必要的,其原因如下:
(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當今世界,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中國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知識產權制度的實施,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國家對知識產權也給予高度重視。在知識產權體系中,專利制度是最能體現創新精神的重要制度之一。在如今的歷史背景下,理工科學生是與科技關系最為密切的群體,是未來知識創新的主體,更應該掌握好專利法律知識。
(二)掌握專利法律知識,對理工科學生的個人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1.利于理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提升個人及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利器,而專利則是其具體表現。理工科學生若能系統了解專利制度、專利申請程序及專利信息的內容,掌握發明創造方法、專利潛能開發、專利寫作、統化的專利信息檢索方法等一系列知識,從而培養相關能力,能將專利信息轉換專利情報,對專利信息在實踐中的應用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對日后進入職場,從事研發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有利于培養學生查找、收集、分析專利文獻和專利信息的能力。專利文獻中包含有相關的技術信息、法律信息和經濟信息,而這些信息反映出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的經濟利益趨向和市場占有量及趨勢[3]。
基于理工科專業的特點,多數學生畢業后將進入企業科研單位從事技術研發、管理工作,而專利信息的收集與服務是單位科研管理中最基礎的一環。任何單位個人在從事新課題研究之前,若忽視專利信息的收集檢索,將導致不良影響:
首先,可能造成重復研究。“專利文獻是科學與生產之間的橋梁” [4],記載著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技術發明成果。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調查,在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及進行技術改造時如果很好的利用專利信息,可節約60%的科研經費和40%的研發時間。其次可能導致盲目研究。在對相關研究項目決策之前,若缺乏對相關技術主題進行完善的檢索和分析,評估其專利性,所研發的技術將因缺乏專利性而無法授以專利。再次,可能導致潛在的專利侵權或落入競爭對手的專利布局陷阱,為所研發技術的利用埋下侵權隱患。而通過查找分析專利文獻信息,可充分了解現有技術,縮短研發時間、節省研發成本,了解競爭對手,適時披露專利侵權警訊,降低因侵權所應付出的龐大成本。
3.利于學生就業創業。目前中國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數嚴重不足,多數企業無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這與外國大型企業存在巨大差距。故從就業來看,企業科研單位特別需要有經驗的專利工程師。因為其跨越科技法律領域,只有以理工科畢業之專長背景,加上相關法律事務與法律專業訓練,方能與不同發明人聯絡討論,以期完全了解案件的技術內容,再綜合地將其表達出來。另外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更應鼓勵學生通過學習專利法律知識進行發明創造。有專利則意味著學生是有創新意識的學生,企業聘用之則意味著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利潤,更能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三、在理工科學生中強化專利法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要改變現有知識產權教學模式。與其他法律比較, 其特征在于與商業科研實踐聯系緊密。而目前知識產權教學理論多而實踐少,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故教學中應加強案例、專利檢索等實踐性課程訓練,并加大專利法學習在理工科知識產權教學中的比重。第二,加強實驗課教學、尤其加強學生創造性實能力的培養。第三,就專利申請、專利信息檢索的途徑與方法、計算機軟件版權的保護等知識產權某一個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短期的專題培訓。第四,高校與擅長知識產權業務的律師事務所、企業法務部門等實務單位合作,鼓勵學生到這些單位實習,以接觸知識產權的現實案例和實務操作,將知識產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實踐中學習和提高解決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的能力[5]。
參考文獻:
[1]http://www.sipo.gov.cn/sipo2008/dtxx/zlgzdt/2007/200804/t20080419_384908.html,2009-04-20.
[2]http://www.sipo.gov.cn/sipo2008/yw/2006/200804/t20080401_352363.html,2009-04-20.
[3]朱雪忠.企業知識產權管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43-48.
[4]江鎮華.怎樣檢索中外專利信息[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5]陳桂枝.中國高校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其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