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沼氣進入多元發展新格局
本刊訊11月30日,記者從農業部在海南舉辦的全國大中型沼氣工程培訓班上了解到,我國農村沼氣已進入建管并重、多元發展的新階段,建設數量不斷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沼氣功能進一步拓展、沼氣產業迅速發展,在全國不同區域適宜農戶形成了農村戶用沼氣、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秸稈集中供氣沼氣工程、農村中小學校沼氣工程等多種模式的建設格局,以沼氣裝備、沼氣施工、沼氣科技、沼氣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沼氣產業化體系也初步形成。
山東規范畜禽養殖
本刊訊今后,山東省將采取多種措施規范畜禽養殖行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其中,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城鎮居民區等地,可能被劃為禁止養殖區,在這些區域里不得新建畜禽養殖場。使用餐廚垃圾飼喂畜禽的,則有可能被處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從山東省政府法制辦了解到,山東省畜禽養殖管理辦法(草案)》目前正向社會征求意見。根據草案,縣級政府應將畜禽養殖區域劃分為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和適度養殖區,并向社會公布。
草案提出,在禁止養殖區內,不得新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在控制養殖區內,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數量和規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適度養殖區內可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并應當保持合理的畜禽養殖密度。
重慶建成首家數字化養豬場
本刊訊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由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建設的重慶市首家數字化豬場——重慶市原種豬場近日在榮昌縣廣順街道辦事處高瓷村全面竣工,首批428頭種豬(其中60頭長白直接從丹麥引進)將于近期引進到位。
該豬場是示范核心區為進一步完善生豬良繁體系,全力打造良種生豬供種高地而重點啟動建設的三大原種豬場之一,總投資3400余萬元,占地200余畝,其中豬舍18棟。設計飼養規模為存欄母豬900頭,年提供各類優良種豬15000頭以上。
該場作為重慶市首家數字化豬場,按照“高起點、能領先、可示范”的原則進行設計和建設,充分體現“數字”、“福利”、“潔凈”的現代先進養豬理念。
寧夏無公害農產品數量居西部前列
本刊訊從有關部門獲悉,“十一五”期間寧夏累計認證無公害產品1289個,認定產地439個,無公害農產品數量位居西部12個省區前列,全區目前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生產企業達72家,產品217個,商品量達85.35萬噸,綠色食品數量位居西北省區前列。
近年來,寧夏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全區已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4個,面積達198萬畝,基地數量和規模均為西部之最。不斷完善檢驗檢測體系,5個地級市全部建設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服務的檢測站,并建立了質量安全承諾和舉報投訴制度及追溯制度。寧夏大米、沙湖大魚頭、中寧硒砂瓜等43個特色農產品,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率和綠色食品續展認證率連續3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