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砧集約栽培是通過利用矮化砧木、短枝型品種、矮化栽培技術等措施,達到控制樹冠大小、提早結果、增加產量、改普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品質、增加單產、減少投入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效果。但在推廣過程中,常出現矮化砧外露太多、中央干太弱、樹勢早衰、密度過大、管理不規范、產量不穩。樹形、砧木、技術不配套等問題,動搖了發展矮化蘋果的信心,限制了發展矮化蘋果的速度。針對這一現實,我們依據蘋果樹生長的生物學特性,結合渭北塬區自然環境條件、總結出矮砧集約高效栽培八項關鍵技術,以供參考。
1 優化砧穗
基砧選用圓葉海棠、揪子、新疆野蘋果等。矮砧選用M26或M9。晚熟品種選用富士優系(長富6號、巖富10號、短富),中早熟品種選用藤牧1號、美國8號、嘎拉系(富紅早嘎、紅蓋露、麗嘎、陜嘎)、秦陽、早熟富士王、玉華早富等。
2 大苗建園
2.1 選擇大苗
選用2~3年生無病毒苗木。嫁接口品種粗度為0.8厘米以上。砧穗結合部愈合良好,苗木高度100厘米以上,主根20厘米以上,且具有長15厘米以上側根3個,側根分布均勻舒展;中間砧長度20~35厘米,整形帶內有8~10個飽滿芽。
2.2 適期栽植
秋栽(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最好,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秋季栽植的果園必須做好越冬保護工作。春栽(土壤解凍后發芽前)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采用大坑雙膜栽植。中間砧露出地面的高度,旱地為lO厘米左右,水澆地15厘米左右。雙矮苗木如禮富1號中間砧露出地面8厘米左右。
2.3 寬行密植
栽植密度由品種長勢、砧木長勢及土壤肥力決定。長勢強的品種(富士、喬納金等)或土質條件較好時,采用較大的株行距;長勢弱的品種(嘎拉、美國8號、蜜脆等)或土質條件差時,采用較小的株行距。一般株行距采用2.0米×4.0米,667平方米栽83株。雙矮苗木。株行距采用2.0米×3.5~4.0米,667平方米栽95~83株。株、行距的比例為1:2~3為宜,達到寬行密植栽培。
2.4 定干
3年生大苗可不定干。按當前的苗木質量必須定干,強壯苗在秋梢飽滿芽處定干。弱苗在春梢飽滿芽處定干,不要考慮高度。
3 立架栽培
矮化中間砧樹體易出現偏斜現象。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立架栽培(也就是說矮砧必須立架),即順行設立水泥柱,拉3道鐵絲,一般10米左右立一個2.8~3.0米高的水泥樁,分別在0.6米和1.5米和2.2米處各拉一道12號鋼絲,扶植中干,固定樹體和結果枝,控制其旺長。幼樹期也可以在每株樹旁栽一個竹竿做立柱,扶植中干,將中央領導干延長頭固定在竹竿或架上。
4 高紡錘整形
高紡錘整形省工、簡單、易操作,簡稱“疏放拉”三字整形技術。
4.1 整形技術
第1年春季萌芽前在90~100厘米處定干,抹除剪口下第2芽。冬剪時,疏除所有一年生枝,中干延長枝輕短截。
第2年冬剪選留生長勢中庸、角度大、分布合理的一年生枝條作主枝,不打頭保持單軸延伸,過旺的一年生枝疏除,并對中心干延長頭輕短截。
第3年春秋季將中干上的新梢拉至120°:冬剪選留生長勢中庸、角度大的一年生枝條作主枝,不打頭;對二年生主枝延長頭不打頭單軸延伸:中央領導干生長旺的、其上主枝分布均勻的可不短截、反之輕度短截。
第4~5年:樹高在3米左右已有相當的產量,夏秋季將中干上長至60厘米以上的新梢拉至90°~120°,一年生枝上的新梢采用捋、拉、撐、壓和擰枝定梢、掰除定芽等方法。緩和樹勢;對主枝延長頭保持單軸延伸。將其上的粗壯枝條疏除;樹高在3米左右的中央延長枝不短截,過強的中央領導干延長頭用弱枝替代,但不能落死頭。
4.2 樹形目標要求
樹高3~3.2米,干高0.8~1米;中央領導干與同部位主枝粗度之比5-6:1,主枝粗度基部直經最大不超過2.5厘米:主干上配備小主枝25~35個,主枝水平長度最長不超過1.2米:主枝角度110°(較粗主枝角度可達130°)。其上著生結果枝,采用一級結果。不留大型結果枝組,整個樹呈紡錘形;成齡后的樹冠冠幅小。枝量充沛。結果能力強,無大主枝存在。
4.3 因相目標
成齡園667平方米留枝量7萬~8萬條(生長季8、9月份),長、中、短枝比例l:3:6。葉面積系數2.5~3.0。枝果比約3:1,葉果比25~30:1。花芽和葉芽比例1:3。667平方米留花量1.4萬~1.5萬個,果園覆蓋率70%左右,667平方米產量2000-2500千克,且豐產、穩產。
5 下垂枝修剪
樹形建成后,主要是對結果枝組的維持和更新。隨著樹齡增長,主枝上會產生較多的中小型結果枝組,特別是下垂形結果枝組較多,因此修剪時要去除樹體上部過多、過大的枝組,同時每年要注意培養一批新的下垂形結果枝組,以利更新復壯,3~5年輪流更新1次。
6 沃土養根
6.1 增施有機肥
基肥以農家肥(包括雞糞、豬糞、羊糞、牛糞、秸稈等)為主。要完全腐熟,遵循“熟、早、飽、全、勻”的技術要求,盡早施入。時間為9—10月份,越早越好。施肥量按照每生產100千克蘋果需氮素1~1.2千克,磷素0.6千克,鉀素1~1.2千克施入,初果樹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盛果期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5000千克。施用方法采取條溝法或穴施。沼液沼渣是較好的有機肥。
6.2 果園生草
生草方式為行間生草株間覆蓋,草種以豆科植物(如三葉草)為主。每當草長到20-30厘米時刈割,留茬高度為8厘米左右,年667平方米產鮮草2000~4000千克,鮮草可覆蓋樹盤。形成果、草、畜、沼生態果園。年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0.1%。
6.3 葉面噴肥
補充中、微量元素,結合噴藥進行。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20:11:18,具體應用時要根據土壤測試結果調整。
7 果實套袋
(1)果袋選擇。按照《陜西蘋果育果袋》標準要求。選擇質量合格的雙層紙袋。紅色品種選擇雙層三色紙袋,一般外袋外面灰褐(黃)色,里面為黑色,內袋為紅色蠟質紙袋。黃色品種選用黃色單層紙袋。選用的果袋應抗日曬和雨水沖刷,透氣性好。有較好防蟲、防菌作用。
(2)套袋時間。不同品系在不同區域,套袋時間有所差異。套袋越早,紅色品種退綠效果越好。但套袋時間過早,會影響果個的大小和果實風味的提高。因此不論套袋時間早晚,果實在袋內應最少保留100~120天。一般情況下,在花后30~40天立即套袋。黃色品種宜在花后15~20天套袋,紅色晚熟品種宜在花后45天套袋。套袋時間宜選擇在晴天上午10點露水干后至日落前一小時結束,異常高溫的中午13—15點不宜套袋。
(3)技術要求。操作時應使果袋鼓起,果實置于袋中央,袋口盡量扎緊,但不能傷及果柄,袋與果柄之間不留縫隙。以防藥水雨水及害蟲進入袋內,
(4)摘袋。摘袋時間根據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而定。對紅富士蘋果而言,采前11~13天開始取除外袋,除袋應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進行,雙層袋分兩次除袋。一般外袋除去3~4天后,可去內袋(內袋除去后立即噴布1次殺菌劑),內袋去除后7-9天為最佳采收期。
(5)注意問題。套袋前要認真做好定果工作,套袋當天或前一天。噴1次保護性的殺菌劑、殺蟲劑(忌用乳油劑)和補鈣微肥。為了充分發揮套袋效果,提高果實商品性,要同時應用反光膜、摘葉轉果等技術。
8 病蟲防控
以物理、生物防治為主,重點防治套袋蘋果紅黑點病、早期落葉病、富士蘋果霉心病、紅蜘蛛、金紋細蛾等病蟲害。
(1)休眠期(11月份至翌年2月份1:結合冬剪剪除病蟲枝梢、病僵果,翻樹盤及刮除老粗翹皮、病瘤、病斑,清除誘蟲帶、枯枝落葉,將其深埋或燒毀;主干涂白(生石灰1份,食鹽0.5份,水10份),同時全園噴布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蟲殺卵防日燒。
(2)萌芽前(3月下旬前):繼續清園,對大病疤及時橋接。全園再噴布1次3波美度石硫合劑。
(3)花期:于花朵上噴布營養液(0.3%硼砂+0.1%尿素+1%蜂蜜)+4%農抗120水劑800倍液,外加花粉最好。花后3~5周連噴2次鈣肥。懸掛殺蟲燈、粘蟲板、糖醋液等。
(4)果實發育期:套袋前,噴68,75%易保1200倍、80%大生M-45可濕粉800倍、50%撲海因1500倍、10%世高2500倍+4%農抗120水劑600倍液+鈣肥,也可加人防蟲藥劑(10%P比蟲啉粉劑1500倍)。6-7月刮除主干、主枝、枝權等部位的老翹皮,集中燒毀,并涂抹2%農抗120或10%果康寶5倍液或45%施納寧100倍液防治腐爛病。8月底前綁縛誘蟲帶。
(5)套袋后至采果期:噴布50%撲海因1500倍或1.5%~3.0%多氧霉素300-600倍,雨季噴倍量式波爾多液。除內袋后噴70%安泰生800倍液(或68.75易保1200倍)+4%農抗120水劑8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