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后,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
這句話告訴我們,以前的英子是個憂郁的孩子。“憂郁”在字典里的解釋是憂傷,愁悶。本該幸福快樂的英子為什么這么憂郁呢?因為英子“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所以她非常自卑,對生活失去了勇氣,“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當輪到英子講故事的時候,同學們把目光一齊投向了她,她“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她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默默地”“低了下去”“慢吞吞地”,這些詞語寫出了英子的憂郁,寫出了英子的自卑,寫出了她內心的緊張和痛苦。把這一幅幅畫面連起來,抓住文章中描寫人物的動作和神態的詞語,深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我們不難看出,英子是一個孤獨、自卑,不善于與人交往的孩子,是一個缺少快樂的孩子。
掌聲之后,英子不再那么憂郁了。這就告訴我們,英子變得開朗、自信了,她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快樂地生活,勇敢地生活。這就是掌聲的“魔力”。憂郁的英子不見了,取而
代之的是一個健康快樂的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