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工程”高級顧問、原總設計師孫家棟是唯一見證了中國衛星第一次和上百次發射的航天人,卻有幾件往事鮮為人知。
1967年,38歲的孫家棟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當時,前蘇聯、美國、法國已經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日本也在加快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孫家棟大膽對原來的衛星方案進行了簡化,把衛星的工程任務概括為簡單、明確的12個字“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他頂著巨大的壓力,說服一些老專家,去掉了原設計方案中的衛星探測功能,先用最短的時間實現衛星上天。衛星初樣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但最難的事兒還在后頭,為了表現對毛主席的尊敬和忠誠,衛星上裝了很多毛主席像章。這些像章大大小小不一樣,都是專門做的,做得很大。誰也不敢拿秤稱一稱像章的重量,但安裝這么多像章不僅影響重量,也影響溫度。
到發射前,孫家棟一夜沒睡,鼓足勇氣找周恩來總理匯報。周總理聽完匯報,指著人民大會堂的一個會議室說:“這是我們人民大會堂,所有的會議室政治空氣都非常嚴肅的,絕對不會把毛主席像章或者是毛主席語錄隨便掛一掛,我相信你們的產品也能考慮這個問題。”聽了周總理的話,所有的像章都從衛星上取下來了。
1974年,孫家棟帶領團隊研制的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的運載火箭,矗立在茫茫戈壁的發射臺上。科技人員在離發射臺100米左右挖了個全封閉的地下室,只能通過一個潛望鏡往外看。衛星發射后有二十多秒,只有指揮員一個人看著潛望鏡,大家只能看著指揮員,“不一會他就有表情了,好像是有點壞了”。大家來不及張口問,就聽“咣”一下,地下室里震得受不了,等門開了,孫家棟往外一跑,“看見一片火海,半個天是紅的。那陣子我確實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跑到一個單獨的小房子里號啕大哭。腦袋里好像完全空虛了,不知道想什么東西,甚至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兒了”。三天三夜,所有的人都在冰天雪地的大沙漠里一塊一塊找碎片,把每一塊小銅板、小線頭都收集起來,回來以后大家在一塊認賬,說“這一塊小鋼板是我的。線頭是你的”,查找原因。隨后,孫家棟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勵大家不要灰心、不能喪氣,不能被失敗嚇倒。一年后,新的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終于沖出大氣層,又平安返回預定著陸點……
還有一次是因為衛星上了天后出事了——太陽能電池差點燒壞了。1984年4月,“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順利升空。可是工作人員很快發現裝在衛星上的鎘鎳電池溫度超過設計指標的上限值,如果溫度繼續升高,剛發射成功的衛星就危在旦夕了。
孫家棟想了一個主意——調一下衛星,讓它偏一偏位置,太陽能電池照不了那么多太陽了,溫度就低了。但是衛星與太陽的角度已經設定好了,如果擅自調整,很可能讓衛星找不到軌道,正常情況下,這道指令需要精準確認后,按程序審批簽字后才能執行。但情況緊急,各種手續都已經來不及,盡管孫家棟的指令已經被錄了音,但沒有指揮部會商簽字,這道命令很難執行。孫家棟堅持先調整衛星角度。執行的人員拿了張白紙,寫“孫家棟要求把衛星調五度”。他就在上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