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各地的茶葉商又拉著茶葉,到元江縣來吸香氣,吸了香氣的茶葉,每公斤價格至少上漲8到10元。廣西客商蒙會光:“我們把茶葉拉來,來這里加工,再拉到濟南去賣。”山東客商陳祖華:“要在這兒全部包裝好,然后在運到山東去賣。”其實,元江縣并不產茶,也不是什么集散地,吸引客商的是當地農民種植的茉莉花,目前,元江的茉莉花種植面積已達到7千多畝,位居國內第二,然而就在7年前這里還沒有茉莉花。是眼前這個叫林續衡的人將它引種到元江的。
初次到元江,這里炎熱的氣候立刻引起了林續衡的注意,憑他多年加工茉莉花茶的經驗,此處應該是種植茉莉花的好地方,他找到了當地政府。
元江縣澧江鎮農業產業辦公室主任封增良:“當時元江壩區的產業正處于轉行階段,我們通過在各地的考察,知道橫縣茉莉花適宜在元江種植。”當林續衡找到當地政府的時候。他們也正為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而發愁,經過大量調查,元江縣決定動員農民種植茉莉花。村民剛開始不敢種。村民楊秀英:“市場價格也不知道,怎么種植。產量都不知道,剛開始不愿意種。”對此,元江縣組成了縣、鄉、村三級考察團,帶著村民到國內茉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廣西橫縣實地參觀,讓兩地村民面對面的對話。
澧江鎮澧江村村民楊秀英:“聽那里種茉莉花的老百姓說,他們栽了七八年了。栽了以后他們吃的,穿的,蓋房子全都是靠茉莉花。”
從廣西橫縣回來,深有體會的楊秀英帶頭種下了茉莉花,然而這一種她驚奇的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鮮事。楊秀英:“發現我們這里茉莉花的花期,比橫縣的長。花開得比橫縣早。”
我國是茉莉花的主要生產國,廣西橫縣是最大的產區,他們的茉莉花是4月下旬開花,10月上旬落花,而元江的茉莉花卻能在3月就開花,11月才落花,花期比橫縣長3個月。那么,同樣是茉莉花,為什么元江的花期比別的地方長呢?封增良:“我們元江的氣候是屬于亞熱帶雨林氣候,造成我們的日照強。”另外,元江四面環山,地處紅河谷中,是一個小盆地,這也是造成茉莉花開花早、晚落花的原因。第1年,楊秀英種了2畝茉莉花,一共賣了4千多元錢。
到2003年楊秀英把家里的8畝地全都種上了茉莉花,由于管理技術的提高,畝收人達到5千多元。在她的帶動下,澧江村幾乎所有的人家都種上了茉莉花。澧江鎮澧江村村民楊理德:“這幾年喝茉莉花茶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茉莉花可以加工香水,化妝品還有香料,所以我種茉莉花還是有信心的。”然而就在那年,元江的茉莉花從最初的130多畝擴大到7千多畝的時候,問題也來了,本地原有的加工廠無力消化掉那么多的茉莉花。收購價格從6塊多降到2塊錢,有的甚至賣不出去爛在田里。這時有人想到借外面的力量來消化本地茉莉花,劉家文就是其中一個。
記者:“預計你2006年要收多少花?”
劉家文:“最少1千噸。”劉家文原本搞茶葉加工,時間長了,他掌握到一個重要信息,外地加工花茶的人需要大量茉莉花。而家鄉元江又盛產茉莉花。如果將兩者結合。自己建立廠房,并代收茉莉花提供給花茶加工商加工花茶,自己賺取中間費用。豈不是一舉三得。劉家文把目光落在了元江茉莉花,開花早、落花晚這個優勢上,想打個時間差,趕在橫縣茉莉花沒上市的時候,把元江的茉莉花供應給茶葉商,使他們的茶葉也能夠提前上市。這一想法與茶葉商一拍集合。
浙江客商傅貴生:“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加工。因為這里花期早,我們主要是搶一個早,也等于搶市場。”廣西客商蒙會光:“搶新花茶市場,因為3月廣西那邊還沒有茉莉花出來,所以在這里先加工,搶茉莉花茶市場,就能賣個好價錢。”抓住一個早,劉家文將成都、昆明、江西、山東等的茶葉商人吸引到了元江加工花茶。劉家文:“我們元江茉莉花的產量高,花期長,所以好多客商愿意到元江來加工。”
在元江像劉家文這樣的加工廠有7家,他們每年至少吸引來50多個茶葉商在這里收購茉莉花,并加工花茶,現在,種植戶不再為銷售而發愁。
近幾年花茶不僅在我國的銷量逐年上升,并且暢銷歐美,另外,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夠提取茉莉油,是制造香精的原料,茉莉油的身價相當于黃金的價格。
茶葉加工廠生產主管林志福:“這個花只能用2次。剛才篩出來是第1次,再把花拿過去和花放在一起,熏制第2次,第2次篩出來后這花就報廢了,沒用了,只能老百姓拿去喂豬,不喂豬就扔掉了。”現在,元江縣的茉莉花種植戶有4500多戶,2005年鮮花交易額1568萬元,2006年春茶大量上市的時候,記者看到,各花茶加工廠又熱鬧起來,擠滿了賣花的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