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出生在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書香世家大伯父張書旗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云中國的花鳥畫家,二伯父張紀恩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黨員、機要員,父親張世簡是中央文史館館員,當代著名花鳥畫家:家族中還有著名語言學家張世祿,著名花鳥畫家、教育家張振鐸,著名書法家沙孟海之子沙更世。在他小的時候,其父母對子女寄予深切的厚望,背唐詩,習字畫、明事理。分配到工廠后又成為宣傳骨干,其繪畫作品《明珠》、《牽牛花》等多次在北京市青年書畫攝影展上展出、獲獎。90年代初。他放棄了較為優越的工作而專心致志隨父習畫,在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習就要認真刻苦”,在普遍臨習名家作品的同時,重點繼承張氏畫風,發揮自己的特點。為了畫花卉,他除了到各大公園寫生外,還自己種植多種花木。為了畫禽鳥,他在動物園里拍攝了大量禽鳥的動態照片,回家后分析、研究禽鳥在各種情況下的結構。
張揚的繪畫作品在“似與不似”之間,首先繼承的是造型準確、組織合理,然后追求神似情趣。在父親嚴格要求下,經過十幾年的寒窗,以漸現成就。著名畫家焦可群稱贊他的畫“造型準確”:陳大章鼓勵他畫畫要大膽、敢畫,要善于總結別人的優點,阿老、黃均、吳廣泉等也對他的作品給予肯定。同時他又向歐陽中石,林鍇,侯德昌,夏湘平等書法家請教書法。
隨著繪畫藝術的逐漸成熟,張揚的作品也被廣泛認識和喜愛。其作品多次參加北京市共青團青年書畫攝影展、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型書畫展、慶祝西藏和平解決50周年全國書畫家邀請展、“發揚光榮傳統奔小康”書畫大賽。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中華當代書畫作品博覽、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展、紀念朱德誕辰120周年書畫展等眾多展覽并獲獎。作品入編《中國書畫家作品集》,《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新編花鳥畫譜叢書》等書畫典籍。張揚先生在追求藝術的同時,還不忘回報社會:向中國慈善總會捐贈與父親合作作品《和平春色》及個人作品《天鵝湖》;向共青團中央光華科技基金會“仁愛工程”組織捐贈名人書畫作品30余幅:抗震救災期間組織畫院及其他知名書畫家多次捐贈書畫作品為廣東高山寺征集、捐贈當代名人書畫作品30余幅,價值約50萬元。在備戰北京奧運期間多次以“翰墨傳承書畫院”的名義組織著名書畫家慰問體育健兒。
在藝術上,張揚追求的是一種完美,他從傳統和生活中找到了藝術創作的生命之泉,這是他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結果。相信,張揚將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