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性腫瘤,過去曾被病理診斷為平滑肌源或神經源性腫瘤,隨著免疫組織化學、電子顯微鏡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發(fā)展,人們對胃腸道間質瘤有了新的認識,并已證實,GIST主要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或PDGFRoa基因突變導致酪氨酸激酶持續(xù)活化,突變細胞增殖所形成。可能起源于Cajal間質細胞.陽性表達CDI17是GIST一個重要特征”,50%~80%的GIST表達CD34,最新報道97%的GIST表達DOG1。GIST對放化療均不敏感,主要依據(jù)手術治療。環(huán)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PGs)合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限速酶,可將花生四烯酸(AA)代謝成前列腺素、前列環(huán)素、血栓素等產物,從而維持機體的各種病理生理過程。COX-2的表達在各種人類上皮細胞惡性腫瘤中異常增高。研究表明COX-2表達上調可誘導細胞周期阻滯,抑制凋亡,促進細胞分裂和增殖、促進血管生成等多種途徑從而發(fā)揮其致瘤性。E-cad是維持正常上皮完整性和極性的跨膜糖蛋白,當E—cad表達降低或其他因素損害E-cad的粘附功能時,腫瘤細胞就易于脫離并逃離原發(fā)灶發(fā)生侵襲轉移。有研究發(fā)現(xiàn)E-cad的異常表達與腫瘤的分化、侵襲和轉移有顯著的相關性,在GIS7中的表達未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