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那天,我在電視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開了。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顆顆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這時節(jié)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沒有星星可看了,因為老天把最美的那條銀河,送到人間天堂了。
而我這里,北緯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時,卻還是零下三十攝氏度的嚴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結在玻璃窗上的霜花。太陽升得高了,橘黃變成了鵝黃,霜花的顏色就一層層地淡下去、淺下去,成了雪白了,它們離凋零的時辰也就不遠了。因為霜花的神經(jīng)最怕陽光溫暖的觸角了。
雖然季節(jié)的時針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卻還像與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趕也趕不走。什么時候打發(fā)了它們,大地才會復蘇。四月初,屋頂?shù)姆e雪開始消融,屋檐在白晝滴水了,霜花終于熬不住了,撒腳走了。它這一去也不是不回頭,逢到寒夜,它又來了。不過來得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閃閃爍爍地隱現(xiàn)在窗子的邊緣,看上去像是一樹枝葉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頂?shù)难┗瘍袅耍珠g的積雪也逐漸消融的時候,霜花才徹底丟了魂兒。
在大興安嶺,最早的春色出現(xiàn)在向陽山坡。嫩綠的草芽像繡花針一樣頂破豐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給大地繡出生機時,背陰山坡往往還有殘雪呢。這樣的殘雪,還妄想著做冬的巢穴。然而隨著冰河乍裂,達子香花開了,背陰山坡也綠意盈盈了,殘雪也就沒臉再賴著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著清香的樹、爛漫的山花和飛起飛落的鳥兒。那蜿蜒在林間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風吹拂得起了魚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陽光,便也跟著起了波痕,好像陽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結了。
我愛這遲來的春天。因為這樣的春天不是依節(jié)氣而來的,它是靠著自身頑強的拼爭,逐漸擺脫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溫暖,苦熬出來的。也就是說,北國的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它從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著果敢,心無旁騖,直到把冰與雪安葬到泥土深處,然后讓它們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發(fā)的雨露。
春天在一點一點化開的過程中,一天天地羽翼豐滿起來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飛的時候,解凍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選自《羊城晚報》,有刪節(jié))
達標訓練
1.閱讀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概括北國立春時節(jié)及立春以后霜花的特點。
2.比喻是散文寫作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它能生動形象地刻畫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請仔細揣摩下列句子中運用比喻的妙處。
(1)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顆顆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2)嫩綠的草芽像繡花針一樣頂破豐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給大地繡出生機時,背陰山坡往往還有殘雪呢。
3.本文主要描述的是北國春天來臨的美景,為什么作者在寫北國春天來臨之前還要寫杭州西子湖畔春天來臨的景象?
4.文章第五自然段的黑體詞“精魂”指什么?
5.文章通過生動的描寫,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讀了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王孔文/供稿】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1.立春時節(jié):霜花形狀團團簇簇,隨著陽光的增強,顏色也變化多彩。立春以后:霜花持續(xù)時間長,到四月底才徹底消失。2.(1)把各色的梅花比做爆竹,以有聲寫無聲,形象地寫出了梅花競相開放的熱鬧景象。(2)把草芽比做繡花針,一方面寫出了草芽破土時的力度,另一方面也生動地寫出了初春草芽初綻大地時充滿生機的樣子如繡花針繡出的一般。3.寫杭州西子湖畔春天來臨的景象,為下文作鋪墊,“噼啪噼啪地引爆”與“一點一點化開”形成鮮明的對照,突出了北國春天頑強拼爭的精神;同時又使行文搖曳生姿,曲折有致,避免了平鋪直敘帶來的呆板感。4.指頑強抗爭、沉著果敢、心無旁騖的精神。5.反映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崇尚拼搏精神的思想感情。我們在生活中,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困難,像北國的春天那樣,頑強抗爭,沉著果敢,最終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