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目前在工程項目的承包競標上采用最低價中標法,即把工程項目給報價最低的承包商,這要求各承包商在不知道彼此情況的前提下,相互進行價格上的重復博弈。該行為給招標方提供了最大化的利潤,但也引發一系列工程質量上的問題。本文從重復博弈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承包商之間的競價過程,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招標方 承包商 低價競標 博弈分析
一、引言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在建筑業領域提出了各種符合國際同行業規范的具體操作要求,在工程項目招投標運作上也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綜合評分招標法與過去的評標辦法相比有了很大進步,但仍存在一些難以控制的人為因素,給不公平競爭甚至暗箱操作留有一定空間。近年來,隨著工程造價改革的深入,低價競標法正在被國內眾多施工企業接受和應用,這樣既能與國際接軌又能杜絕暗箱操作,促成公平競爭的氛圍和良性的建筑市場環境。
當前,我國建筑業市場定價處于摸索階段,招投標法明確規定“投標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竟標”,但在低價競標的實際操作中,仍會出現低于成本價中標的現象,從而引起施工中偷工減料,引發一系列工程質量問題,甚至出現貪污受賄。本文從承包商之間的價格重復博弈出發,分析低價競標在工程項目實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二、低價競標的相關概念
低價競標是指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投標人以較低的投標報價(保證不低于成本價),擊敗其他競爭對手,從而取得項目承包權的一種行為。低價是相對于高價而言,并不一定是最低價,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合理低價競標。低價競標是承包商競爭的一種方法和策略,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惡性低價競標,又稱為低于成本價的競標,是指在參與投標競爭中,投標人以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完成該工程項目會虧本的價格,參與投標的一種不正當競標行為。部分投標人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競標,可能會引起虧本,但從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出發,考慮到企業的機械折舊、固定人員的工資、管理費用等支出,他們不得不低于成本價競標。因此,爭取中標成為承包商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低價中標原則下,投標企業之間就報價展開了博弈現階段,我國在工程投競標法規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多承包商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一種惡性的低價競價。一些實力較弱的建筑企業為了爭奪施工承包權,不惜使用惡性低價競爭策略,包括:對主要建筑材料的報價偏離市場價值,甚至遠低于成本價;對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等措施費項目零報價;對模板、腳手架等周轉材料項目使用費等以攤銷、折舊完畢為由,作象征性報價,導致其在工程中偷工減料,出現了所謂的“豆腐渣工程”,最終威脅到施工企業的利益,使其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三、競標方之間的動態博弈分析
1.招投標流程介紹
招標方在承攬工程項目前,分別約見參與競標的各承包商,承包商之間不能相互交換信息,并在招標方規定的時間內根據已知的對方情況給出自己的報價。這樣的報價活動必然要反復進行多次,在限定的時間結束后,招標方選擇報價最低的承包商,給予其工程建設項目的承包權。
2.重復博弈分析的有關假設
我們在分析承包商投標的重復博弈前,先做出如下假設:
(1)在整個投標活動中,必須保證承包商之間是完全不知道對方的相關信息,不清楚對方的心理最低價位,同時,要避免他們在價格上的串謀。
(2)承包商的投標過程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的,即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N次報價,而N可能很大但不是無窮大,只是一個有限的數值。
(3)承包商都認為對方是一個理性的競爭方,即對方會根據報價情況選取合理的價格。
(4)假定多個承包商在除報價之外的其他條件均相同,即他們的資質、信譽和風險偏好是相同的,則在不考慮其他費用的前提下,他們的報價應該等于工程造價和預期收益的簡單相加。
3.重復博弈的模型分析
我們在此設定有承包商A和B兩家對一項工程展開競標, 設定PL(A)、PL(B)、PH(A)、PH(B)分別為承包商A、B所提供的最高報價、最低報價,設C(i=A、B)為兩家承包商進行工程項目需要的成本,R(i=A、B)為兩家承包商承包工程所能獲得的利潤,則P(i)=R(i)+C(i).
為了使中標概率大于其他人,每個承包商都會選擇不劣于對手所選策略的最優反應策略,此時形成的局勢為圖1所示。P(i)至少不劣于{P(A),P(B)},即A、B中任意一個承包商所提供的報價P(i)=max{ P(A),P(B)},這時形成的報價格局正好是一個納什均衡。

為了得到任意一個承包商i選擇的最優報價P(i),我們參照圖1中的博弈模型。在模型中,我們得到兩個均衡:(低報價、低報價)和(高報價、高報價)。對于任意一個承包商i而言,最好的價格是都報高價,在不串謀的情況下,只要自己的報價比對方稍低,便可大大提高自己的中標概率,在造價不變的情況下保證自身收益最大。同時,從雙方考慮自己的中標概率中可以看出:對于A、B兩家承包商而言,選擇低報價比選擇高報價更有優勢。在不進行信息溝通的情況下,兩家承包商均不可能選擇高報價策略,此時的均衡僅為(低報價,低報價)。
根據以上博弈的均衡解,我們可以得到兩個投標企業之間博弈的唯一均衡解為:(低報價,低報價)。由于每個承包商都希望自己能中標,因此選擇低報價。博弈中形成的納什均衡{ PL(A),PL(B)}是由兩個承包商的最低報價組成。考慮到報價的下限:工程造價C(i),那么P(i)≥C(i),又因為P(i)=C(i)+R(i)(i=A、B),所以在最終的報價中,limP(i)=C(i),廠商利潤接近0。
從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承包商往往通過壓縮自身利潤空間來換取中標的概率。一些信譽度、知名度不高的投標企業把低報價作為競爭的唯一優勢,其他競爭對手的報價也隨之走低。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會遇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風險,再加上較低的利潤,導致工期難以實現,工程質量難以保證。
四、關于合理的工程競標的對策分析
由于相關競招標制度的缺失,一些信譽差、知名度不高的承包商盲目地依靠定低價獲得中標機會。惡意競價的行為必然導致其他承包商的跟風降價,嚴重干擾了建筑市場的秩序,損害了招標方的合法權益。另外,整個行業利潤趨低也為日后合同履約造成障礙,給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留下了隱患。因此,我們分別從投標方(承包商)、招標方和政府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對承包商來說,工程競標是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裝備水平、社會信譽等多方面的競爭,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在確保質量、工期和預期利潤的前提下,承包商應以不低于成本價的低價去競標,這才屬于真正意義的低價競標。只有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才能不斷提高投標方的綜合水平和競爭力,促進建筑市場的有序發展。
其次,招標方在招標前對工程項目的成本進行內部估算,選擇承包商時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能一味選擇低價競標方,而是從施工技術方案的優劣、施工進度、質量保證、報價合理性等方面綜合評標,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優承包商。
最后,招投標監督管理是一項政治性、原則性很強的工作,工程政府采購評標可以避免隨意性和少數行政首長的個人意志,因此要大力推行工程政府采購。政府應規范工程招標投標主場,消除標價評審的不規范操作,加強投標企業資質的審查,制止惡性的價格競爭。同時,加強標價評審的監管,加大對腐敗問題的處罰力度,對招投標中以權謀私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依法查處,凈化建筑市場環境,真正實現工程競標市場的公平,保證整個建筑市場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司宏衛.對建設工程招投標中低價競標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9(20)
[2]陳凱.招投標工程合理報價分析與界定[J].公路與汽運,2008(6)
[3]姚立華.淺談工程項目招標中的低價競標[J].中國物資流通與采購,2007(1)
[4]郯遠超,陳翔宇等.工程競標的博弈分析[J].地質技術經濟管理,2007(11)
[5]陳健.物流項目競標博弈策略研究[J].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