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國內藝術類創新設計大賽與模型制作相脫離現狀的分析,闡述了二者想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調了創新與制作,與時具進,是現代設計師應該具備的綜合能力,并展望了未來的藝術與設計。
[關鍵詞]藝術與設計 模型制作 創新大賽 綜合能力
一、引言
瀏覽網頁,每一年、每一個季節,都有很多不同主題和不同創意的創新設計大賽,宗旨多為環保、綠色、救援、仁愛、歌頌、創新。眾多創新設計大賽,電子類、機械類要求有作品演示,而藝術類創新設計大賽,概念設計創新思想占據主流,效果圖展示分量比較重,對設計的可操作性、合理性模型展示,要求較少。
二、創新設計大賽,開放搞活
創新設計大賽,一般是民間組織的交流活動,或者是某大學藝術學院發起創辦的活動,參賽范圍及活動影響日益擴大,從省內擴大到省外,面向全國征集設計作品。
創新設計大賽作為一種綜合性學術競賽,涵蓋了藝術與設計中各大門類的賽事,有環境藝術設計類、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數碼藝術設計類以及漫畫創作類。據某參加過評委的老師介紹,各種大賽的作品水平逐步提高,而且,無論在哪個設計類別中都能感受到一種清新的“創新”氣息。競賽的參與者們大多為在校大學生、年輕的設計師,素質較高,關注的焦點相對集中,而且在作品風格上未受到太多商業化的侵蝕。
在校的許多同學連續參加了兩種、甚至三種以上的創新比賽,這說明藝術與設計創作活動在校內或社會上已有一定影響力;有的同學一次交了多幅作品或一次參加了多個賽種的比賽,這又充分體現了“藝術門類交叉融合”的理念。通過這樣的活動,主辦方為廣大的設計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也為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一個提升的機會。
然而藝術類創新設計大賽,概念設計創新思想占據主流,效果圖展示分量很重,對設計的可操作性、合理性模型展示,要求很少。
三、模型設計與制作,動手能力的培養
模型制作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能力,在動手過程中,把理論與設計實際相結合,用相關的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體會又能更好地促進對藝術與設計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設計者通過對設計對象從草圖設計到模型制作的全過程的體驗,了解藝術與設計的過程與操作方法,認識到模型制作在藝術與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就模型而言,表達或表現,其制造程序和方法既是再設計或進一步完善設計的過程,又是依靠具體表現技能強化設計表現的過程。通常設計者的設計表現方法是畫出草圖、效果圖,即可完成一整套設計方案。為了調動設計者的積極性,為了增強動手能力,為了更加充分表達自己的設計,選用模型制作這種方法來表現。
四、模型制作與創新設計大賽相結合的意義
創新,是藝術與設計的靈魂,設計,可以改變生活,模型,是設計領域的主要設計表現手段之一。
1. 創新賽事,激活思維,入題入心
設計者積極參加創新賽事,緊扣思想宗旨,入題入心,培養和激發創造力。創新是設計的本質,也是設計活動的最終指標,沒有創新就沒有豐富多彩的世界。
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對現有不合理方式的改良來實現,如汽車安全系數。另一方面通過對未來生活方式的開發創造,來提高生活質量,如索尼公司開發的walkman便攜式錄音機。
設計師對藝術與設計的追求,應該入題入心,必須學會科學合理的去培養與激發自身的創造能力。
2. 模型表現,切合實際,入情入境
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就是中國人傳統上做事講究的“情理”,這也正是藝術與設計所追求的原則所在!所謂“情”是指社會道德的感性原則,而所謂“理”是指自然規律的理性法則。企業都想試圖把有形的價值(人力、機械設備、廠房……)轉換成更高的無形價值。無形價值的產生通常是源自于“創新,品牌,信任與關系”;設計師必須在設計初期就對產品定位及企業策略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
生活因設計而精彩,模型,以具體的形態表達特定的創意,以實體的形體、線條、體量關系等元素不同程度地表現設計思想,設計與模型的結合,使設計思想的結晶化為視覺和觸覺化的近似真實設計方案。即設計切合實際,入情入境,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實現性。
3. 模型制作與創新設計大賽相結合的意義
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人才。在這個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時代里,需要不斷地用最新的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我們期待年輕一代的設計愛好者,用時代所賦予的最新的科學知識,為我國的設計行業的發展貢獻出屬于自己才華的一篇。參加全國相關大賽的系列活動,是踏上相關機構為設計者和企業架設的一道連接的橋梁。優秀作品賞析、參賽作品點評、作品推介頒布,一系列的活動,豐富設計師視野,能使設計者學到學校課堂無法學到的知識。模型制作與全國設計大賽的結合,更能為設計者提供一個展現自我、實現個人價值的展覽方式。模型制作與創新設計大賽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五、幾點體會
首先,模型制作參與全國大賽主題設計,關鍵是找到切入點。
通過設計與模型,參與全國大賽,培養設計者認真科學的研究態度,并樹立系統的設計思想,掌握系統的設計方法,深入了解相關制造工藝及其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形態、色彩、材質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找到切入點,怎樣以模型方式,表達更真實和完善。
其次,通過參與大賽,團隊合作,使設計者學會團結合作,積極創新。團隊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學會研究、分析和解決結構設計問題的原則及方法,培養研究設計實際結構的興趣與能力,加強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系統了解設計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并能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設計問題,設計者學會遵循設計法規,了解設計心理,應用設計美學,努力成長為優秀設計師。
再有,模型設計,參與全國大賽,注重設計實踐。這一內容的提升,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為:藝術與設計的動靜態尺寸、語義學知識的應用,分析結構與藝術形態、材料與工藝、運輸與儲存等方面的內容,設計者在設計中,遵循設計法規,了解設計心理,應用設計美學。
總之,在這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激發廣大設計師的創新潛能,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設計能力,開闊思維及眼界,促進對藝術設計思想、設計新方法的探索,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加強設計者與社會的聯系。
六、未來藝術與設計的暢想
現代設計的重大特點是高科技橫向滲透、交叉、綜合,藝術與設計的內涵決定了自身的綜合性。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藝術與設計綜合性。在設計模式上,綠色設計、虛擬現實等設計方法代表了現代設計模式的發展方向。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藝術與設計模式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必然朝著數字化、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1. 綠色設計
資源、環境、人口、是人類社會所要面對的三大主要問題,綠色設計的產生,成為必然。
綠色設計的原則與方法:材料選擇、簡約思想、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材料最少化,創新與模型相輔相成,相互依存。
2. 虛擬現實
交互式虛擬現實是一項綜合的技術,它集成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人工智能、多傳感器、網絡和互聯網技術等最新發展成果,體驗和感受虛擬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有實時性、可交互性、虛擬現實性。
人類的交流和信息傳達過程中,僅靠語言、文字、圖形,還不能完整地、充分的表達日趨復雜的意愿和情感。科技的進步使社會行為更為有序、更系統,必然使人們掌握、運用更多的媒介來組織形態、空間、環境,這就是藝術、技術、材料的組織和設計。這種思考、行為、方法和計劃、組織就是虛擬設計的范疇。
虛擬不失真實,模型以模擬姿態出現,檢驗設計和創新。當今技術不斷發展,未來的設計將是更加人性化設計方式,虛擬現實技術在藝術與設計中的應用,將會向著有利于設計的方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國)湯母.凱利 喬納森.利特曼,李煜萍 謝榮華翻譯:《創新的藝術》.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日本)清水吉治 小島孝等著:《模型與原型》. 1993年
[3]http://www.baidu.com/s?wd=%C9%E8%BC%C6%D4%DA%CF%DFoq=shejirsp=2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