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與高科技密切相關的風險投資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要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把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就必須大力促進風險投資事業和高科技企業發展。基于這一現實,本文首先論述了高科技企業發展風險投資的必要性,繼而分析了風險投資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高科技企業發展風險投資的戰略思考。
[關鍵詞]高科技企業 風險投資
一、高科技企業發展風險投資的必要性
1.風險資本是聯接科技成果和市場的紐帶
要解決我國因科技投入不足而導致的科技競爭力低下的問題必須增加資金投入,這一方面需要國家加大對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某些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依靠風險投資,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的發展。因此,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建立風險基金和風險企業,特別是以高科技企業為主體的企業,將有效地通過規范的市場機制動員社會資金,引導社會閑散資金對科技開發和技術創新進行投入,形成各級政府、銀行和社會公眾等多層次的科技資金來源渠道,增加風險資本的供給,緩和需求旺盛而供給不足的矛盾,加快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的過程,縮短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周期。發展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將更有利于提高投資效率,解決RD中的資金瓶頸問題,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2.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由于傳統的計劃經濟的影響尚未徹底擺脫有關政府因素的干擾,在實際的投資運作中,往往迫于各種壓力,將大量的資金投放到國家指的投資項目中,甚至要按官方利率將生產金貸款范圍擴展至虧損的國有企業,壞帳比率很高,無法達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效益提高的應有目標。銀行的基本職能所決定的銀行經營的流動性、安全性原則,也與高技術產業化的高風險存在著矛盾。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它既能通過多渠道的資金投入與人才優勢參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運作,形成大批的風險企業,從而分散風險,實現總體的資本增殖,又能憑借自身內在發展動力,在促進風險投資多元化發展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提高科技資源和資金的配置效率。
二、風險投資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風險投資環境障礙
為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世界各國政府通過立法和優惠政策措施為風險投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而我國在風險投資環境建設方面不僅滯后甚至構成了一定的障礙,這主要表現在法律環境和稅收政策環境兩個方面。
2.資金來源障礙
目前,我國風險基金通常是由政府部門發起,以銀行貸款、財政撥款為主構成,很少有大企業資金、保險基金、養老金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介入,資金來源單一。就政府財力而言,實際不能滿足風險投資日益擴大的資金需求。政府的財力主要來源于稅收,其用途是實現政府的一般職能。在一定時期內,為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政府將對風險投資業進行投資,但其額度因將受財政收支的限制而十分有限,難以形成大規模風險投資資金。
3.風險投資主體障礙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人才缺乏尤其是創業投資家缺乏是我國發展風險投資面臨的最大困難。現在我國從事風險投資的多為轉業過來的科技干部,他們缺乏金融知識,缺乏市場開發的經驗,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歷程缺乏親身經歷,往往以一般項目投資的理論為指導從事風險投資工作。這往往導致風險投資的投資策略和戰略上的失誤。高新技術產業具有不同于傳統產業發展的技術經濟特征,本著傳統企業經驗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往往貽誤風險投資的時機。結果是好的項目找不到風險資金的支持,風險投資資金找不到好的投資對象,最終使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無法發展。
三、高科技企業發展風險投資的戰略思考
1.正確定位政府在高科技企業發展風險投資中的戰略地位
風險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具有極大的外部性和不確定性,必然會導致市場失靈。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當風險投資成功時,其他廠商的仿冒行為使風險投資達不到預期的盈利目標:而一旦失敗,所有的損失都由風險投資者自己承擔,加劇了純粹競爭市場條件下風險投資的成本—收益不對稱性,使風險投資的供給進一步不足.此外,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回避者,對于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風險投資,自然會望而卻步。所以,需要政府利用政府權威和經濟杠桿以及制度設計糾正風險投資領域的市場失靈。
2.創造有利于風險投資發展的稅收環境
風險投資者是否對科技產業投資,取決于他對風險投資的預期收益和投資風險的權衡。只有當預期收益大于風險的代價時,風險投資的“介入”才會有充分的理由。由于風險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對風險企業的稅收政策,因此,世界各國政府為鼓勵風險投資的發展,均制定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目前,我國對高科技產業雖然也實行了優惠稅收政策,但力度遠不及風險投資發達國家,為鼓勵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政府應加大對高科技風險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擇優購買國內高新技術設備和產品。
3.建立信用擔保機制
風險資金問題是發展風險投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大公司出資組建創業公司只能為公司提供啟動資金,而企業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后繼資金,政府應為創業公司盡可能地提供融資便利,在目前我國財政收入還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國家財政不可能拿出很多的資金直接從事風險投資,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國政府信用比較高這一無形資產,對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風險投資融資實行政府擔保,建立信用擔保機制,引導和促進民間資金進入風險投資多方面域。這一方面解決了風險投資資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滿足了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大量沉淀資金的安全性與盈利性要求。
參考文獻:
[1]白娜:引入風險投資,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J],企業研究,2007,(06).
[2]張麗萍:我國風險投資業的融資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