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政是國家賴以存續和發展的物質礎。財政制度是國家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之一。財政分配制度又是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的一些缺陷,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壟斷行業的高收入,城鄉收入的差距等,本文重點討論這兩個問題。
[關鍵詞]壟斷行業工資分析 福利分析 暴利分析 改善措施 城鄉收入差距 二元經濟 改善措施
一、壟斷行業
目前中國存在的由權利主體授權和保護的行業壟斷企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明顯,對分配公平的影響也日益突出,行業壟斷企業已經成為分配不公的主要力量之一。其中的八個壟斷行業是指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煙草制造業,石油等行業。
1. 壟斷行業分析
(1) 壟斷工資分析
具有行政壟斷性質的壟斷行業員工獲得了壟斷工資,在8個壟斷行業中,每年工資最高的是航空運輸業,2007年人均工資高達68775元;其次是煙草制造業,2007年人均工資高達53071元;處于第三位的是金融業,2007年人均工資為49435元。其他壟斷行業的工資也較高,都超過全國平均工資。
(2) 壟斷福利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壟斷工資只是壟斷企業與昂那個報酬的一部分,壟斷企業員工在工資之外,普遍看可以獲得壟斷福利,并且這種壟斷福利占其收入的比例還非常高。
(3) 壟斷暴利分析
這種壟斷暴利也是依賴于行政的保護而存在。壟斷暴利的來源,主要是壟斷行業通過壟斷高價而不是市場競爭獲取壟斷暴利。這些壟斷暴利本應該上繳國家,成為全民的福利,但現實卻是這些壟斷暴利并沒有上繳國家,而是留在了企業內部。這些壟斷暴利一方面是全民福利的損失,另一方面卻是壟斷企業福利的來源,這就形成了雙重的分配不均。
2. 改進措施
(1) 撤并帶有行業壟斷保護性質的權利機構
目前,行政權力機關以行業管理機構的面目出現,名以上是負責壟斷行業監管,實現了政企分離,但從實踐來看,實際上這些中央行業管理機構起著壟斷行業代言人和保護人的作用,政企不分離現象仍然很嚴重。
(2) 建立以人大為核心的監管體系
為了破除行業壟斷的權利保護,在撤并壟斷行業管理機構的同時,將對壟斷行業及監管權力交由全國人大,建立以人大為核心的壟斷行業監管體系。這樣做的合理性在于: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機構,而包括壟斷行業在內的國有資產屬于人民,應該由人大機關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對壟斷行業的監管權力,而不是政府行政部門。
(3) 建立專門的發壟斷獨立調查機構
目前,中國已經通過、實施了中國第一步反壟斷法,建立了以國務院有關部委聯合組成的反壟斷監管調查機構。鑒于反壟斷監管的特殊性,監管機構的獨立性是首先考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專門的反壟斷獨立調查機構,這樣的機構要獨立于政府機關之外,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二、城鄉收入差距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要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求結構的關鍵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要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1. 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居民消費穩步擴大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
(1) 二元經濟結構的特點,突出地表現在傳統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遠低于現代非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
(2) 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是造成城鄉消費二元性的主因。從制約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的最關鍵因素的收入差距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距總體上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1978奶奶城鄉收入差距為2.57:1,到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78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4761.0元,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為3.31:1.
2. 改進措施
(1) 以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破解城鄉二元社會結構
以六項改革為突破口,打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市場體系、公共服務、收入分配和社會管理體系,創造出產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社會經濟制度環境。六項改革分別為:一是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調整分配結構,構建和諧國民收入城鄉分配體系;三是加大社會基礎設施,建立低水平廣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四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契機,破解城鄉福利二元化難題;五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市場化配置的新機制。六是價格體制改革,建立城鄉統籌要素市場。
(2) “工業反哺農業”,提升農村經濟產業結構
要將國家從農業轉出發展要素資源的格局調整到工業向農業轉入發展要素的格局上來,對整個農業發展給予根本性補益,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技術與產業擴散加快農村非農產業和產業化農業的資本形成,用教育和技能培訓來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等等互動方式從根本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要求在農業粗放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增長方式的同時,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徹底解決“三弄”問題。
(3) “城市反哺農村”,建立城鄉一體化市場體系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著力在推進生產要素城鄉間自由流動上實現突破,探索建立城鄉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新機制。必須盡快徹底推倒設置在城鄉之間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削平城鄉之間生產要素進入的門檻,建立城鄉一體化是市場體系,創造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政策環境,通過控制價格和稅收調節利潤率流向城市的不合理現象。
壟斷行業的改革和收入差距的調整是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我國各方面的配合。同時我國收入的分配制度在其他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稅制結構不合理、稅種不完善、弱化了稅收矯正貧富差距的功能等。所以我國財政制度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侯明喜 防范社會保障體制對收入分配的逆向轉移[J].經濟體制改革2007,(4):137-140
[2]李軼男 行業性行政壟斷中的利益集團成本收益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