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穩定對一國的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直接和間接的相關關系。2009年,馬達加斯加(以下簡稱馬國)的政治危機對其各個私人部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其中旅游、紡織、建筑等行業受到政治不穩定的影響較為嚴重,其國內和國際市場也出現了衰退,進而導致該國經濟水平的下降。公共投資的減少帶來了公共工程項目的減少,包括建筑和基礎設施項目的放緩。這次政治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明顯的,也是巨大的。
[關鍵詞]政治危機 經濟
獲得獨立的三十年以來,許多非洲國家尚未建立穩定的政治制度。馬國自1960實現獨立以來,便不斷遭遇著明顯的體制上的不穩定。在很多情況下,政治暴力(1972年、1991年、2002年和2009年)已經成為改變政府的最常用的方法。在最近幾年,確切來說是在2009年初發生在馬國的政治危機向前總統拉瓦盧馬納納和市長安德里Rajoelina提出了重大挑戰。這次政治不穩定惡化了馬國的商業環境、對馬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經濟增長和政治穩定是緊密相連。政治制度的穩定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權能夠長時間的維持其統治地位。政治的穩定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如投資(外國直接投資FDI、股票市值、私人投資)、伴隨投資而來的技術、以及會轉移到政治穩定國家的熟練勞動力。因此,政治穩定間接決定著經濟增長。與不穩定的政治環境相關的不穩定因素會使投資減少和經濟發展速度減慢。本文研究表明,政治不穩定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筆者簡要的介紹馬國政治危機之后,會給出馬國的經濟背景,接下來會在第二部分重點介紹馬國政治危機對其經濟的影響。
一、馬國的背景
1. 出口加工區帶來的經濟發展
根據各國的百科全書所示,馬國是一個窮國,有超過70%的人口年均收入不足50美元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支撐著大多數勞動力。馬國擁有大量礦藏;在1999年,占國內生產總值11%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業上。1991年,馬國被援助成立出口加工區,重要的投資都投入在了旅游業部門。腐敗和政治不穩定繼續限制著馬國的經濟增長,這使得政府試圖加強市場經濟的努力顯得蒼白無力。
馬國的出口加工區對其出口和就業發揮著重大的宏觀經濟影響。它在過去的十年中,一直作為就業和出口的主要驅動力,并對馬國經濟回升作出了重大貢獻。自1989年出口加工區建立以來,200多名投資者,尤其是服裝生產廠家,在該國的出口加工區制度下運行著。慷慨的減稅制度、低工資以及美國和歐盟市場給予的貿易優惠、歐洲洛美會議所規定的向歐洲市場出口紡織品無配額限制、美國AGOA(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所規定的貿易優惠等因素帶來了馬國經濟的強勁和持續增長。出口加工區使得馬國被列為撒哈拉以南非洲服裝出口國的第二位。
在大多數國家,國家的財政部長在做經濟預算時,會將2007年~2008年視為一個財政年度,而作出巨大努力,以促使經濟進步。根據世界銀行的分析,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發展會使整個國家的政策一直走向開放的國際投資。為了實現經濟的發展,馬國一直試圖吸引外國投資者。自2003年以來,馬國一直致力于吸引國際投資者:頒布新的投資法、建立馬國經濟發展局(EDBM)、放松大多數公司準入的行政程序、建立新的獎勵法律文本以管制關鍵的經濟部門。在2009年的政治危機發生以前,馬國的經濟一直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2. 馬國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
不同的因素引發了當前的危機,其中之一是治理不善,這主要體現在前總統拉瓦盧馬納納統治下出現的公共和私人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在幾個星期的政治動蕩之后,前總統于2009年3月17日被迫辭職。反對派的領導者,前塔那那利佛市長安德里Rajoelina,在軍隊的支持下成為“過渡期總統”。這種過渡逐漸被國際社會稱為“發動政變”,2009年1月發生的奪權斗爭是這次政變的高潮,它使經濟發展幾乎停滯,150人喪生。在各方政治勢力的對峙下,政治的不確定性仍然不可能達成明確的共識,國際社會隨后也認可了這一點。
目前的商業環境對馬國經濟來說,是一個突如其來但卻實際存在的災難。很明顯,在2009年的政治危機發生之前,從2007到2008年馬國的大部分經濟指標都表現良好。馬國2006年的經濟增長為4.9%,2007年提高到6.5%,2008年進一步上升為7.5%(世界銀行,2010)。本年度,經濟增長率預計為負。2009年發生的政治危機,已對馬國的經濟造成了悲慘的影響。大多數經濟分析家,特別是當地公司的領導人一致認為,2007到2008年經濟增長帶來的剩余價值已完全喪失在2009年1月發生的政治危機之中了。
二、政治危機對馬國經濟的影響
1. 失業
實際上,馬國的政治危機對其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世界銀行在2008年的項目更新中指出,“現存的政治局勢和全球金融危機對馬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直接導致其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增加”。這種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也導致國際捐助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更加緊張。
事實上,馬國未能成功走上恢復憲政共識的道路,這直接僵化了其與一些區域組織和國際捐助者之間的緊張關系。美國也不得不終止其在馬國的千年挑戰公司(MCC)項目,暫停了馬國在非洲增長和機會法案(AGOA,一個允許非洲國家以零關稅的優惠政策向美國出口商品的貿易協議)中的權利。同樣,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南共體)也暫停了馬國的相關權利。相關資料顯示,這些制裁會一直持續到該國恢復民主和憲法統治為止。這種政治上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給馬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2. 低出口率
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相結合,嚴重影響了馬國的出口業。馬國出口的約80%集中深受經濟衰退打擊的歐盟(科托努協議)和美國市場(AGOA協定)。如前所述,馬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紡織品出口國中位居第二。馬國的紡織業由于不再享有AGOA的優惠政策而會使其商業受到巨大沖擊,進而導致其主要工業部門的崩潰。產生這種崩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馬國的紡織業年生產總值可以達到近6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紡織工廠(雇傭50,000人)是美國公司的供應商。紡織業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6.5%到8%之間。2008年,馬國向美國出口的服裝總額達二億七千八百八十萬美元,美國出口不景氣,該國的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AGOA的優惠政策,這個國家四分之一的工人可以領到工資。如今,鑒于AGOA(為出口到美國的馬國產品提供關稅優惠政策)周圍環境的不穩定性,許多在馬國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都不愿意再下訂單。由于政治危機,美國當局認為馬國已經沒有資格參與這些項目。因此,紡織廠無法再將產品出口到美國而面臨倒閉,這直接導致了5萬多工人面臨失業的危險。如果國際社會進一步對馬國實施制裁,將會使馬國越來越孤立于世界上其他國家,這個國家的紡織業也將無法繼續從AGOA中受益,進而使其經濟一直處在衰退的漩渦之中(卡里烏庫甲,2010年)。
3. 私人經濟活動放緩
據世界銀行(2010年)的報道,2009年,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從危機前7.5%的預期下降為負值,這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所致:工業和服務部門的私人經濟活動放緩,以及財政公共開支的調整。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馬國的經濟增長只有0.6%,而這個數值在2008年是7%;公共投資下降了30%,建筑業下降了40%,進口下降22%,能源消耗降低15%。世界銀行統計的城市地區失業人數為228,000人,其主要原因是旅游業和建筑業的急劇滑坡,以及嚴重依賴于美國貿易優惠政策的紡織業的嚴重衰退。與這些弱勢產業相反,馬國經濟的很大一部分已被孤立于當前的經濟衰退之外。受到政治危機的影響,許多私人經營者的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需求下降。所有指標都突出的反映了經濟衰退的嚴重性,特別是工業和服務業,這兩個部門的產量和經濟活動可能下降多達70%(2月份有48家企業已暫停雇傭35,000名工人、許多餐館和飯店已開始削減人手并解雇臨時雇員)。隨著旅游預約的取消,旅游業也一路下滑,導致2009年的預期裁員率達到80%。據報道,能源和水泥的消耗量比上一年同期下降四分之一;另外,交通和建筑部門的增長也開始放緩。
4. 馬國外商直接投資減少
投資環境是世界銀行用來衡量一國年度“經商可行性”的主要標準。這一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被視為實現投資的因素,即政治歷史因素、經濟形勢、社會環境和法律制度。而投資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政治上的穩定性,但馬國卻不具備這種政治穩定性。許多專家認為,目前馬國的投資環境已達到無法再吸引國際投資者的極點。危機引發的一切后果導致了投資者對于作為“投資目的地的馬國”越來越不感興趣。另外一個主要原因進一步惡化了這種現象,那就是自從2009年政治危機開始就有一股龐大的力量拒絕外國投資,因而投資已經開始下降,并且最近的抗議活動預計將加速這一趨勢。在2009年的前6個月內投資已經大幅回落,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政治的不確定性,因為這段時間的出口還是相對穩定的。
5. 馬國貨幣貶值
匯率和中央銀行的儲備變化已經使貨幣貶值的壓力明顯化。2009年3月期間,該國的貨幣阿利亞里相對于歐元貶值了7%,并在4月的第一周便喪失了其對美元的部門價值。據觀察,自從2008年最后一個季度開始。這種貶值的趨勢就在逐漸加強。2008年末,該國在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總額僅相當于3個月的進口額,并在2008年12月底到2009年3月底期間減少了12%(以美元計算)。在過去的兩年中首次發現這種損失,并且在2007年損失增加60%,2008年增加20%。
三、結論
目前的政治危機正在摧殘著馬國的經濟并將繼續對其關鍵的宏觀經濟指標和商業部門產生不利影響。由于當前的政治危機仍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2010年的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出口導向型部門(旅游業、紡織業、漁業)將因無法進入國際市場而繼續遭受負面影響;建筑業也將因無法受到半官方援助而深受其害,因為外國援助是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最糟糕的是,由于政治氣氛、投資和秩序的決定之間存在時滯,這些部門很可能會停留在危難之間,進而導致城市中心的大規模裁員。鑒于這些部門在整體經濟中的分量,他們的負增長將對整體經濟產生一個向下拉動GDP的負作用,而這種負作用將很難通過其他行業的向上拉動而使整體經濟反彈上升(鑒于舉行大選前的不確定性,其它行業的預期拉動作用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相當溫和的)。紡織業的裁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可能會有助于經濟增長和緩解社會緊張。與此同時,由于政府沒有能力增加稅收(這種情況會因預期的經濟活動放緩而加劇和惡化),以及缺乏外部資金的情況下,會使公共財政的預算約束更加緊張。政府已經開始限制用國內貨幣融資,這種承諾將在不久的將來經受人們的考驗。解決馬國的政治危機是一個長期任務,并需要采取復雜的政治改革。
以下的封閉監測變量主要是用來評估馬國短期將面臨的經濟風險,如政府支付人們工資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需要考察稅收和每周國庫券借款的情況;失業趨勢和主要戰略部門(旅游業和紡織業)的銷售情況、匯率所面臨的財政壓力(通過對當地貨幣貶值的手段)或者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這些變量的嚴重惡化,將意味著越來越嚴重的財政困難、可能發生的財政平衡和支付危機、以及繼續衰退和國家的貧困。
參考文獻:
[1]國家百科全書,非洲,馬國,詳見 www.nationsencyclopedia.com/Africa/Madagascar
[2] 世界銀行 (2010)馬國 : 從政治危機到經濟衰退?詳見 www.blogs.worldbank.org/africacan (2009-04-21)
[3] Kariuku Angela (2010), 馬國:一國經濟的衰退漩渦,非洲情報顧問,詳見 www.consultancyafrica.com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