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原創愛心舞臺劇,看撒貝寧本色演出
這部舞臺劇集合了一群有夢想的普通人。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老人也有孩子。因為擁有一個相同的身份一“捐一元”志愿者,這些原本寨不相識的人聚到了一起。
“捐一元”志愿者俱樂部,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攜手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共同發起的,旨在通過人人參與公益的形式表達對貧困山區兒童的關愛。今年武漢的志愿活動將由“首部江城市民自導自演愛心話劇”的形式貫穿始終,其核心內容,就是我們即將看到的這部由志愿者們自編自演的《蕓之心》。
《蕓之心》的故事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云南。一個美麗的傣家村落。潑水節臨近,本應是全村老少歡慶的日子,可是這個貧窮的村落正缺水缺得厲害。喝的水都不夠,自然過不成潑水節。于是孩子們只能聚到一起,聽長老講潑水節的傳說。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武漢,準確地說,這是一串故事。故事的主線是“獻愛心”:老張一直資助的貧困女大學生王芳,畢業之后留在武漢工作,領一份微薄的工資,卻堅持省吃儉用,把錢寄給了山區的李冰;李冰考上了音樂學院之后,在街頭賣藝以養活自己,遇到了一個賞識他的大款;,大款欣賞李冰身上的骨氣和才氣,出手闊綽,卻被李冰拒絕了。但是從深山里走出來的他知道,有人比他更需要這筆錢。
舞臺劇的最后,兩個相隔千里的故事有了交集。大款帶著錢和水,來到了云南的這個村落。他除了想讓孩子們重拾潑水節的歡愉,還為他們帶來了更好的禮物——座圖書館。
據悉,演出臨近尾聲的時候,撒貝寧會登上舞臺。一直關心公益事業的他、這次主動在劇組了“耍”了個角色,本色演出,為“捐一元”站臺。
無論是“素人”志愿者,還是撒貝寧這樣的公眾人物,舞臺劇都不是他們的專長。《蕓之心》想帶給大家的,不是華麗的視覺震撼,而是一場心靈的感動。且不論他們演得怎么樣,單這一份熱心公益的情懷,就值得所有人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