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 晴
家里重新裝修,一名木工是個農(nóng)村青年。一整天,他都悶頭干活,也不說話,但活干的非常利落。見他那么老實,我們留他吃晚飯。他很拘謹,連菜也不敢夾,婆婆熱情地招呼他,就像對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公公則遞煙給他,與他扯家常。
原來,他是考上大學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縣城的重點高中,家里太窮,負擔不起兩個人,他只好放棄了學業(yè)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農(nóng)民。我們聽了,不甚唏噓。婆婆想得實際而周到,翻揀出我們淘汰的舊衣物還有洗衣粉等洗滌用品,裝了滿滿半袋子送給他。他漲紅了臉,推辭著不肯收。婆婆說,這都是我們不用的,閑放著也是閑放著,給你就拿著,回去也好幫襯媳婦過日子。他低頭接過袋子,連句道謝的話都沒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家里人很快忘記了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門。我開門一看,一個農(nóng)村打扮、背著口袋的青年站在門口,我不認得他。他說,是我啊,給你家裝窗戶的。我忙招呼他進門,他拘束地坐在沙發(fā)上,搓著手緩緩地說,麥收的時候,他回了一趟家,說起我們幫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興。他們想表示對我們的感謝,卻找不出合適的辦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說把家里新打的糧食揀好的帶上點,讓我們嘗嘗鮮。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黃豆、綠豆,還有新玉米面。
青年放下東西,走了。我們卻為這意外的結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過比他更大更多的幫助,可沒有像他這樣執(zhí)著地心存感激,表達謝意。當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時,這個打工的青年卻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
吉林省榆樹市向陽路新東方家園5棟7單元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