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通寶”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前稱吳王時(公元1361-1367年)所鑄。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折十共五等。“大中通寶”四字楷書,直讀。除光背者外背文有紀值、紀地、紀值兼紀地四類。“洪武通寶”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所鑄。形制同大中錢,也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面文“洪武通寶”楷書,直讀。除光背者外背文也有紀值、紀地、紀值兼紀地等幾大類。
筆者收藏一對生坑極美品“大中通寶”、“洪武通寶”背上“十”下“浙”錢。“中大通寶”直徑4.45厘米,重26.93克;“洪武通寶”直徑4.4厘米,重25.35克。兩枚折十大錢品相極佳,錢體厚重,錢體邊緣帶有少許螺旋紋,為未經流通品。兩枚錢出土于浙江杭州,為典型的江浙坑口。其錢身均布滿紅斑綠銹,煞是讓人喜愛。“大中通寶”當十大錢中,背上“十”,背“京·十”存世量較多,其余則少見。“洪武通寶”當大十錢中,背“十”、“一兩”,背“京·十”存世量較多,其余則較少。筆者所收藏的這對“大中”、“洪武”背“十·浙”錢,其本身無論在大中當十錢里,還是在洪武當十錢里,都屬少見之品,集齊一對更屬不易。
這兩枚錢幣經過六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如今終于重新面世。它們為人們研究明初錢幣版別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