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英國著名搖滾樂隊The Beatles靈魂人物——約翰·列儂(John Lennon)迎來了70歲誕辰。他的遺孀小野洋子(Yoko Ono)和兒子肖恩·列儂(SeanLennon)在近日為他舉行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尤其是“We Are Plastic Ono”的演唱會出盡風頭,話題女王Lady Gaga綁著黑色辮子,穿一身蕾絲透視裝現身,和小野洋子在臺上手拉手的演唱,—登臺就引起歌迷陣陣尖叫。
現年76歲的小野洋子,在過去的日子里一直被視作導致披頭士樂隊解散的罪魁禍首。恰逢這樣的時機,沉寂多年的小野洋子終于打算澄清過往,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里將完成一本關于她與約翰·列儂的回憶錄。小野洋子說道:“我一直想寫一本關于我和列儂的書,現在我正好有時間去這么做。”據悉,該回憶錄的內容將包含眾多披頭士歌迷所關心的問題,如小野洋子與列儂的相遇直到相愛,以及備受爭議的她在披頭士解散的內幕中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等等。
先鋒藝術家小野洋子
也有很多人叫她大野洋子,這只是中文翻譯上的錯誤。她曾經在某次采訪中說她正確的名字應該是小野洋子。1933年,小野洋子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貴族家庭。她的母親是位女權主義者,父親是位銀行家,整個家族與政治、工業及金融都有著密切的關聯。跟她的家人一樣,十幾歲時,小野洋子進入了東京美術學校學習,這是一所階級性質很強的學校,在這里能享受到諸多貴族階級的特權,但她經常會覺得很寂寞。在家里每天都有20位仆人料理她的生活,但卻沒有朋友。“我從沒想過能和別人一起玩耍。”
1956年,她在紐約嫁給日本作曲家一柳慧,之后她開始闖蕩紐約的格林威治村,并成為美國前衛藝術圈的活躍分子。洋子的第二任丈夫是美國爵士樂手托尼·考克斯,他們有一個女兒叫恭子。在跟托尼的這段婚姻中,洋子曾經逃離過兩次。第一次,她把他們放在東京,自己去了紐約尋求新生活。第二次又離開他們去了倫敦。“我只是不得不拯救自己——然后他們跟隨我而來。我一個人在紐約的時候,日子也算過得去,但他們來了以后,生活又變得一團糟。”1971年,托尼帶著恭子出走。直到上世紀90年代,她們母女才重逢。
除了列儂遺孀的身份,小野洋子在前衛藝術上的成就也是令人津津樂道的。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誦廳第一次表演了她最為出名的行為作品《切片》:隨機挑選上臺的幾位觀眾被要求用剪刀將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那年,她32歲。1966年9月,33歲的小野洋子在倫敦再次表演她著名的激浪派行為藝術作品《切片》(CutPiece)。當時,觀眾席上坐著列儂,而小野洋子筆挺地坐在臺上,說:“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里;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于一張明信片,并請將這碎片送給一個你愛的人。”觀眾陸續登臺,在緘默中剪下洋子的衣服,直到她一絲不掛為止。這是列儂第一次見到洋子。
這幾十年來,小野洋子依舊在當代藝術領域擁有自己崇高的地位。她曾在一個同性戀集會上參加了《每個男人都有一個愛著他的男人》的合唱,這是她20多年前所寫的老歌《每個男人都有一個愛著他的女人》的“同性戀版”,僅以此曲表達對同性戀婚姻的支持。
除了先鋒藝術,小野洋子還是“另類音樂”的創造者。她的即興尖叫與糅合了日本戲曲的唱腔,曾經影響了瑪瑞迪斯·蒙克和戴曼達·加拉斯等無數后輩搖滾女歌手。
兩個領域的相遇
在后來的采訪中,列儂曾談及過與小野洋子的首次相遇:“當時,我們看著對方,她明白了什么意思,我也明白了那意味著什么。”
1966年,披頭士正是風頭正盛的時候。約翰·列儂有個朋友叫John Dunbar,在倫敦開了一間名叫Indica的藝廊。在錄制唱片的間歇,他偶爾會去那個藝廊逛逛。“當時我聽到消息說,有個不可思議的女人正在為下禮拜的展覽做準備,聽說到時候會把人裝在袋子里,黑色的袋子,而且還會有一段偶發事件之類的表演。我在開幕前一天晚上去看了預展,我走進去。”藝廊里各種奇怪的裝置吸引了列儂,他當場就注意到小野洋子作品中的幽默感,并被深深打動了。之后,John Dunbar介紹他們倆認識了。“我們都不知道對方是什么玩意兒,她不知道我是誰,她只聽說過林哥(Ringo),我想那在日文里是蘋果的意思。”
John Dunbar催促小野洋子開口說話,告訴她列儂是百萬富翁,如果打好關系,以后會是很好的藝術贊助人。小野洋子交給列儂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呼吸”,這是她的指示之一。他們的第二次相遇時在倫敦Claes Oldenburg開幕展的藝廊,都經歷過很多的他們居然很害羞,只是互相點了個頭,“她站在我背后,我故意看別的地方,因為我跟人群相處的時候非常害羞,特別是有女孩兒在場。我們在雞尾酒派對上就只是互相微笑,僵著身體不動。”
他們第三次見面,是小野洋子為了她即將做的展覽找贊助。她交給列儂一本自己的著作《葡萄柚》。拿到書后,列儂經常會拿起來讀,偶爾念到里面的某些東西會很煩,像“畫到至死方休”或是“流血”;有時候又會覺得很受啟發,它說了一些不錯的東西。在她的作品中,列儂經歷了人們在她作品中體驗過的轉變。列儂最后給了小野洋子贊助的費用,但他并沒有參加這場在Lisson藝廊的表演,因為“太緊張了”。
最開始列儂只是會讀小野洋子的書,和她并沒有太多的交流。后來,小野洋子做了一個叫“舞蹈行動”的行為藝術,每天都送各式各樣的卡片給列儂,上面寫著“呼吸”、“跳舞”、“看著所有的燈,直到黎明”,這些無厘頭的行為藝術把列儂搞得一下子很煩,一下子又很高興。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他去印度。在印度,他們還保持通信。最開始,信的內容是很正經的,后來逐漸有些曖昧空間了。當時的列儂甚至很想帶小野洋子去印度,只是沒有想到合適的理由。從印度回來后,某天列儂的前妻不在,列儂把小野洋子約過來了。他們上錄音室聽列儂做好的各種音樂,瘋狂好玩的、喜劇效果的,還有電子音樂。之后,他們自己開始錄音直到黎明。列儂開始公開與小野洋子約會,與前妻的感情更加冷淡。
1968年,列儂與洋子還發行了他們共同創作的唱片《兩個處子》(Two Virgins)。由于其封面是列儂與洋子的裸照,因此很多音像商店都禁止出售這張唱片,隨后又組建了“塑膠洋子樂隊”(Plastic Ono Band)。此后,列儂與洋子的關系漸漸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很多記者都猜測洋子“控制”著列儂的生活,因而對當時正受到公眾喜愛的披頭士樂隊產生了不好的影響。1969年3月20日,列儂和比他大7歲的小野洋子在直布羅陀結婚。
著名的床上和平行動
嫁給列儂后,列儂和洋子開始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兩人一起創作實驗音樂,發行唱片。1969年5月,越南戰爭爆發。作為一個堅定的反戰主義者,約翰·列儂為了向世界發出反戰呼聲,和小野洋子采用了一種看似非常偏激的方式,這就是行為藝術史上最經典的作品——“床上和平運動”。當時,列儂和洋子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某飯店的大床上整整七天不下床,接受各大媒體的采訪和拍照。
列儂替他這種看似偏激的行為命名為“為和平而臥床”。他說“武力不會對和平有任何幫助,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躺在床上一星期而獲得和平,在尋求和平的各種方法中這是最簡單又最有效的”。他們的口號是“give peace a chance”。在他以這個口號為名字而做的歌曲中,列儂唱出了他那句最著名的反戰歌詞:“要做愛,不作戰”,這也成為當年最流行的反戰口號。
當時,有記者向他們提出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用音樂與愛能夠制止希特勒與法西斯主義嗎?小野洋子的回答:是:“如果我是希特勒時代的一個猶太女孩,我將會接近他并成為他的女朋友,在床上十天之后,他便會按我的思路進行思考。這個世界需要溝通,而做愛是一種溝通的絕妙形式。”這樣的言語和思想震驚了全世界,約翰·列儂也成為著名的反戰明星。
然而,列儂和小野洋子良好的初衷并沒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他們另類的表達方式被一些人指責為有傷風化,而更多的指責是針對洋子的,很多前披頭士迷們甚至認為是這個怪誕的東方女人把列儂給帶壞了。面對當時的輿論壓力,洋子說:“當我們被指責時,我們很驚訝,因為我們以為人們會喜歡它,但我們不知道人們的反響將是什么,是批評還是嘲笑。我想,他們笑笑也沒什么,但顯然是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誤解的。然后他說‘這太糟糕了’,因為他是個理想主義者。”
除了這個驚世駭俗的先鋒藝術探索之外,約翰·列儂還廣泛參與社會政治活動,他向各個城市的音樂公告牌評選機構捐款呼吁結束越戰,還拒絕接受英國女王頒發給他的獎金和爵位,以此抗議英國幫助美國對越南的戰爭。這一系列行為也讓列儂被美國政府列為不受歡迎的人。
就在列儂與洋子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同時,他與披頭士樂隊其他成員間的合作卻日益減少。1969年底,列儂通知其他成員說他準備離開樂隊,但由于他當時正與EMl商談簽約的事宜,因此有關離開披頭士的決定一直處于保密之中。1970年,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相互指責對方的妻子過分介入樂隊的事務,從而引發口角乃至起訴,披頭士樂隊終于在當年解散。
76歲的先鋒
單飛后的約翰·列儂經歷了音樂上的起起伏伏,以及和小野洋子的分分合合。1976年,洋子再次懷上了身孕,并于同年10月9日生下了孩子肖恩。此時的列儂宣布退出樂壇專心照顧肖恩和家庭,而洋子則負責處理列儂商業上的事情。約翰·列儂說:“從15歲起我就投身于音樂事業,現在我太累了,我已經做了我該做的,叫別人在這里開始吧!”列儂搖身一變,成了標準的愛家好男人,他們經常全家出國旅行,這大概是列儂一生中最平靜和安詳的階段。
1980年8月,沉寂了多年的列儂與妻子開始錄制他們最著名的專輯《雙重夢幻》(Double Fantasy)。他們雄心勃勃地計劃從日本啟程向西經過歐洲到紐約,向世界推出這部專輯。但是,他們沒能實現這個愿望。1980年12月8日晚10點49分,列儂在他的公寓前被槍殺。他們當時正在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他曲。洋子和丈夫商量:“要不我們回家前吃點晚飯吧?”列儂回答:“不了,我們回家吧,因為我想在睡覺前看看肖思。”像平常一樣,這對回家看兒子的夫妻,走到曼哈頓自家的達科塔公寓大樓前,而在街道那邊等待他們的卻是馬克·大衛·查普曼的子彈。
《雙重夢幻》專輯獲得了1981年度格萊美最佳專輯獎。大野洋子懷抱幼子肖恩代替亡夫上臺領獎,她淚流滿面,百感交集,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這張專輯之后,小野洋子單獨發行了專輯《Milkand Honey》。“當我和列儂一起制作專輯《DoubleFantasy》的時候,專輯的名字是由列儂想出來的,而我當時則想到‘Milk and Honey’這個名字,并說下一張專輯的名字就叫做《Milk and Honey》。約翰很高興地同意了并說我們一定要一起將它制作出來。當時我們已經為專輯《Milk and Honey》準備了一些,預計有幾首由我創作,例如單曲《You'rethe One》,這是后來創作的,這本來是我想和約翰進行合唱的。而約翰承諾要為《Milk and Honey》創作歌曲則永遠都只是一個承諾了,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承諾。”
音樂之外,小野洋子繼續在先鋒藝術領域的探索。2003年9月,70歲的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她在臺上說:“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里;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于一張明信片,并請將這碎片送給任一個你愛的人。”她解釋這場事隔37年的表演時說:“1964年我第一次做它時,心里滿是憤怒和不安,但這次,我是懷著對你、對我、對全世界的愛而做的。”
在2004年。洋子來到了上海雙年展,并展出了2件裝置作品和4部電影短片。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愿望樹》,這是小野洋子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一項生活裝置作品。“愿望樹”是日本的一項傳統民俗,人們會把各自的心愿寫在小紙條上,綁在神社里的愿望樹上來祈禱自己的幸福。在小野洋子一手炮制的作品中,我們的思維被打亂,只能跟著她環繞旋轉。
小野洋子,這個被約翰·列儂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不為人知的藝術家”,在已經七十多歲高齡時,依舊沒有停止對藝術和音樂的追求。
